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猎富,一鸣惊人新化清代奇商陈明耀传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平安医院 http://m.39.net/disease/a_6175263.html

点击梅山风V,领略人文·历史·风景!最具特色的平台!

中国商人的始祖叫王亥,他依靠商业实现了一个部族的崛起,并且使商业成为了这个部族的生活方式。他的后人汤(公元前~)建立了商朝,王亥更是成了一个伟大部族的创始人。关于王亥的死,据传王亥和弟弟王恒赶着牛车,载着货物,长途跋涉到了有易氏。有易氏首领绵臣见财起歹意杀害了王亥。作为一名真正的游商,王亥不但为商人开创了行商的伟大传统,还实践了《墨子·贵义》中所说的“商人之四方,市贾倍徙,虽有关梁之难,盗贼之危,必为之。”(译文:商人到四方去,是因为买卖的价钱相差几倍,所以尽管有关卡的设置,有盗贼的危险,他们还是要这样做。)真正的商人是无畏的,大凡富有的人,多是最勇于冒险的人,这一优点突出地体现在优秀的商人中。清嘉庆年间,新化就出了一位这样的行商,他叫陈明耀,是一位杰出的水上营运商。

陈明耀出生于湖南新化县的读书人家,父亲陈虞熙是位监生,其伯父也曾熟读四子书(即“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能背诵10万字的“八股”文章,人送外号“陈十万”。陈虞熙生三子,长子陈明耀,天性聪慧敏达,长于谋计。因家中贫困,在县城开了个炊饼店,以维持生计。尽管如此,陈虞熙对儿子“课读最勤”。陈明耀16岁时,眼见得学业有成,突然一日掩卷叹息:哎!每天坐在这里饥寒交迫,实在不忍心看到家计如此艰难。陈明耀决定弃学经商,于是对父亲说,他不愿看到父亲维持家计太过操劳,愿意学习做生意。于是走汉口,开始学习经营食盐。

新化自北宋熙宁建县后,推行《易市法》,促进商业繁荣。县城、白溪等市场初步形成,资水成为商品流通的主要渠道。明万历三年()新化行销食盐引(包),每引重斤。至道光年间,每年行销食盐已增加到引,每引由斤增加到斤。陈明耀选择经营盐业,说明他很有经商的头脑,而不在新化直接经营,却去汉口“为人司盐筴”(相当于现在的商业策划),更加显示了他的精明。

经营盐业在封建朝代可以说是最大的一宗买卖,在清代,盐官的位子不高,官也不大,但都是富得冒油的大户。清朝1斤盐将近1元钱成本,零售价24元,每斤盐23元钱的差价。清政府从每斤盐上可得4.2元的纯利润,这么大的差价当中居然只有4.2元最终进入国库,绝大部分最后落入盐商和官府人员腰包。而这种大规模的掳财,是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并经过朝廷允许的。《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这部中外闻名的典籍,大部分都是曹雪芹写自己家史的,如果不是他的爷爷曹寅当过盐官,他家哪能积攒下贾府那样的万贯家业?乾隆南巡扬州,大多时间在盐商家玩乐,他们日掷万金,连乾隆皇帝都羡慕,叹息“愿来世不投生皇帝家,只投生扬州盐商家更好。”陈明耀善于谋划,颇具经营之道,很快就体现出卓越的经商才能,几年之间,“卒致大饶”。陈明耀将所赚的十万两银子悉数交给父亲,陈虞熙就成为了新化县的首富,羡慕他的人又称他为新“陈十万”。

