云南省基本概况
地理位置
位置——地处中国西南边陲
地理位置
东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
北部与四川省相连
西北部紧邻西藏自治区
西部与缅甸接壤
南部和老挝、越南毗邻
地理特征
是全国边境线最长的省份之一
是我国毗邻周边国家最多的省份之一
历史枢纽
历史上著名的“史迪威公路”和“驼峰航线”经过云南境内
简称
云
别称“滇”
省会
昆明
总面积
约39.4万平方公里
区划
8个地级市
8个自治州
地貌特征
属高原地形
以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宽谷为界,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
地势
东部地形
为滇东、滇中高原
西部地形
高山峡谷相间,地势险峻,全省海拔高低相差很大
南部地形
横断山脉,山地海拔不到米
有哀牢山、无量山、邦马山
西南部边境
海拔-米
主要是热带、亚热带地区
海拔最高点
滇藏交界处德钦县境内怒山山脉的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
山系
高黎贡山、怒山、云岭
河流
主要有怒江、澜沧江、金沙江
径流面积在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条
分属长江(金沙江)、珠江(南盘江)、元江(红河)、澜沧江眉公河)、怒江萨尔温江)、大盈江(伊洛瓦底江)6大水系
除金沙江、南盘江外,均为跨国河流
红河、湄公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分别流入南中国海和印度洋
高原湖泊
40多个
多数为断陷型湖泊,多数在高原区内
湖泊中数滇池面积最大,洱海次之
抚仙湖深度全省第一,泸沽湖次之
气候
气候特征
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型气候
特点
具有寒、温、热(包括亚热带)三带气候
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
年降水量
在毫米以上
无霜期
全省无霜期长,南部边境全年无霜
交通
西路通道
沿滇缅(昆)公路、中印(史迪威)公路和昆明至大理的铁路
分别到达缅甸密支那、八莫、腊成等地,并直达仰光
中路通道
澜沧江——湄公河航运、昆明至打洛公路、昆明至曼谷公路和西双版纳机场
通往缅甸、老挝、泰国并延伸至马来西亚和新加坡
年,昆明至曼谷国际大通道中国路段全线贯通
东路通道
滇越铁路、昆河公路及待开发的红河水运
通往越南河内、海防及其南部各地
年,中越双方联合设计建造的中越红河公路大桥正式通车
中越红河公路大桥与新河高速、蒙新高速相连接,构成连接中越两国交通网络的重要枢纽
资源
矿产资源
以有色金属及磷矿著称,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
有61个矿种的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位
铅、锌、锡、磷、铜、银等25种矿产含量分别居全国前3位
能源资源
以水能、煤炭资源储量较大
地热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能也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水能资源
居全国第3位
煤炭资源
分布在滇东北,居全国第9位
有烟煤、无烟煤、褐煤
地热资源
以滇西腾冲地区分布最为集中
天然温热泉
出露地面的约有处,居全国之冠
水温最低的为25℃,高的在℃以上
植物
是全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被誉为“植物王国”
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等植物
列入国家一、二、三级重点保护和发展的树种有多种
森林
面积为.73万公顷,居全国第3位
有“药物宝库”“香料之乡”“天然花园”之称
动物
为全国之冠,素有“动物王国”之称
脊椎动物达种,占全国58.9%
蜂猴、滇金丝猴、野象等46种均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熊猴、猕猴、穿山甲等种均属于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历史
早期古人
万年前的云南元谋猿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亚洲最早人类
是人类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夏商时期
