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新河放生潭与光十二鱼

沭阳新河放生潭与光十二鱼

夏炳文

沭阳县新河镇,名字来源于当地的新挑河。

新挑河,是贯穿沭阳境内总沭河的一个支流。据说,北宋时沈括任沭阳主薄,大力治理沭河,于新店仓新挑一河,借水分沙筑堰,始有“新挑河”一说。

之所以用“据说”,是因为此事未见县志等史籍记载,但确有可能,因为沈括当年“疏沭水为百渠九堰,以播节原委,得上田七千顷”,也许新挑河就是其中之一。

新店仓,是沭阳旧时一个乡镇,与新河、颜集同属“西路八镇”。张奇抱康熙年间《重修沭阳县志》记载:“西路八镇,王家庄去治七里,张家沟去治七里,新挑河去治二十里,新店仓去治三十里,颜家集去治四十里,鸿沟去治四十里,黄家集去治六十里。”很奇怪,说是“八镇”,却只有七个。

新河,清时名为新挑河镇,后省称为新河镇。

古时的新挑河,河清水秀,两岸树木花草茂盛,景色秀丽,是文人墨客游览之胜地。

清代沭阳人赵日章有《春日过新挑河》诗:

一溪流水抱村斜,

茅屋幽深竹半遮。

莺喜河边三五树,

杏花剔遍又桃花。

古时新挑河上,有一个深水潭,名叫放生潭。

当时的放生潭,很有名气。《民国沭阳县志》上有三篇放生潭记:

一为《沭阳县新挑河放生潭记》,康熙十年,知府曹德爵撰。曹德爵,时为淮安知府。

一为《新挑河放生碑记》,知县林桂馨馔。林桂馨,福建侯官人,岁贡出身,康熙七年任沭阳知县,县志记载其“仁慈惠爱,信孚士民”。

一为《放生潭碑记》,胡简文馔。胡简文,清代沭阳文人。

一个放生潭,市委书记、县委书记都能为之作记,可见很不简单。

林桂馨《新挑河放生潭碑记》节选:

沭源发自蒙山,经马陵而西,分流东注,潆洄万叠,汇于大湖而入海。循河陆地,负东鲁、面淮甸。民居相望,迤逦三百里,名随村易。水多淤浅,其深处清可鉴。

独新挑河距邑治西二十里许,汪洋浩衍数千丈,固沭浸一大堂奥也。鳞介之属,时潜跃出没于其间。中有潭,沉沉然,续数竿探之,莫能测。

越河而南,地势隆起,竹树森蔚者,为胡子质夫之居。胡子读古暇辄临啸吟,俯仰纵观,觉造物之荡其胸臆也。乃闘地结茆为精舍,造威音王金像及一切高广狮子座,无不毕具,时取圃中名果嘉蔬,以佐伊蒲之供。

一日,呼乡人为河上游,而告之曰:“是水所藏种种鳞介,皆含佛性,而皆以其业身咨人口腹,鳞介报尽,转而为人,人业将满,转为鳞介,孽从心作,报从身受,血肉罗网,互相酬酢,无有了期。吾与若幸能造玆水族之命,何不共依大慈氏之戒,购水族之凡有生意者聚诸此中?将一人倡而千万人和,长养以岁月,吾乡一泓水必为百灵极乐国矣。”

众皆称善,即日戒罟师逝梁伐笱抑渔舟,毋得入新挑河东西界。又恐四境之图鲜食者,未能忘临渊之美也,谋砻丰碣表河侧,请余为约束之言,勒其上以垂永久。

…………

从这篇碑记,我们基本可以推测出放生潭名称的来源。

新挑河在沭阳县城西二十里,鱼虾特别多。其中有一深潭,几根竹竿续起来探其深浅,都深不见底。

放生潭南岸,地势高起、竹树茂盛的地方,这是胡质夫的居所。胡质夫在这里幽居读书,常到河边啸吟诗文,感悟天地万物,荡其胸臆,于是供奉佛像,慈悲为怀,祈愿勿杀此潭中一切生灵。

胡质夫向众人提议,大家一致称好,同意禁止在此捕捞鱼虾,并在潭边树一碑,以约束众人。请县委书记林桂馨作碑记,林桂馨欣然同意。

这个故事,还算有点意思吧?但还不算稀奇。

新挑河放生潭里有一种鱼,可是稀奇得很,味道特别鲜美,居然有资格载入县志。这种鱼的名字,叫做“光十二鱼”。

《民国沭阳县志》记载:

“光十二鱼,产新挑河之放生潭,每年惟立秋前后数日出焉。鱼长寸许,多肉少刺,作羹殊肥美。脊有横痕,白质而黑章,相传横之数必十二,过润则增其一,故名。然历法为人所造,鱼体象之殊近神话。”