陈明耀善于经营策划,又能以忠信处事为人,从来不轻易答应别人,一旦答应了就一定履行诺言。行商数年,用智慧和心力得以致富。俗话说“秀才经商,赔个精光”,而他不但没有赔,反而是赚了个盆满钵满,确实是一个经商的奇才。虽是发了大财,但他却不以为然,私下里对家人说:当时去做生意,是为了不被饿死,这哪是我的初衷呢?他想再逐功名,于是“冠儒巾,理故业”。但几次考试下来,仍不遂意,只得再弃举子业。陈明耀虽科场屡挫,但壮心不已,决计周览名山大川,结交海内豪杰之士。要实现这一雄心壮志,没有可观的一笔资金,肯定是不行的。为筹集游资,陈明耀看中了县西南仓溪山的树木。“仓溪山者,宋史所云板仓诸峝之一也,其土宜竹木”。历史上,新化盛产杉木,是湖南木材的重要供应基地,特别是“上五溪”“中三溪”“下四溪”,以及油溪、白溪等地盛产松杉。常年可产杉木立方米,松木近立方米。陈明耀将仓溪山包买,伐得上等杉木四万根,他望着堆积如山的杉木,高兴地说:“此可当游资矣。”当即先将四万杉木运到资江河口处,趁春水暴涨之际,扎结成巨簰,浮江而下。湖南湘、资、沅、澧四水,通过洞庭湖进入长江,形成湖南传统的交通和运输大动脉。竹木是湖南传统商业中的大宗商品,特别是资江流域的南竹和木材,质量优良,深受长江中下游地区客商的青睐。湖南竹木商人从清初开始就扎簰浮洞庭,走长江,将湖南的竹木原材及其产品推向全国。就这样,陈明耀做了这一单非常刺激的生意,他扎结的木簰创下了长江木簰之最,一直无人超越。

陈明耀从小生长于资水流域,自有知识以来,就知道木簰这种水上运送工具。这是一个既存在巨大风险,又可以带来巨额利润的行业。他在汉口经营盐业时,少不了与船帮、簰帮的人打交道,也从中摸到了一些门道。清代嘉庆间行驶外江的有13帮……资水流域有宝庆帮、新化帮、安化帮、益阳帮。驾簰,大体要经过立契买山、施工砍伐、发水放溪、集河扎簰、汇聚浅江溪河做成洪水薄簰等程序。“一个钱买,五个钱盘。”盘簰,具体说有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一是“洗江”,山客木商向山林的主人圈购林木,雇人砍伐,或在当地收购散材;也有视溪流大小,把木材三五根七八根绑成小把漂流下运。为防散失,一般采用日放夜收,故名洗江。二是“赶羊”,资水上游叫“放羊古佬”,木材一根根顺水流放,有如群羊出圈,沿途有专人看护。三是“排挂”,进入初级市场,再每六七根八九根排在一起,用杂木条穿孔(也叫“水眼”),用蔑缆将其捆扎结实。如此编成的木簰,称为挂子(常德叫“页”)。四是“编车”,以三五个六七个挂子层层相叠,编成一车(常德叫“一架”)。一车(架)吃水普通约五尺左右,有时亦达七尺。数车(架)首尾衔接,组成一筏。

从新化到益阳,编中筏,经安化,大水二三日可达,此称内河。从益阳到汉口,又要进行排列组合,打造出境大簰。出益阳入洞庭湖,出城陵矶入长江,水程里,风顺则行速,风不顺则行缓,有“斗米过资水,石米过洞庭”之说,此称外河。大簰中最大的“皇簰”宽数十米、长一二里。上面竖有高大的红木柱子,旗纛飘扬,简直像流动的集镇。浩浩荡荡直奔洞庭湖,这时就要请打鼓佬导航了。“蚂蝗听水响,放簰听鼓响。”那打鼓佬,一通鼓响将军令,两通鼓响千军行,三通平鼓走顺风,急鼓前头有险情……将那放簰的壮阔气势演绎得淋漓尽致。

