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河当地人俗称炮台为碉楼

炮台,本来就是架设火炮的台基,是随着火炮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战时工事。旧时农村经济贫困,民不聊生,常常有些生活走投无路者,被逼上绝境,铤而走险,被一些恶劣之徒引诱,从小抢开始,误入歧途,当起“绿壳”(土匪)来。

清朝、民国时期及至解放最初时期,温岭县内绿壳班加班。一些大财主,有财有势,有家丁枪支抵御,有高墙围河护院,土匪望而生畏,不敢动他们。又有一句老话,“篿箕盾壁无人顾”,连修理墙壁都无钱的人家,家徒空壁,能有什么东西好抢?土匪懒得光顾。

风景秀丽的上河沌

再有句老话讲:“十把亩田遭难”。土匪眼中物色下手的真是这些人家,他们薄有田地,有点钱财,忠厚无势寡助。遭洗劫、被绑票者,均是此中人。他们要自强自保,不能坐以待毙,唯一办法是建造炮台。因此新河一带农村,垒石筑台,三层四层,名曰“炮台”的比较普遍,如长屿有五、六座,三至王有炮台四座,肖家里炮台群,楼岙村原先也有四座炮台。

随着国家强盛,土匪绝迹,国泰民安,炮台已失去防御功用,逐渐拆除。楼岙村留存至今独此一座。它为陈子颖所建,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上河屯,四方形,石块筑就,原是有三层,现剩无顶二层,残损不全。此炮台历经百年岁月,它蕴含着多少古代楼岙的密码呢?它有力见证着山河沧桑、烙印着岁月风云、承载着历史变迁,把楼岙往事娓娓诉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hexianzx.com/xhxdl/13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