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老地图定格了光阴
一盏煤油灯点亮了岁月
一个老地名承载了岁月的变迁……
今天,小编带大家走进沭阳乡情馆
那些装满记忆的老物件
唤醒了尘封的往事
也留住了美好的旧时光
“沭阳县乡情馆于年3月建成并对外开放,展馆面积约平方米。这里充分展示了沭阳传统社会的生产生活,包括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商业贸易、民风民俗等。”循着讲解员的声音,我们穿越了时光,走进沭阳的“前世今生”。讲解员介绍木匠用具“前世今生”可追忆
沭阳因位于沭水之北而得名,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自古享有“花乡”之美誉。“这里是第一展厅,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沭阳的几幅历史地图:第一幅是康熙年间的,第二幅是光绪年间的,第三幅是民国时期的,第四幅是年的区划图。”讲解员说,从这几张地图发现,历经时代的变迁,沭阳所辖区域向西南、东北扩展,在西北、东南有所萎缩,形成了现在的格局。家园,藏着数不尽的乡愁。在第一展厅,沭阳传统民居模型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这个民居模型,北面住着主人和长辈,东厢房住着晚辈,西房为厨房,形成四合院。”讲解员介绍,沭阳主风向是东南、西北,所以猪圈和厕所都避开主风向,西南为猪圈,东北角为厕所。过去的生活用品“这个是程家大院模型,程家大院原址位于沭阳县城内,如今该大院模型是经过一些老人回忆并由程氏后人确认而建造的。”讲解员说,大院始建于嘉庆年间,分三个单元,中间共有五个进深,为家族住房、办公用房和典礼场所,两侧为长工住房、仓储用房和其他辅助用房,后面是花园和娱乐场所。在展厅里,一些老地名映入眼帘:城内后街、骡马街、荷花池……“以前,在沭阳,最大的群众性贸易集会莫过于在城东骡马街举行的骡马会。因逢会骡马甚多,故称骡马街。每年四月十二,道路两侧,搭帐篷的,摆货摊的,非常热闹!”讲解员说,这些地名,如今已经变成沭阳的一个地理标志、一个方位坐标,它蕴含了一段历史,讲述了一个故事,也寄托了一种期盼。展厅西侧介绍了沭阳的地理、山水、气候等情况。沭阳以前湖荡遍布,沼泽众多。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众多,例如万北遗址、沭阳古城墙遗址、清凉寺等。在这个展厅里,还详细记载了沭阳特色花木历史与发展。沭阳花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绿化苗木,另一类是盆景。百年古栗林和“卧牛望月”盆景可谓是沭阳花木产业的历史文化瑰宝。据介绍,在沭阳县新河镇,有两处古栗林,虽经百年风雨,依旧生机盎然。“卧牛望月”松桩,距今约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该松桩根径有8厘米,树干以扭曲形螺旋上升,主干横卧,顶部扭曲向后,形似一头老牛卧在地上抬头仰望空中明月,故名“卧牛望月”,是沭阳盆景艺术的杰出代表。岁月静好“如初见”
“这边是第二展区,你们看到的是农业用具,有木制、铁制和石制三种。沭阳过去农业生产主要是靠人力为主,辅以牛驴马等。”讲解员说,沭阳的传统农业是旱作农业,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所以保存下来的农业工具也非常多。现场,按照农作物生产周期的不同,老物件可以大致分为四类,翻地碎土工具有犁、铁锨、耙等;收割工具有镰刀、大刀等;脱粒工具有连枷等;运输的工具有推车、板车、大车等。地方特色小吃朝牌模型“这边展出的是渔船、渔网等捕鱼工具,这条渔船是鸬鹚捕鱼专用船,鸬鹚站在船中间的棍子上,一人棹船,一人收鱼。”讲解员说,沭阳的渔业很发达,这些工具也是最好的见证。在这个展区里,有一面墙上挂满了木工工具。“这面墙上有数十种工具,有角尺、锯子、刨子等。”讲解员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沭阳人结婚用的家具大多是自己手工打制的。当时许多年轻人大多擅长木匠技艺,把新家打扮得美美的。乡愁是一首歌,一个音符,一幅画。在非遗展区里,一条民俗街,让大家看到了在娱乐生活相对单一的过去,那些难忘的文化生活。“沭阳本地的传统戏曲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形式。”讲解员说,沭阳的传统戏曲有淮海戏、僮子戏、苏北琴书等,有很多曲子老百姓也会哼唱,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瓷画、鱼骨画、剪纸;跳花船,跑驴;做千张、打朝排……传统美术、传统舞蹈、传统技艺,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示,一幅幅生动地再现场景,带你“回到”从前。民俗与传统塑造了这方人的生活方式历史与文化构建了这方人的文化认同而珍藏在这里的老物件足以让你重拾封存于心的一抹乡情如果有一天,你觉得走得太快想要停下脚步,那不妨来沭阳乡情馆找寻属于你的“岁月静好”大家都在看?吃货们看过来,沭阳茆圩乡“空中草莓”成熟了啦!?喜讯!沭阳2个集体、12名个人获省表彰!?沭阳新地标!网红打卡地!迎薰门本月底竣工投用!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