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美誉的崇明区新河镇,积极贯彻建设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战略规划,以生态引领、创新发展为主线,确立了将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文化底蕴培育文明新风的发展思路:“十三五”期间,新河镇着力打造兼具区域特色、文化特色和产业特色的丝竹风貌小镇。
“瀛洲古调”誉江南
在历届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下,新河镇充分挖掘深厚的文化资源,把文化建设作为推动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抓手,还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年以来,新河镇已连续两次举办“富盛杯”长三角地区江南丝竹邀请赛,大大提升了知名度和影响力。
美丽乡村解乡愁
年以来,新河镇先后对7个村实施村庄改造,涉及农户余户,基本实现“五化”—路面硬化、外墙白化、河道净化、卫生洁化、道路亮化,其中新建村被评为年“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许多生活在市区的子女双休日回乡下看望父母的多了,听乡音聊乡情,尝土菜闻乡味,一解乡愁。新建村村民施阿姨对美丽乡村建设所带来的变化更有切身的感受:以前村里的道路坑洼不平,晚上漆黑一片,在田里忙活一天早早就睡了,生活单调得很。如今,道路宽了、路灯亮了,加上土地流转,平时闲下来就去村里的文化广场和活动室转一圈,大家一起跳跳舞、聊家常,感觉跟生活在城里差不多。
文旅融合助创新
一方水土培育一方人才,同样一方风土培育一方产业。新河镇农业基础优势明显,“北湖”有机米、中华绒螯蟹等农业品牌享誉长三角。在年“王宝和杯”全国河蟹大赛中,来自新河镇的中华绒螯蟹获得“金蟹奖”和“最佳种质奖”第一名。目前,全镇从事蟹种养殖的农户多户,养殖面积多亩,蟹农人均年收入达近2万元。近年来,镇坚持走品牌化生产、集约化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先后培育家庭农场17家,支持5家规模粮食专业合作社创建“水稻绿色丰产高效示范方”和“家庭农场示范场”,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和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实现粮食生产的高收益;将4家果蔬专业合作社纳入区级规模化签约基地,实现对安全生产的全过程监控。
新河镇坚持走文旅融合、文创结合之路,依托当地的民乐文化、土布文化、剪纸文化优势,发挥富盛经济开发区的产业集聚功能,重点引进扶持民间乐器生产制造、土布家纺产品制造、装饰装潢与艺术品加工等产业项目,释放文化资源的经济效益。
新河镇还结合崇明区委、区政府发展全域旅游的战略布局,充分挖掘新河文化、农业、生态资源,分南北两个区域对全镇的旅游资源进行谋篇布局,设想在南部重点打造民乐文化鉴赏体验区,北部重点打造休闲农业旅游度假区,形成具有崇明特点、新河特色的旅游线路。目前,南部地区的新河文化特色展示馆正在进行选址论证,北部地区的宁昕林农家乐旅游项目已经开始运行。
“瀛洲古调”的来历你知道吗?
在清朝道光、咸丰年间,乡绅王东阳以娴熟的琵琶演奏技巧名震大江南北,奠定了我国琵琶四大流派之一的“瀛洲古调派琵琶”基础,成为该派的宗师。他还首创了民间音乐演奏形式“牡丹亭”。如今,“瀛洲古调派琵琶”和“牡丹亭”都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搜索xinheyuezhang或长按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咨询白颠疯难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