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把台儿庄战役说成是大捷在李宗仁史料

侵权必追责!

图为枣庄市台儿庄区沿河南路6号的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内的群雕。摄于年1月24日下午13时许。

上期说到:年1月24日上午,我专程登上微山岛逛了几个主要景点,耗时约一个来小时,然而在旅游码头候船就等了一个多钟头:我10点24分返回码头,直到11点21分才开船!不过,在返程渡轮上,我忽然对北方特有的一种自然景象发生了兴趣:冰凌!微山湖面上已经封冻了,凝结成一层约几公分厚的坚冰。渡轮过后,被辗成一块块的冰片,飘浮在水面上,显得那么的晶莹透亮,对于南方人来说,这种景象真是难得一见啊!冰雪我肯定见识过了,坐船的次数也并不少,但目击整个水面结冰的机会,这还是第一次!即使在1月3日晚上从旅顺横渡渤海到东营,也没有遇上这种眼福:许多事是可遇不可求的!

图1: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前广场石碑。

问题是:我当时在微山湖面上见到的那些浮冰算不算是“冰凌”呢?所谓“冰凌”是指水在摄氏0度或低于0度时结成冰,积冰为凌。冰凌一般可分为水成冰、沉积冰、冰川冰三大类。水成冰是由水直接冻结而成,包括河冰、湖冰、海冰。如此说来,我所见到的就是水成冰中的湖冰了。漂浮于水面成细针状或极薄片状的冰晶,在流动中常聚集成松散的小片或小团,称为“冰凇”。冰块或兼有少量冰凇、冰花等随水流动的现象,称为“流冰”。沉积冰是由大气中降下的雪沉积而成,冰川冰是由积雪经过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其中以水成冰与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水利建设及国防建设等方面的关系最为密切。黄河每年冬季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冰情,当出现冰塞、冰坝这种特殊冰情后,会导致凌洪泛滥成灾。

图2: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正门入口处。

上午11点35分,我回到停车场后,随即驱车前往枣庄市台儿庄区。从微山湖到台儿庄的距离约为60公里。下午13时许,我便抵达位于台儿庄区沿河南路6号的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图1)。该馆地处台儿庄城区西南郊,是为了纪念抗战时期著名的台儿庄大战,由台儿庄区政府投资万元兴建的。工程于年10月12日奠基,年4月8日落成并正式对外开放。占地面积3.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包括展览馆、书画馆、影视馆、全景画馆等四大部分,其中,展览馆分3个展室。馆名由已故书法家启功(-年,北京市人)先生题写;馆前的纪念碑由张爱萍(-年,四川达州人)将军题写,碑文由程思远(-年,广西宾阳人)先生撰写,馆内陈列着当时中日双方资料以及文物千余件。

图3:国军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台儿庄大战又叫台儿庄大捷、台儿庄战役,是指抗战初期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从年3月14日至4月15日发生在台儿庄及其周边地区的一场防御战役。它由池淮阻击战、临沂大战、滕县保卫战、台儿庄战斗等部分组成,历时一个月。战役期间,蒋介石曾三次亲赴徐州视察、督导、调配兵力。此役的大背景是:日本侵略军于年12月13日和27日相继占领南京、济南之后,为了迅速实现其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连贯南北战场,决定以南京、济南为基地,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道夹击苏北重镇徐州。所以,此役有时也被称作“徐州会战”。而台儿庄位于枣庄南部,地处江苏与山东两省交界处,为山东南大门、徐州门户,是日军夹击徐州的首争之地。

图4:国民党第五战区参谋长徐祖诒。

按照原定的作战方案,徐州以北的保卫战,由第5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3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渠(字向方,-年,今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人。冯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民国二级上将)指挥。年12月23日,日军一部攻陷泗洪县归仁镇后,韩复渠未战而走,造成严重后果。27日,济南陷落,日军随后由博山、莱芜进犯泰安。年1月1日,泰安落入日军北方军第2军矶谷廉介(图5)之手。韩复渠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接连丢城失地,导致北段津浦路正面大门洞开,使日军得以沿线长驱直入,给徐州会战投下了阴影。李宗仁多次严肃电令他夺回泰安,阻截南下之敌。但韩复渠依然置若罔闻,一错再错,死罪难逃。年1月24日晚上7时左右,韩复渠被军统特务押至武昌城外枪决,终年47岁。这位“飞将军”成为抗战中第一个被处决的国军高级将领。