陈明耀此次发货木材的终点是南京江宁上新河,从益阳到江宁上新河全程水路达多里。上新河是全国著名的木材集散地,清代中后期,这里资本雄厚的木商达32家,有“四时常足”之称。从益阳以下行簰,与上河不同。上河江水流速快,只须把簰划到中流,任水流而下行。而下河数百里洞庭则水流甚缓,若任水流,费时间较多,所以还须人力,使簰加速。当时没有机动,只能用缆牵引:即用一小船,约可装百余石(约6吨),船上安一转轮,用人力把船划到相当远的地方停住,将铁锚倒抛在水中,(任何船只都顺江流抛锚,只有拖簰是倒抛。)船尾带有一巨缆,与木簰连接,然后用人力将转轮转动,船既被锚扣住不能动,巨缆卷在转轮上,木簰被其牵引前进。当巨缆卷尽,木簰也就到了船尾边上,再把锚收起,船又前行,行至相当远,又将锚倒抛于水中,再转动转轮拖引木簰前行。如此循环反复,一日大约可行三十里,拖到洞庭湖口长江边,仍是任水流而下。出洞庭下江宁还有多里水程。簰上几十百把人的吃、睡,近两个月的时间都在水上度过,粮食和养牲如猪呀、鸡呀就需要得多了。这些都得在益阳买妥,养在簰上,何时要,何时用,决不能在中途购买,若在中途上岸购买,不但价贵,而且有时买不到。况且簰一开行,除非发生事故和紧急情况,是决不停止的。放簰下江,非比行船,要停要行,可以随时决定;而巨大的木簰,停靠、起航都是很麻烦的。所以在益阳须预备两个多月的食物,多得少不得,多了到江宁可以出卖,而且赚钱。若少了,则在途中就成了大问题了。木簰上这么多人住宿的地方也须事先预备,即在巨簰上搭起两排木房,相对而立,如同街市。木房以中等木头做架,顶上盖木板,四周也扎以木板,有门有窗,使之成为普通的房子,白天吃饭,晚上睡觉,都有一定的地方。除住房外,簰尾还有大小便的厕所、厨房、菜园猪圈,播上泥土,种植蔬菜,饲养鸡豚,凡普通住家所有的,簰上都有,俨然如一水上浮村。

巨簰蔽江而下,过武汉三镇,岸上和江中木商啧啧称奇,都说从未见过如此巨筏,称此簰为最大之“皇簰”。簰到江宁(今南京江宁区),停靠离秦淮河出口处上游不远处的上新河。这里十余里河滩都是木簰停泊的地方。到了上新河,自有附近各县商人来购买木材,苏州、无锡、常州商人最多,运河各埠亦有人在此购买。往南运河的则以小簰流行至南运河口,再拆成更小之簰,放流到常州、无锡、苏州一带。往北运河的则由大河放流至北运河口,将簰拆散,由船装运至各地出售,其最远之销售地则为山东。上新河这处重要的水陆码头在当时是相当热闹繁荣的,至今这一带还留有明清湖南、湖北木材商人议事的“江汉会馆”以及祭祀的“太阳宫”等古建筑旧址。陈明耀等下榻“江汉会馆”,受到热情接待。打听行情,估计木簰总售价可达五万两白银。陈明耀心想,得此五万两之值,可作今生游览之资矣。恰在这时另有利好消息:黄河决口修复工地正需大量木材,若能运到现场,巨簰可得十万两之值。陈明耀心有所动,加上他也想去实地考察黄河宣泄的状况,于是决定将巨簰继续往下游开去,从扬子江入淮,经大运河运达黄河决口修复工地。这真应了那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一决定就注定了陈明耀一生的命运。巨簰离开上新河继续往下游放送,不料在中流突遭风暴,江中掀起恶浪,将巨簰打散,出事河段距海口仅百里,四万根杉木随汹涌的波涛漂入大海。陈明耀死死抱住一根木头,万幸遇到回漩水流,漂至镇江焦山麓。遭此大难,陈明耀仍心有未甘,还想最后一搏,但一时计穷途拙,拿不出什么主意。心想,事已至此,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难得来大运河一趟,就此北上黄河做一番实地考察,或许能找到新的商机也说不定。风略减,始开船,北上淮,入运河,夜泊邵伯之旅寓。没想到长期劳累,突然遭受惊吓,江水寒浸,终于一病不起,“卒于邵伯之旅寓,嘉庆某年、月、日,春秋四十有九。”他的遗体由随行的亲戚“载君丧以归”。

后来,陈明耀之长子之善请湖南大文豪邓显鹤为其父作传铭碑,并请求邓显鹤将其父所获例贡改称优贡(均为秀才,仅排序先后而已),因其父“充例贡生未隶于学”,但两位学官已将其父优秀品行上报。邓显鹤说,碑文不在乎优与不优,难道在朝学官,表现优秀,这个人就可以立传铭碑吗?“之善曰,‘敬闻命’”。邓显鹤对陈明耀知之甚多,又与之善有很深的交情,既受之善之请,乃序而铭之曰:

始而瘠乃大丰,

客而死乃令终,

伐山石铭幽宫,

利后嗣传无穷。(文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hexianzx.com/ftrq/75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