属于中国九州之一的梁州
秦代以前
曾出现古滇王国
秦汉之际
在云南推行过郡县制
西晋时期
改设为宁州,是全国十九州之一
唐宋时期
曾建立过南诏国、大理国等地方政权
元明时期
年,元朝在云南设立行中书省,“云南”正式成为全国省级行政区划名称
年,明朝在云南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管辖全省府、州、县
清代
在云南设承宣布政使司,下设道、府、州、县
民国
年,在全省分设1个省辖市,12个行政督察区,个县,17个设治局,2个对汛督办区
年后
年,云南全境解放
年,设置现行政区
文化艺术
语言文字
分别属于汉藏语系和南亚语系
除回族、满族、水族通用汉语外,其余都有自己的语言
东巴文
纳西族的东巴文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
比甲骨文还要原始
源于纳西族宗教典籍兼百科全书《东巴经》
有多个单字,词语丰富
年,东巴古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纳西古乐
源于汉族的洞经音乐和皇经音乐,目前保留下来的只有来源于洞经音乐的部分
由《白沙细乐》《洞经音乐》《皇经音乐》(已失传)组成,融入了道教法事音乐、儒教典礼音乐,甚至唐宋元的词、曲牌音乐
被誉为“音乐化石”
“稀世三宝”最具欣赏性
古老的曲子
古老的乐器
古老的艺人
起源于14世纪,是云南省最古老的音乐,也是中国或世界最古老的音乐之一
滇剧
明末至清乾隆年间先后传入云南发展而成
主要反映一些白、傣、佤、哈尼等少数民族斗争生活的剧目
《蝴蝶泉》《望夫云》《版纳风光》《独手英雄》《瓦山前哨》《牛皋扯旨》《闯宫》《送京娘》和已摄制成影片的《借亲配》
知名演员:万象贞、周惠依、李廉森、邱云苏、李少虞、王玉珍
丽江壁画
明代纳西族社会大开放的产物
先后持续多年
大宝积宫,现存壁画幅,是丽江壁画收藏最多的地方
展示了藏传佛教和儒、道等生活故事
白沙笔画对各种宗教文化和艺术流派兼收并蓄
沧源崖画
我国目前发现最古老的崖画之一
产生于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已发现崖画地点11处,分布于沧源佤族自治县的勐省、曼帕、丁来、吴良等11处海拔米以上的山崖上
用手指或羽毛等蘸抹红色颜料绘成
是研究南方古代民族历史的重要历史
郑和
明朝著名航海家,外交家
云南昆阳人
-年七下西洋
聂耳
音乐家
《义勇军进行曲》曲作者
创作了《毕业歌》《大陆歌》《卖报歌》等
民族与宗教
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
民族构成
人口在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有彝族、哈尼族、白族、依族等25个
哈尼族、白族、傣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共15个民族为云南特有
彝族、回族在全省大多数县均有分布
特点
少数民族交错分布,表现为大杂居与小聚居
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有16个民族跨境而居
宗教信仰
是中国宗教类型最多、分布最广、宗教信仰颇具特色的省份
除回族只信仰伊斯兰教外,云南其他民族分别信仰两种或多种宗教
纳西族
源于远古时期住在西北河湟地区的古羌人
分布
现集中分布在云南、四川、西藏三省相邻地区
主要聚居在丽江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和滇川间的泸沽湖畔
经济
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
坝区和河谷区是主要产粮区
山区畜牧业比重大,“丽江马”蜚声海内
语言文字
纳西语属于汉藏语系
原有东巴象形文字和东巴音节文字
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方案
现在通行汉文
宗教
普遍信奉“东巴教”,一部分信奉藏传佛教
《创世纪》是一部歌颂劳动,反映男女忠贞爱情的长篇史诗
《东巴经》用东巴文写成,是纳西族的宗教经书,是古代纳西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艺术
《东巴画谱》用象形文字写成,是罕见的艺术珍品
《神路图》长达15米,堪称世界瑰宝
《白沙细乐》被誉为最古老的交响乐
婚俗
丽江地区为一夫一妻制
部分地区还存在着对偶婚和母系家庭
泸沽湖畔摩梭人
阿夏、阿柱走婚制
被誉为“人类社会家庭婚姻发展史的活化石”
建筑
多为土木瓦结构
普遍采用“三坊一照壁”形式,正方较高,偏房略低
摩梭人的居民成为木楞房,井干式建筑
