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里的老镇江每个镇江人都该好好逛

百年前,康乾沿古运河六下江南

在镇江焦山留下珍贵史记

百年前,苏东坡来了又来

三山、南山和蒜山留下过他的足迹

百年后,定慧寺的钟声依旧浑厚绵长

梅樱园暗香浮动的梅花始终心旷神怡

远远眺望,慈寿塔笔直矗立在漆黑夜空

倚栏闭眼,斜桥古巷里深偷得浮生半日闲

尽管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后起之秀们赚足了眼球

火星人hj/摄

但镇江人从小到大的记忆里

始终给了古运河、金山寺、大西路、大市口

童年撒欢的走街串巷

无论走到哪里

镇江人心中保留着永远的美味

香醋、肴肉、一碗心仪的锅盖面...

留有一席之地它们与镇江的羁绊,留下岁月的痕迹

今天文旅君带大家

逛上一逛认识镇江的纯粹先来看一组照片

昔日繁华篇

鸟瞰80年代大市口!▼80年代大市口北▼80年代大市口解放路北▼年大市口解放路北段▼年大市口解放路北段▼年解放路北段80年代大市口东▼年中山路东段▼年节日里的大市口京江饭店▼年在文明礼貌月中常见的学生身影

80年代初期,镇江第二化工厂职工游行队伍经过大市口京江饭店时的情景

年,中山路南侧的人民电影院

年,中山路上原中国台湾银行旧址

90年代大市口南▼年解放路南段▼年拓宽后的解放路南段

在一座城市里,

哪个路口、哪条马路、哪片街区能够成为市中心,标准其实很简单,就是看大楼的高度。

大市口

京江饭店、第一楼街、青云门

这些如今车水马龙的路段

就算是泛黄的照片

也看得出曾经的繁华

▼大市口西侧中山东路两旁

▼大市口西侧中山东路两旁

▼大市口解放路西南角京江饭店

▼大市口解放路东南角四方

提到当年的繁华景象

不得不说大西路

这条街上的老字号、老店铺

是老镇江人永远的回忆

民国时期的大西路,是镇江著名的商业老街,亦称“西门大街”

最初的大西路是市区连接西乡和长江渡口的通衢要道

所以商业发展的非常迅速

绸布店、百货店、五金店、中西药店和酒楼菜馆

纷纷在这里落脚

《镇江大西路历史街区保护提升与策划设计概念方案》

封面图:民国时期大西路全貌

▼20世纪50年代末大西路

80年代大西路▼

如果城市有记忆,那镇江的记忆应该都在大西路上了吧。

新华社资料图

这条江苏历史上的第一条柏油马路

东起解放路,西至西津古渡,全长米

横跨润州,京口两大主城市辖区

至今已有逾百年的历史

从宝塔路口到银山门是

这条老街最繁华、最精华的地段

商铺鳞次栉比,大店名店众多

镇江的许多“老字号”都集中在这里

陈大经/摄

张万春药店、顺兴园菜馆、宴春、老凤祥

利生酱园、同泰和烛店、瑞和烟店、鼎大祥

同和堂、老存仁堂、余昌钟表眼镜店

浴德池、清海泉、德隆、广新茶食店

解放剧场、大华电影院、鸿翠书场

大西路最著名的模特群

大西路的巷子里

有太多这样的老人

他们就这么坐着

发呆或者是做些感兴趣的事

前些年说这边的房子是危房

也有些人搬走了

现在大概还有十几户人家仍然住在这里

旧又新街

岁月悠悠,虽然几十年过去了

但这条老街在镇江市民心中的地位依然那么重要

他们至今仍在留恋、回味昔日的大西路

王呈摄

名胜古迹篇

当年被拍下的三山

对比着现如今秀丽的江山美景

就算是黑白照片也美不胜收

70年代京焦远眺

70、80年代焦山▼

年焦化厂码头望焦山

陈大经摄

一向以山水天成

古朴幽雅闻名于世,

是万里长江中唯一四面环水的游览岛屿,

被誉为“江中浮玉”。

▼年定慧寺古柏与银杏

始建于东汉兴平年间

距今已有多年历史

原名普济寺宋朝时称普济禅院

元代改称焦山寺

清康熙南巡来游焦山时将春改名为“定慧寺”

一直沿用至今

▼年的焦山大门

▼年在古炮台拍摄的外国记者

▼年焦山航拍

80年代金山寺▼年金山寺

金山是屹立于长江中流的一个岛屿

与瓜洲、西津渡成犄角之势

为南北来往要道,久以“卒然天立镇中流

雄跨东南二百州”而闻名

▼金山旁的长江风光

▼白龙洞

以前到这里来玩

大人们都会把白龙洞说的很神秘

都说很多人进去了就出不来

因为这个洞能直通杭州

80年代北固山▼

这几张最能看出镇江北边的变化

北固山旁整治过了,船厂没了

电力路与苏北路口变成广电中心了

长江路代替了苏北路、焦化厂走了

金山北边养殖厂变成今天的金山湖了

电力路、苏北路口

焦化厂

长江路

原名苏北路,顾名思义即:

通往苏北的道路,道路全长米,

如今被称做“珍珠项链”的它在那个年代,

就一直为促进镇江城的经济繁荣作贡献。

老店篇

镇江,记忆中的老店

你还能认出哪些

曾经天天被人挂在嘴边的那些店

如今在旧照片里

倘若一幅幅电影画面

大市口副食品店

七十年代初期

大市口副食品商店就有上海出的奶油冰棒了

9分一根,小冰砖1角2一块

中冰砖4角8,最大的冰砖8角4

80年代,正东路副食品商店

▼80年代,新河街粮店

▼年,中山东路春生包子店

▼京江大楼

▼劳动路的润州饭店

▼同兴楼菜馆

▼河滨饭店

▼新华影剧院

你知道新华剧院当年叫什么名字吗

现在人恐怕都不会知道了

从前叫铁成大戏院

改叫新华剧院时可能是公私合营时了

▼医院大市口门诊部

▼消防门市部

▼市棉织厂

▼甘露浴室

清真九如对面是甘露浴室

小时候就在那里洗澡

父辈们经常是上带老,下带小

一家人去洗澡

▼市跃进机械厂

▼第二百货商店

最早没有友谊华侨商店的时候

只是在中百二店

才能买到一些当下最时髦的商品

有几个柜台叫华侨柜,供应一些紧俏商品

那些东西必须要有侨汇卷或者外汇券才可以买

▼城区人民政府

▼市美术工艺厂

▼一泉宾馆

▼市社会福利院

▼小市口镇江粮行

那时候的人们

都是要拿粮票去粮行里换粮食的

直到现在还有很多念旧的人

家里都还珍藏着当年的一些粮票

▼太和生药号

▼医院

▼轻工产品经销部

▼市金属材料公司

▼镇江市计量所

应该算是那时候的国营企业吧

主要经营负责国家社会民用

标准的量值传递、计量器具强制检测

▼唐老一正斋及储蓄所

▼标准件厂

交通运输篇

那时候,街上除了公交车,几乎很少有机动车

大家都是骑自行车上下班,接孩子

年,第一百货公司门前的自行车大军

▼80年代,人力车、自行车仍是主要交通工具

▼80年代,行驶在中山路上的公交车

▼80年代,中山路河滨饭店前交警在指挥交通

因为没有分快慢车道

自行车与公共汽车紧挨着停在了一起

执勤的交通纠察们不得不以自身为标准

站在自行车与公共汽车的中间

▼把孩子们带到街头,现场说法是当时常见的景象。

年末,投入营运的公共汽车辆

市区共开驶14条线路

那时候公交车特别的挤

上车要打票,售票员熟练的在人堆里游走

到站了会拿起喇叭喊着,向窗外挥动着小红旗

示意站台上的乘客靠边

那是那个年代独特的风景

▼当年的公交车票

▼部队官兵给镇江公交公司车组优质服务文明车清洗

年镇江公交公司

从上海购买了一台上海电车自动洗车设备

使用后,受到一线驾售人员的欢迎

开创了镇江自动洗车的先河

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在公司停车场内的自动洗车台洗车

▼公交公司调度员,在调度室安排年9月1日的班次、车辆

▼南门汽车站

那个年代,早早的起床赶车

还有汽车站里煮鸡蛋和泡面味

必备的晕车药,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五条街市上的自行车、巴士汽车

▼80年代,医院门口车站巴士

年后,随着上海轿车的淘汰

镇江市公共交通公司成立了出租车队

并购进4辆菲亚特轿车从事出租业务

再之后是10辆拉达轿车

▼镇江最早的两辆出租轿车之一

年初,随着出租车营运市场的开放,

大量的天津大发黄色微型面包车(俗称黄面的)

行驶在镇江的大街小巷

那时候的火车站是伟大的建筑

简直就是镇江的地标

最流行的就是在火车站照相

▼年1月,镇江铁路新客站建成使用

▼年1月,镇江铁路新客站建成使用,首趟列车“周恩来号”驰进新客站

那时候的火车都是绿皮车

嘈杂热闹的站台

人们提着大包小件在站台等候

车厢里列车员来回穿梭验票、倒开水、卖盒饭

▼中山路铁道口

▼分别是牌湾铁道口、宝盖山隧道、登云路铁道口

那时候的飞机票得有介绍信

没有介绍信,有钱也买不到票

大多都是政府官员因公出差

镇江依江而立、因港而兴

江上航船映照城市兴衰

镇江港码头见证了开放起于江海的历史时刻

▼20世纪60年代镇江港

▼年,镇江港码头

对于老镇江人来说

过长江也是几代人的回忆

那就是“镇扬汽渡”

它见证了镇江、扬州两座城市的改革之路

▼印记着几代人回忆的镇扬汽渡

作为镇江人,镇扬汽渡是从小的记忆

因为润扬大桥和其他交通方式的兴起

镇扬汽渡已经不是过江的首选

但是一直到现在

艘艘渡轮依然在大江两岸不停地穿梭

在氤氲江水的薄雾中,汽笛声震撼悠远...

几十年来

两岸的风景和乘客,一直在变

唯一不变的是每天来来回回的轮渡

承载着镇江人沉重的记忆和情怀

回首往事,日子里竟全是斑斓的光影

有时令你嘴角上扬

有时也能让你潸然泪下

这些过往片段

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也承载着镇江人的梦想和岁月

如今

那些曾经发生的故事将永存心中

成为最珍贵的记忆

本文由镇江文旅集团市场部策划









































国内成立最早的白癜风医院
全国白癜风医学高峰论坛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hexianzx.com/ftrq/6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