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华晚霞》布面油彩50cm×60cm
《乡村班车站》布面油彩50cm×60cm《云南陆军讲武堂写生》布面油彩50cm×60cm我没有见过张仲道,他是一位来自云南红河建水的民间音乐人,参加过无数的音乐节,像茂兰山国际音乐节、法国FETEDALAMUSIQUE夏至文化音乐日、北山世界音乐节、上海音乐周等。他涉猎广泛,工及书画、篆刻、造像雕塑、纸火甲马等。著名作家于坚最爱的那枚印章就是出自张仲道之手。我认识他纯为偶然。
《背蔬菜的“蓝头巾”》布面油彩50cm×60cm《春城塞纳河》布面油彩50cm×60cm《盘龙泛舟》布面油彩50cm×60cm我觉得张仲道的油画有一种特别的意味,他的作品弥漫着浪漫的诗意和来自大自然的清新的气息,云朵、蓝天、绿地、碧水、树木、田畴、草垛、街景以及农人是他的作品的主要表现对象,他用印象派的厚重而又遒劲的笔触刻画出他心中的美妙家园。
《青云街小吃店》布面油彩30cm×40cm《捞青苔》布面油彩50cm×60cm
《背稻草的人》布面油彩50cm×60cm看到张仲道的这些油画作品,我觉得他是心中装满美的人,这种美,来自于他的家乡,来自于他的世世代代生活的土地,来自于他对艺术的真诚而又朴素的向往。
《滇池湖岸》布面油彩60cm×50cm《黄昏下的手拉车》布面油彩50cm×60cm《卖叮叮糖的读书郎》布面油彩50cm×60cm
他的油画作品尺寸都不大,但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视角,也形成了耐人寻味的画面特色。他把对大自然亲切的直接视觉感受大幅度归纳在色彩的呼应对比之中,明朗的色彩、不拖泥带水的笔触热烈地被唤醒,造型的轮廓被概括。在一系列的光影处理手法之中,他找到了从观察到创作,从生活到艺术的一条有效的通路。他的《乡村班车站》《青云街小吃店》《捞青苔》《滇池湖畔》《黄昏下的手拉车》《海宴乡韵》等,刻画了生活中的寻常小景,但却十分耐读、耐看。云南街道的干爽寂静,那些温柔的树、那些散漫的云、那些低矮的房屋、那些劳作的农人,构成多姿多彩的画面,涌现出一股只属于云南的风格。看画面上静默却挥洒的笔触与构成,我能感觉到作者自己也陶醉在这迷人的风景中。
《新河边腌酸菜》布面油彩50cm×60cm《海宴乡韵》布面油彩50cm×60cm
《首跨南盘江》布面油彩50cm×60cm
而《太华晚霞》《盘龙泛舟》《大观河上》《春城塞纳河》则诗情画意,画面简洁、张弛有度,那些蕴含于笔下的点点滴滴的真情实感扑面而来,有自己的章法和味道。其实艺术不仅仅要给人一种心灵上的冲击,还要会让人有一种内心宁静的感觉。就像印象派大师莫奈、塞尚、西斯莱、雷诺阿、德加、毕沙罗等人,他们的作品就流淌着这种鲜明的个性。不依据可靠的知识,而是以瞬间的印象做画。他们主张根据太阳光谱所呈现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去反映自然界的瞬间印象,试图捕捉瞬息多变的大千世界。
YABASO-粉墨人生.mp::09未加入话题添加话题《大观河上》布面油彩60cm×50cm
《瓦窑送薪人》布面油彩40cm×30cm
《云南陆军讲武堂》布面油彩40cm×30cm
张仲道的油画作品也有向这种风格努力的倾向。他的油画注重在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主张到户外去,在阳光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感作画,线条和笔触都善于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的色彩的微妙变化。用点取代了传统绘画简单的线与面,从而达到传统绘画所无法达到的对光的描绘。当我们从近处观察他的油画作品时,我们会看到许多不同的色彩凌乱的点,但是当我们从远处观察他们时,这些点就会像七色光一样汇聚起来,给人光的感觉,达到异想不到的效果。
《暮色下的石咀》布面油彩50cm×60cm
《峻岭中的糯租大桥》布面油彩50cm×60cm
《王家营集散站》布面油彩30cm×40cm
《米轨旧火车厢》布面油彩50cm×60cm
《繁忙的牛街庄》布面油彩30cm×40cm
因为张仲道是民间音乐人,因为他来自云南的乡野,他的油画便自自然然地拥有了音乐与乡野的气息。他的作品既是写实性的,又是片段式的;既有“在场”的时间感,又有视觉的叙事性。它的作品会亲切地唤起我们内心深处的各种情愫,那种浸满时光沧桑的事物与风景,那种牵引观者心中往事情结的记忆像偶遇一般变成一种自我眼睛的经历。
年6月1日写于意园
作者林公翔介绍
著名美术评论家,画家、作家、诗人。年9月出生。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曾师从启功先生。年至年执教福建师范大学,现为福建青年杂志社副总编、编审,福州工商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理论艺委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福建省传记文学学会会长、福建省出版系列高级职称评委。他的观音心经题材作品独树一帜,冯其庸先生谓其“畅神养气,了无世尘”。
著有《艺术福建——林公翔艺术访谈录》(福建美术出版社),《科学艺术创造心理学》(福建人民出版社)等25部著作。同时,在《美术》《美术观察》《中国书画》《荣宝斋》《艺术界》《江苏画刊》《画廊》以及《人民日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等报刊上发表数十篇美术评论文章和美术作品。担任数十场展览策展人,为数十位艺术家画册展览撰写序言或前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