大概意思是:光十二鱼,产自新挑河放生潭,每年只有立秋前后几天出现。这种鱼,寸把来长,肉多,刺少,做成鱼汤,特别鲜美。鱼的脊背上有横的条纹,黑色的身子,白色的花纹,相传条纹的数量,一定是十二条。每有一场雨水,就会增加一条,总共十二条,所以叫做“光十二鱼”。历法是人创造出来的,与鱼的外形相吻合,实在近乎神话啊。

看样子,这种鱼只产于新挑河放生潭。

清时曾任沭阳教谕的江阴人朱黼,专门为“光十二鱼”写过一首诗,题目叫《咏光十二》:

鱼名,沭产也。甲辰六月,刘邑侯见馈。仆久官于沭,今甫一尝,异味。因赋其事。

沭城西行二十里,官河旋折名新挑。经过邨落跨百步,碕岸夹立园林皋。平波清泚遶其下,泾不谓浊沙谁掏。此中鲜食奏暑月,天然二寸如游鲦。传之邑乘众所誉,我未谋面徒心交。如谈龙肉不得食,一柱空复思江瑶。清晨打门走急递,盈盎忽见纷千条。么麽混沌文质备,岂按时刻为摹描。厨娘灌釜煮清水,不用盐卤资烹调。团云花色乳争泛,没骨画意牙不謷。今朝私讶食指动,讵料此物登荒庖。贤侯推食感惠爱,颇笑鞭扑曾呼号。余生江干饱鲑菜,鮆鲐常馔口腹骄。即今白发隔乡县,画饼哪得充饥枵。大河北来十三载,甫得一尝舒郁陶。东坡涉世本为口,而我聊亦废所遭。物惟早有足珍贵,岂以巨细分卑高。不材有无安足论,投箸自叹甘蓬蒿。

朱黼,常州府江阴人,拔贡出身,官沭阳教谕,相当于现在的教育文化局长。县志记载其“性恬雅,教士有方,工诗善书,尤长于画,时以比之郑虔。圣驾南巡,召试二等,后登乙酉科进士,迁四川雅州府卢山县知县,晚家于沭”。

关于“光十二鱼”,还闹过一个笑话。

《民国沭阳县志》记载:“曩有献鱼于前邑令者,暑热道远,至则馁矣,乃扑责而遣之。”曾有新挑河当地乡民,给沭阳县令进献光十二鱼,天热路远,从放生潭走到县城,鱼都臭了,县令以为是戏弄自己,打了他好几板子,然后赶走了。

朱黼《咏光十二》诗中“颇笑鞭扑曾呼号”一句,说的就是此事。

笑话归笑话,足见这种鱼之鲜美,不然不会路途遥远献给县委书记尝尝。

清代沭阳文人吴鸿志《僮阳杂咏》之一《新挑河》:

河水新挑占一隅,

穴深人说老鼋居。

年年梅子黄时节,

网得天然半寸鱼。

这首诗,说的就是新挑河放生潭及光十二鱼的事情。

光十二鱼,寸把长,清水煮,盐都不放,味道居然像龙肉一般鲜美,殊属难得。从记载看,新挑河的这种鱼,应该是实际存在的。

不知道今天的新河,还有没有这种鱼。若有,开发成招牌菜,也是沭阳的一大品牌。

新挑河是当时沭阳境内沭河的一条支流。

张奇抱康熙年间《重修沭阳县志》记载:“新挑河,自太平桥分流庙头镇,径仪凤荡通汉坊河,下桑墟湖入海。”《民国沭阳县志》记载:“张志,(新挑河)自太平桥分流,今无考。”

太平桥在哪里?不清楚。既然新挑河在民国时便无考,今天更没法知道在哪里了。

有人说,新挑河就是现在的新开河,应该不对。新开河,也叫岔流新开河,系年实施沂北地区高低水分治工程时开挖的,是一条新的河流。

新挑河都找不着在哪里,放生潭就更找不到了。

现在新河古栗林边上的那个河湾,非常像放生潭,但只是猜测,没有根据。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挖出一块放生潭碑来。若能如此,在古栗林河边立上新碑,刻上放生潭的来源及光十二鱼的故事,历史厚重感和旅游文化底蕴倍增。

碑记中写到的胡质夫,具体生平不详,具体事迹不详。据文推测,应为新河胡姓家族人,不知新河胡姓族谱上有无记载。

新河放生潭及光十二鱼,是很好的旅游文化资源,可以做点文章。

年3月1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hexianzx.com/ftrq/123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