服饰
以自织的麻布或粗布为衣料
青壮年喜穿白色,老人喜穿黑色
纳西族妇女最具特色的是“七星披肩”
饮食
以玉米、大米和小麦为主食
宁蒗地区的纳西人喜食青稞
喜饮酒,饮浓茶,吃酸、辣、甜味食品
特色食品
丽江火腿粑粑、宁蒗琵琶猪和泸沽湖酸鱼、鱼干
节日
“三朵”节
每年二月初八和八月羊日
禁忌
祭天堂、祖先和战神时,忌外人观看
不能打纳西人家的狗
不能主动进入老人、女人的卧室和女孩儿的“花楼”
不能询问“阿夏”的情况
忌触动大门两边所立的石头“门神”
忌手摸横放在门上的束有鸡毛草绳的松木叉“代口神”
忌乱砍伐“神树”
不能蹬踏架锅做饭用的三脚架,不能翻弄灶里的灰
进屋后不能靠神位就做,最好坐在灶下方或周围
白族
最早的白族先民由洱海边上的土著昆明人、河蛮人及青藏高原南下的氐人、羌人等多种民族融合而成
主要居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
现有人口约.3万
经济
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水稻
大理雪梨、宾川橘柑是特产
语言文字
属汉藏语系
有大理、剑川、怒江三种方言
“白文”
宗教
主要崇拜“本主”
文化
大理崇圣寺三塔、剑川石宝山石窟、鸡足山建筑群
《望夫云》《美人石》
霸王鞭、八角鼓舞是白族民间最普遍的舞蹈
白族扎染技艺与绕三灵习俗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建筑
多为瓦房
布局一般为“一正二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山区多为上楼下厩的茅草房
高寒地区则是单间或两间相连的垛木房
服饰
崇尚白色
男子多穿白色对襟衣,套黑领褂
白族姑娘头饰显示着“风花雪月”
饮食
多以大米、小麦为食
山区则以玉米、洋芋、荞麦为主食
以蒸煮为主
爱用糯米酿造白酒,用大米制作饵块、饵丝,有些地方还制作蜜饯、雕梅
“砂锅弓鱼”
“三道茶”,白族品茶艺术和待客礼仪
节日
三月街
又称“观音街”“观音市”
白族传统盛会,有千年历史
每年3月15日起,在点苍山中和峰下举行,为期5-7天
绕三灵、耍海节、火把节
禁忌
倒茶忌满杯
忌向火塘内吐口水
禁止从火塘上跨过
门槛忌讳人坐
傣族
主要分布于云南热带河谷及高原盆地
现有人口约.1万
经济
是最早栽培水稻和使用梨耕的民族
普洱茶中外驰名
语言
属于汉藏语系
傣文是来源于梵文字母的拼音文字
20世纪50年代改进,现通行西双版纳和德宏两种傣文
宗教
普遍信仰上座部佛教
同时仍保留信仰万物有灵和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
文化
“孔雀舞”、“赞哈”
象脚鼓是傣族民间流传最广的男子舞蹈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收入的傣族文化遗产主要有孔雀舞、泼水节
民俗
“串寨子”、傣历新年“丢包”都是选择对象和表达爱情的方式
流行招赘婚
有镶牙套、染齿和纹身的习俗
建筑
多住于平坝,村寨临江傍水
干栏式建筑是其特点
竹楼两层,上层住人,下层饲养牲畜及堆放什物
服饰
男子上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裤,冷天外披毛毡,多用白布或蓝布包头
西双版纳傣族妇女上着紧身内衣,大襟或对襟圆领窄袖衫,下身为花长筒裙,系银腰带。
外出时喜挎自织的筒帕,撑平骨花伞
饮食
以大米为主食,爱吃糯米
喜酸味及烘烤水产食品,嗜酒,喜嚼槟榔
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菜肴和小吃
以青苔入菜,傣族特有
节日
泼水节
又称“浴佛节”
傣历六月(农历三月中旬),为期3-5天
主要活动
浴佛、堆沙、泼水、丢包、赛龙船、放高升及歌舞狂欢
关门节
傣历九月中旬至十二月中旬之间(农历六月中旬至九月中旬)
开门节
傣历十二月十五日
禁忌
进入傣族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在屋内走路要轻
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
不能进入主任内室
忌头朝向主人家内室睡觉
房内的中柱忌挂东西和靠背
不能坐门槛
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头及佛像、旗幡等佛家圣物
忌从妇女脚上跨过或触摸妇女头上的发髻
旅游资源
世界遗产
丽江古城、三江并流、云南石林、红河哈尼梯田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12处云南石林、大理、西双版纳、三江并流、昆明滇池、丽江玉龙雪山、腾冲地热火山、瑞丽江——大盈江、宜良九乡、建水、丘北普者黑、泸西阿庐古洞
