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无人问落花,
绿阴冉冉遍天涯。
林莺啼到无声处,
青草池塘独听蛙。
这首由瑞安方言吟唱的七言绝句,是南宋著名诗人曹豳(bīn)对故乡曹村自然灵动河水之赞美。
历经千年之后,曹村港新河,依旧草木葱茏,苍翠欲滴,鳞鳞河面,白鹭轻翔,如同一首生动的画卷,书写了千年古镇的乡村魅力,吟唱出耕读之乡的最美乐章。
曹村镇,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境内,地处飞云江下游南岸,全镇区域面积36.2平方公里,三面环山,地势低洼,以种植水稻为主,是浙南最大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作为曹村的主干流,曹村港新河起点为曹村上都,沿途先后流经曹村镇、马屿镇、仙降街道等三个乡镇(街),终点为江溪水闸,河道总长10.2km。
然而多年前,形同锅底的曹村,河道狭窄,连年淤积,每逢暴雨,一片泽国,秧苗倒伏,严重时颗粒无收,成为有名的省级涝区。
年2月,曹村港新河生态河道建设项目正式开工,总投资万,对曹村境内南岙至垟心亭段实施河道治理。共疏浚河道4.2公里,河面拓宽至25米以上,水体面积扩大了4倍,大大提升了平原水体流动能力。建松木桩护岸8公里,岸顶道路8公里,沿岸防洪标准提高到10年一遇,使抗旱防洪减灾能力显著提升。上都至垟心亭段的3.9公里河道沿线绿化景观提升工程,已于年3月完工。使曹村成功实现“涝区”向“粮区、景区”的华丽蜕变。
天蓝水清,几只白鹭轻盈地扇动着翅膀,悠闲地从空中掠过。河边的田地里,晚稻长势喜人,翠绿色的稻苗随风摇曳,河道整治后,曹村港河排涝和灌溉功能大幅提升,多亩农田,平均增产公斤以上,空气中满是丰收的味道。
在对河道进行整治的过程中,曹村港新河充分考虑到自然环境的协调性,随弯就势,保留河道的自然形态和大部分景观原貌。秉承着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将建造工程和自然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重视对于生物栖息地的建设,保持生物多样性。
清淤治污是为了改善河道环境,清理上岸的淤泥自然不能成为“二次污染”的源头。曹村港将清理上岸的淤泥用于修复崩塌的河岸,在淤泥上“长出”生态景观带,让一方淤泥变废为宝。河道两侧采用仿天然缓坡,松木桩护岸,形成凹凸有致、直中有曲、富有变化的岸线,水域开阔生动自然,与周边环境完美融合。多种植物,四季变换打造岸线,丰富水域景观层次。
河道两边3米宽的水泥路,农忙时机具通行,农闲时行人漫步,沿河每隔米就有型式多样的河埠头、平台等,方便游客沿河观光休闲。
“青山绿水入画来,美丽乡村忆乡愁”,这条乡村河道,其浓浓的乡土气息,保留了最具乡村田野景观价值的农村风貌。
不远处,古朴的凉亭,蜿蜒的九曲桥,俨然一幅美丽的田园风景画。曹村港新河边的东岙村,因地制宜引水为池,栽种荷花40多亩,打造集农事体验、乡村民宿、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莲子亩收益能达到多元,小桥流水荷花,成为当地的网红景点。
曹村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曾出过82名进士,有“中华进士第一村”的美称。曹村镇深挖文化基因,以美丽河道为轴、串连起曹村的进士文化、许岙村的水灯文化、江桥村的体育文化、姜家汇村的忠孝文化,以及整个流域的农耕文化。
河道沿线一些历史文化古迹如垟心亭、沿仙桥、水口宫等都得以保留,其中垟心亭建于清朝,样式古朴,有典型的代表性,为河道景观文化增添了更多的厚重感。
乡土文化的复兴,休闲农业的兴起,旅游项目的推进,让原来游人罕至的曹村,年游客人次达到20万以上,已华丽蜕变为以青山绿水为纽带的美丽经济带。
汩汩流淌的曹村港新河,由南向北贯穿全镇,水清流畅、岸绿景美、功能健全、人水和谐,呈现一派迷人的江南水乡田园风光。
千年古镇,耕读之乡,一渠清流尤济远。
平安福地,诗画曹村,几笔淡墨可传神。
曹村港新河,邀您共享同一片碧水与蓝天。
来源:温州市治水办
大家都在看?大门紧闭,装摄像头,夜里加工……通通逃不过环保蜀黍的火眼金睛!
?温州市二污普校地合作领头人,了不起的学霸姐姐~
?聚力攻坚、决战污普,温州掀起入户调查高潮!
?担心北极30℃?科学家说北极夏天可能会完全没冰!
?治水曝光台,邀您一起监督!
为认真蜕变的河点个赞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