图5:日军主要指挥官之一矶谷廉介。

韩复渠被枪决后,改由孙桐萱(字荫亭,-年,今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人)继任其职务。为了分化韩复渠原来的部队,李宗仁在台儿庄大战中将他们分开:曹福林(字乐山,-年,河北省衡水市景州市人,国民党陆军中将)的第55军(辖第29、74师)被调到滕县北袭击敌人后路,以后又划归刘汝明(字子亮,-年,今河北省沧州市献县人,民国陆军二级上将)指挥;孙桐萱指挥第12军守曹县、金乡及黄河以北防线,第12军第22师曾一度收复了济南,有力地支援了台儿庄大战;吴化文(字绍周,-年,今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人。后在解放战争济南战役中率部起义,渡江后解放南京)新4师(原来56军)被调去袭击济南,策应徐州方向国军主力。

图6: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的场景塑像。

池淮阻击战是台儿庄战役的几大前奏战之一。年12月中旬,南路日军华中方面军指挥第13师团从镇江、南京、芜湖渡过长江,沿津浦路北上,企图与北线日军会合,南北夹击徐州。津浦线南段横跨池河与淮河,是徐州的两道重要屏障。李宗仁下令桂系第11集团军(辖第31军)开往滁州、明光一带,由副司令长官李品仙(字鹤龄,-年,广西苍梧人。陆军二级上将,在桂系中仅排在李宗仁、白崇禧之下。他治军有方,曾任第十战区司令)指挥淮南兵团(桂军、于学忠第51军、徐源泉第10军、杨森第20军),利用淮河、淝河、侩河等地形障碍,阻击沿津浦路北上的日军。当正面北进日军向明光、池河镇一带进攻时,便遭到刘士毅(字任夫,-年,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人,二级上将)所部第31军的堵截。

图7:在滕县保卫战中牺牲的王铭章。

桂系第31军是“卢沟桥事变”爆发之后新组建的一个军,多数士兵是刚招募入伍的新兵。面对接连攻占淞沪和南京的日军王牌第13师团,军长刘士毅充分利用当地山区的有利地形,运用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术,节节抵抗,与占有绝对优势的日寇血战月余。其中,苏祖馨(字馥甫,-年,广西容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第师在明靖关战役中,表现出强悍的战斗力,毙敌人,自身仅伤亡人,创造出中日开战以来双方战损1:1奇迹,大大出乎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官佃俊六(-年。旧日本帝国最后一个受封元帅的陆军大将,年任侵华日军总司令)的意外。年1月14日,不甘心失败的日军第26旅团兵分两路,直扑定远、明光。李品仙急令第31军让开津浦路正面,撤至铁路西侧山区伺机出击。

图8:蒋介石为王铭章题词死重泰山。

值得一提的是,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在临淮阻击战中也起了配合作用。年初,中共中央从延安将张如屏(名保德,-年,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人)、曹云露(-年,安徽寿县人)等派回寿县,开展抗日游击活动。新四军积极配合淮河沿岸的李宗仁部队,阻击日军北犯。张云逸(原名张运镒,又名张胜之,-年,今海南省文昌市人。曾担任新四军参谋长。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所率领的新四军一部曾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进入蚌埠、徐州、合肥三点之间作战。周恩来指示新四军配合李品仙集团军,牵制由南京渡江北上的日军。新四军积极配合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成为全民族抗战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抗战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图9:李宗仁对滕县保卫战高度评价。

年2月下旬,日军东路第5师团从山东潍县南下,接连攻陷沂水、莒县、日照,直扑临沂,中国军队第3军团第40军等部节节抵抗。李宗仁派遣庞炳勋(字更陈,-年,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人)所部在临沂建立防御阵地,以诱敌深入,先挡住日军第5师团的正面攻击。再迅速调派张自忠(字荩臣,-年,今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人。民国陆军中将,追授二级上将衔)第59军兼程驰援临沂。在年3月14日至18日的临沂决战中,日军第5师团遭受极其惨重的损失,无法继续支撑作战,只得遗留大批的日军尸体,撤回莒县以固守待援。临沂之战得胜,斩断了津浦路北段日军的左臂,促成李宗仁围歼深入台儿庄的矶谷师团的契机。

图10:日本女作家对滕县保卫战评语。

附带提一下:‘临沂大战的两位前线指挥官张自忠、庞炳勋之间有一段私人宿怨。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两人都是西北军冯玉祥的旧部。在中原大战(指年5-11月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之间的战役,又称蒋冯阎战争)时,庞炳勋暗中投靠了蒋介石,临阵倒戈,使张部大损,张自忠也受了重伤。而此次临沂危急之际,李宗仁手上已无可调之兵,只好派张自忠部前往。幸好二人尽弃前嫌,携手共同抗敌,才有临沂之捷,差一点即可全歼日军板垣征四郎师团!正所谓“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诗经-小雅-常棣》)。3月17日,蒋介石迭致李、庞、张电:“仍需督励所部确切协同,包围敌人于战场附近而歼灭之。如敌逃脱,须跟踪猛追,创开战以来之歼敌纪录,藉振国军之气势,有厚望焉。”老蒋担心两人不和呀!

