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沽我家乡之新河庄的动物天地二

塘沽我家乡之新河庄的动物天地(二)

作者:一兵

   我每次回塘沽,回新河,都心潮涌动,我们游子的心……贺知章的诗太贴切了,特录于此!

《回乡偶书》之一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之二

唐·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我们怀念过去,不是怀念贫穷,落后面貌。而是怀念那时的纯真,朴实。怀念那无污染的大自然,怀念那美丽的田园风光,怀念那让人留恋的新河文化,风土人情!那时的新河是鱼米之乡,人们安居乐业,邻居和睦相处……

本篇是我新河庄的动物天地(二)

下篇讲讲新河庄的动物天地续集

开篇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天是蓝蓝的天,水是甜绿的水,人们勤劳朴实。我们和大自然和睦相处!新河庄就是一个动物的乐园。

那时,骡马成群,牛羊满圈,人欢马叫!鸡鸭满院,狗吠蛙鸣!蝈蝈叫,知了鸣,蛐蛐也争宠!天上的鸟儿唱着奏鸣曲。肥猪拱门,燕子带来春天,鱼蟹送上秋的收获!人们尽情地享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六十多年的时光,弹指一瞬间!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阀门,穿越到那个年代,看看有什么哏儿的事情……

四,养鸡鸭的记忆

五六十年代,在新河庄养鸡鸭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我家也养鸡,又养鸭。每到开春,就有人挑着小鸡,小鸭来卖。一会儿,就围上来一群老大娘来挑选,我妈妈会买上十几只鸡,几只鸭子。

小鸡很难养,成活率大概三分之一,大部分小鸡都是撑死的。等小鸡翅膀长出来羽毛后,成活率明显提高。十几只鸡,到最后剩四五只就不错啦!而且还有公鸡,不全是母鸡。

在新河庄养鸡都是散养,基本上不喂食,它们的食物来源丰富的很呐!院子里,墙根下,刚刚打下的青草堆里,干草垛旁,小河边,到处都是它们刨食的身影。俗话讲:猪往前拱,鸡往后刨!鸡爪子有力地向后刨,刨出一个个美味的虫子。只有下蛋的母鸡,产完蛋后才给补充一下碎米。鸭子更不用说啦,小河里有的是小鱼小虾。

当母鸡下蛋的时候,母亲就精心了,一个习惯的动作就是抓住鸡的翅膀把鸡提起来,从后边摸进去,看有没有蛋,如果有蛋,就得盯紧了!第二天早上如果在鸡窝里见不到蛋,就要去附近找一找,有时还真在草剁子上找到。在鸡窝里捡到鸡蛋是最惬意的事情,定格在我记忆的画面是母亲总是趁鸡蛋温乎,在眼上捂一捂,可能有明目作用?也未可知!

晚上,鸡鸭都要进窝,否则,黄鼠狼会把鸡叼走!这可是马虎不得呢!记得有一只下蛋的花母鸡就没有这个习惯,晚上不归窝,害得母亲每天咕咕咕的找它,找到后训上一顿,它也不在意,第二天还是如此。

对鸡的天敌黄鼠狼的记忆很模糊,因为见到它们都是晚上乘凉的时候,当它一露头,人们哄哄的要抓它的时候,它早就钻进地沟逃之夭夭啦!多么神秘的东西,来无影去无踪,只有不时丢鸡,才会知道它的存在!听大人说:黄鼠狼嘴边的须子就是一个测量器,多小的洞口,只要它的须子通过,它的整个身子也能通过,不会卡阻!下面的图片使我看到了黄鼠狼的庐山真面目喽!

民间五仙“狐黄白柳灰”

狐仙(狐狸)、黄仙(黄鼠狼)、白仙(刺猬)、柳仙(蛇)、灰仙(老鼠),民间俗称「狐黄白柳灰」(或称「灰黄狐白柳」)为五大仙。新河庄也有这样流传。

  大公鸡,多么可爱,多么漂亮,晨曦中,它在院墙上喔喔喔,引亢高歌的时候,不但漂亮,还威武雄壮!它尾巴上五彩的羽毛更是吸引着我们。

那时,踢的毽子都是我们自己做的,弄上几只公鸡毛捆好,插进两个铜钱孔里,再用一块布把它们捆在一起,一个漂亮的毽子就做好啦!