历史文化名城6座
昆明、大理、丽江、建水、巍山、会泽
国家5A级旅游景区8家
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石林风景区
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玉龙雪山景区
丽江市古城区丽江古城景区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普达措国家公园
昆明市盘龙区昆明世博园景区
保山市腾冲县火山热海旅游区
国家旅游度假区
阳宗海和西双版纳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禄丰县黑井镇
会泽县娜姑镇白雾街村等8座
国家地质公园
石林、澄江动物群
腾冲火山等
丽江古城
现存的著名古代城池
是融合纳西民族传统建筑及外来建筑特色的唯一城镇
始建于南宋末年
未受中原建城礼制影响,城中道路网不规则,没有森严的城墙
黑龙潭是占城的主要水源
崇圣寺三塔
密檐式建筑
呈三足鼎立之势
是大理“文献名邦”的象征
是云南古代历史文化的象征
是中国南方最古老、最雄伟的建筑之一。
寺的庙宇在清代咸丰同治年间已毁,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来
苍山
位于云南海之西,是云岭山脉南端的主峰
是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碰撞隆起的杰作
高原山岳地貌景观
大理石和大理冰期的命名地
苍山雪是素负盛名的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一,也是苍山景观中的一绝
三江并流
指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三条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
在云南省境内自北向南并行奔流多公里
形成世界上罕见的“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
澜沧江与金沙江最短直线距离为66公里
澜沧江、怒江的最短直线距离不到19公里
泸沽湖
为川滇两省界湖
有“高原明珠”的美称
是以摩梭人独特的文化和民族风俗而具有独特、丰富的内涵
洱海
为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
为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一,“洱海月”之所在
梯田景观
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仅元阳县境内就有平方千米梯田,是红河哈尼梯田核心区
香格里拉
藏语意为“心中的日月”
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漠、川、藏“大三角”区域
是国家“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的一颗明珠
素有“高山大花园”“动植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的美称
以藏族为主体、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县份
茶马古道
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
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
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
分川藏、滇藏两路,全长多千米,已有1年历史
是古代西藏和内地联系必不可少的桥梁和纽带
普洱是茶马古道上独具优势的货物产地和中转集散地
民俗风情与特产美食
云南十八怪
竹筒当锅煮饭卖
牛奶做成扇子卖
过桥米线人人爱
草帽当锅盖
米饭粑粑叫饵块
鸡蛋用草拴着卖
三个蚂蚱一碟菜
土锅通洞蒸鸡卖
谈情说爱用歌代
竹筒做烟袋
星云湖里鱼分界
新娘要把墨镜带
娃娃出门男人带
四季服装同穿戴
大理石头当画卖
火车没有汽车快
石头生在云天外
四季鲜花开不败
普洱茶
产于云南普洱而得名
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发酵加工成散茶和紧压茶
“越陈越香”,被公认为是普洱茶区别于其他茶类的最大特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