图11:国民党报纸对台儿庄大战报道。

据日方战史记载,日军板本支队6个步兵大队在临沂战至年3月29日。由于攻打台儿庄的濑谷支队告急,只留2个大队牵制张自忠、庞炳勋部,其余4个大队和炮兵转至台儿庄作战。4月1日,蒋介石致电张自忠:“临沂之敌,得自由转用于向城、兰陵镇方面,实该军之耻,应速派有力之部队向向城之敌猛烈追击,免致台峄之敌以届聚歼之时再行脱逸。事关抗战前途甚钜,务需努力为要。”日军西路军第10师团长矶谷廉介(-年,日本兵库县人,陆军中将,日本昭和时期的四大中国通之一)不顾一切向南推进。李宗仁急调邓锡侯(字晋康,-年,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人)第22集团军、孙震(字德操,-年,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四川华阳,陆军上将)第41军赶往滕县拒敌南下。滕县之战爆发。

图12: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张自忠旧照。

年3月14日,日军矶谷师团向滕县发起攻击,滕县保卫战打响,此战被视为台儿庄大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日军集中数十架飞机、几十门大炮对滕县城狂轰滥炸,守城第41军师少将师长王铭章(字之仲,-年,今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人)督战死守。3月17日晚上,日军攻陷滕县(今滕州),师长王铭章殉国(图7),成为国军在抗战中牺牲的高级将领之一。蒋介石为王铭章师长之死写下了“死重泰山”的题词(图8),并追赠为陆军上将。李宗仁见滕县情况危急,又急令新划归第5战区指挥的第20军团司令汤恩伯(汤克勤,-年,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人,陆军二级上将)派部驰援。但汤主力第85军王仲廉(-年,安徽省宿州市萧县人)部因行程过远,未能及时赶到。第22集团军以劣势装备及兵力,阻击绝对优势之敌达3天半,为台儿庄大捷争取了时间,奠定了胜利的基础,得到李宗仁高度评价(图9)。

图13:李宗仁战后在台儿庄老火车站。

年3月20日,日军矶谷师团攻占滕县之后,集中4万兵力,在飞机的掩护下,配以坦克、大炮,向台儿庄大举进攻,企图一举攻克徐州。李宗仁以第2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字仿鲁,-年,河北省保定市雄县人,冯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陆军二级上将,因坚守台儿庄而闻名中外)率部固守台儿庄,第20军团参谋长封裔忠(-年,广西容县人,陆军中将)率部让开津浦铁路正面,诱敌深入,伺机破敌。3月24日,日军开始大举进攻台儿庄,守城第2集团军拼死抗击。日军猛攻3天3夜,才冲进城内。31日,国军守军将进入台儿庄地区的日军濑谷支队包围。日军坂本支队由临沂向台儿庄驰援。4月3日,李宗仁下达总攻击令。激战4天,国军重创日军濑谷支队、坂本支队,日军残部7日向峄城枣庄撤退。

图14: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铜像。

国军在台儿庄大战中投入的兵力达29万人,日军约5万人。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国军以5倍于敌人的兵力,取得了抗日战争初期正面战场上的一次大胜利:共毙伤日军人,俘虏人,缴获大炮31门,装甲车11辆,大小战车8辆,轻重机枪余挺,步枪1万余支,国军也付出了伤亡5万余人的巨大代价。当时的国民党报纸纷纷以大字标题报道(图11),称之为“大捷”。台儿庄大捷打破了“大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严重挫伤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这对于日军来说尚属首次,它极大地振奋了全民族的抗战精神,坚定了国人抗战必胜的信念。周恩来评价说:”这次战役,虽然在一个地方,但它的意义却在影响战斗全局、影响全国、影响敌人、影响世界!“我在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内参观了1个小时。下午14时许,来到位于台儿庄区康宁路8号的李宗仁史料馆(图15),因其要收门票40元而放弃入内。夜宿西湖宾馆,晚餐吃辣子鸡。

图15:李宗仁史料馆位于康宁路八号。

————

附录:《台儿庄大战纪念馆部分史料》

林福益

点滴心意,前进动力!









































白癜风吃什么好得快
白癜风吃什么能控制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hexianzx.com/ftrq/6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