抓公鸡,拔鸡毛,成了我们的乐趣。用一个铜钱拴上一丈左右的线绳,看到中意的大公鸡,把铜钱甩过去,铜钱缠到公鸡腿上,就轻易地抓到公鸡,高兴地拔几根喜欢的公鸡毛,再放走!每当看到漂亮的大公鸡,就会想到拔公鸡毛的有趣故事。

五,对鹅的记忆

咏鹅

[唐]骆宾王七岁作品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鹅》是初唐诗人骆宾王于七岁时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开篇先声夺人,“鹅!鹅!鹅!”写出鹅的声响美,又通过“曲项”与“向天”、“白毛”与“绿水”、“红掌”与“清波”的对比写出鹅的线条美与色彩美,同时,“歌”、“浮”、“拨”等字又写出鹅的动态美,听觉与视觉、静态与动态、音声与色彩完美结合,将鹅的形神活现而出。

多么美好的一首唐诗,我外孙胎教,他爸爸就给他读这首诗,出生后,学会的第一首唐诗也是咏鹅。但是,我儿时对鹅的记忆完全是两码事,那就是一只凶巴巴的看门鹅!

我家没有养过鹅,但到养鹅之家串门,一进院子,大鹅就冲着你嘎嘎嘎地冲出来,向你头上进攻。别说我们小孩儿,就是大人它也从不畏惧,名副其实的看门鹅!凶猛程度不亚于看门狗呢!

前几年,从北京郊区的一个朋友家得知,鹅不但能看家护院。还有一个本领,就是能够看护鸡。鹅还是黄鼠狼的天敌,在养鸡的地方养上鹅,黄鼠狼听到鹅的声音,就不敢近前,闻风丧胆!老话讲:十里不同俗,北京和天津这么近,我们以前就不知道。有了鹅,鸡就安然无恙,不必为进窝不进窝而操心啦!

我们在北京有过过春节的经历,贴窗花,贴春联,不贴吊钱,你说怪不怪?一栋居民楼,万家灯火,如果有一家贴吊钱儿,那肯定是天津人!

到了二月二,龙抬头的前后,我们去买焖子,北京人更是不知焖子为何物?我们去超市,去菜市场,一点焖子的影子全无。真是十里不同俗呀!

农村老话:与人不和劝人养鹅。

六,养猫的记忆

我家没有养过猫,我们对养猫也不感兴趣。上篇讲到的大爹张连科家养猫,他经常到我家讲他家猫的故事。后来,我堂哥有了孩子,养猫对孩子来说就不方便喽!

怎么办呢?,把猫撇掉吧!他试图把猫撇了两次,猫都又回来啦!看来猫是舍不得离开这个家哟!每次撇猫大爹都把经过给我们描绘一遍,这次他说,我要撇远点,让它找不到家!我们全都支持大爹的想法。反正我家也不想养他这只猫。

机会来了,农业社派大爹去四道桥黑猪河那边赶马车运东西,就是塘沽公墓那边。大爹跟我们说,他要把猫蒙起来,放到车上,看它再能找回家?第二天,大爹一脸无奈地告诉我们,它又回来啦!我当时就纳闷,现在也不明白,猫有什么功能?使它能找到回家的路?

最后,还是把猫送给了别人家。

小时候,我们小伙伴们还搞过恶作剧。把一只猫吊在树上打,打的死去活来,奄奄一息,而后又放到河里灌它,淹它,就是不死。人们讲,猫有九条命,果然不差,我们也为这次恶作剧而后悔!

猫盖屎的联想

是我儿子的岳父李拌祥,他们家酷爱养猫,两只国产猫在阳台里封闭起来,不让出来。儿媳妇在法国留学回国后,带回一只法国猫,享有特殊待遇,可以满屋乱串!

这个尊贵的小姐脾气不太好,你还不知道它是什么时候犯脾气,一犯脾气就抓人,姥姥,奶奶和孙子都被伤害过,打过狂犬疫苗。我们幸免于难,是因为,姥爷主要负责给它喂食,我则见面就夸它,看来,猫也能听懂好赖话。每当猫犯错误,都想也把它关禁闭,又有些舍不得,就这样犹豫不定。

有一天,我看到猫在向后刨沙土,我就问亲儿家是怎么回事?姥爷说:这个你还不知道,这就是猫盖屎呀!猫拉完粑粑,也嫌臭,就用沙土盖上,它只是草草盖上,做个样子而已!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真是第一次看到猫盖屎,也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

我现在终于明白了,当有人干活马马虎虎,不尽人意的时候。总会脱口而出,看看你干的猫盖屎的活!先人们的语言智慧,把一只猫的动作折射出来这么有哲理的话来形容。

还有,老猫上房脊,一辈传一辈!那个猫儿不吃腥!老虎跟猫学艺的故事……先人们养猫,爱猫,从猫身上,总结出这么多富有内涵的话语,让我们回味无穷!

真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不听老人说,吃亏吃的多!这是我们小时候大人们给我们留下的印记!是否过时喽?!

还有其它的动物故事,待续......

塘沽记忆投稿邮箱:

anni

sina.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hexianzx.com/ftrq/92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