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着幸福吉祥的石林彩玉,正发展成为石林旅游的又一张名片。石林彩玉是世界自然遗产地——石林所产之玛瑙、水晶、碧玉等彩色宝石的统称。其主要化学成份为微晶质二氧化硅,摩氏硬度7度左右,由火山喷发的岩浆残余热液形成。含镍、钴、铬、锰、铜、铁等特有元素,呈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状。石林地区所产宝石常见水晶、玛瑙、碧玉共生,因其产自石林,绚丽多彩,坚硬如玉,故名“石林彩玉”。
作为石林县年职工“七十二行大练兵”活动之一,4月23日,来自石林县内的15名彩玉雕刻工艺师参加石林县首届彩玉加工雕刻创作大赛,现场比拼彩玉雕刻工艺技能。
据悉,本次比赛分手镯、手串、方牌、水滴、勒子、雕件六类雕刻产品。由选手个人自带彩玉毛石、机械、工具参赛。比赛现场,选手们按照选料、开窗、设计、画图、打磨、细雕、初抛、手抛、精抛等工序,正聚精会神地忙着手中的活计。记者发现,在参赛选手们的操作台上,悬挂有塑料水桶、电机,从水桶和电机上延伸下来一条细细的管子,不断有水流出,冲刷着选手手中的雕刻件。在选手们的精雕细琢下,一件件“不起眼”的毛石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成为完整的彩玉精品。
本次比赛,来自石林板桥的雕刻师李伟带来了作品——《龙壶》。他手中的毛料成色以黄红为主,被雕刻成一个茶壶形状,壶嘴、壶柄被雕刻成龙头的形状,活灵活现。“比赛能够把雕刻师聚在一起互相切磋技艺,进行思想交流,取长补短,有助于雕刻工艺进步。”李伟说,石林彩玉雕刻加工对选材很有讲究,稍有裂痕,毛料便不能用。
作为此次评委之一,云南省石产业促进会珠宝玉石专家戴铸明介绍,评判一件彩玉的关键:一看彩玉质地、颜色、光泽、花纹,二看雕刻师雕工是否有创意、题材意境是否有积极意义。戴铸明表示,参赛的15名选手基本代表了目前石林彩玉加工雕刻技术行业最高水准,比赛对提升石林彩玉文化的交流,提高彩玉加工创作爱好者的技能水平,发展壮大石林彩玉旅游文化产业有积极作用。
“石林风景区”官方账号
1、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