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智能化审批改革试点、两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12月4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深化南京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一年来,全市涌现出的新成果、新经验。
发布会上,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黄辉介绍了去年《南京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出台以来,南京改革试点的成果和经验。据介绍,通过“减、放、并、转、调”一系列改革动作,对审批事项能并则并、能减则减,共计取消9个审批事项,合并8个审批事项、26个事项转变管理方式、62个事项调整审批时限,切实做到简政放权、提升企业感受度。
今年9月16日,市政府印发《南京市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宁政发〔〕号),针对企业反映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中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重点强化了“智能化审批改革试点”“探索施工图审查改革、缩小施工图审查范围”“进一步推进告知承诺制”等工作任务,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合并审批事项、全面优化系统建设,改革取得了不少新突破。
南京这一轮的审批制度改革中,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打通审批堵点。比如开辟特殊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实现桩基工程先行施工、减免部分审图收费、优化管线免费供图等。据南京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估算去年南京的审图收费大概在四五千万元,通过减免审图收费政策,预计减少一半左右。此外,对管线供图是免费的,预计给企业减少成本在一两千万元左右。
“拿地即开工”已在南京两个项目中落地实现
在这一轮审批制度改革中,南京不少创新的做法非常有亮点。今年10月底,建设工程建设审批管理系统“一站式”收费模块,对主城六区实行统一缴费并核查,11月建设网上“中介超市”平台,为工程建设项目提供网上发布、综合比选、合同备案、服务评价等服务。
再比如“拿地即开工”的做法。黄辉介绍,今年8月8日,市建委会同市规划资源局赴浦口区就前期选取安科迪和友乔两个“拿地即开工”项目做推进部署。9月25日,上述两个项目在浦口区行政审批局集中领取了国有土地出让合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三份结果文书,实现工程建设项目“拿地即开工”。10月份,市建委和浦口区行政审批局对这两个项目的办理流程进行了梳理并形成办理流程图,为更多有需要的企业能够享受到改革红利,在合法程序下尽早开工提供实施路径。
此外,南京还进一步推进智能化审批改革。黄辉提到,以江北新区中心区、南部新城、奥南、江心洲中新科技岛等地区和地铁行业为试点范围,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探索智能化审批试点,助力南京“智慧城市”构建。(来源:现代快报)
百个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南京市鼓楼区11月20日,字节跳动(南京)研发中心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开业,将依托南京高校资源和人才优势,聚焦源头创新,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及市场化应用。
新媒体巨头落子南京市鼓楼区,是该区今年招商引资重大成果之一。两个月前的南京经济发展高质量年度任务推进会上,鼓楼区在三季度招商擂台赛中多项指标位列全市第一方阵,拿下城区组“重大项目推进奖”。1-9月,鼓楼区完成实际利用内资额.9亿元,完成年度时序进度.1%,进度列全市第一;推动重大项目注册落地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1个,10亿元以上特大项目4个。置身高质量发展赛道,鼓楼区不断跑出发展加速度。
鼓楼区是南京中心城区,也是老城区,54.18平方公里的空间里,有百万人在此工作生活。近年来,主城区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空间紧张,辛苦培育的企业壮大后向外迁移,引进项目受诸多限制;随着交通等城市配套完善,新城新园发展迅猛,城区优势相对弱化怎么办?
鼓楼区委主要负责人介绍,该区以招商突破谋求城区高质量发展,提出“1+3+4+5+13”的招商工作思路,即瞄准全年目标定位,围绕高端商务商贸、软件互联网、文创旅游三大主导产业和航运服务、科技服务、金融服务、智力服务4个特色产业,推动鼓楼高新区、下关滨江、鼓楼铁北、湖南路商圈、环南艺街区等5个功能板块提升,全区13个街道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助力招商突破。
老城区产业容纳空间紧缺,如何在高楼林立和街巷逼仄间突围,蹚出一条发展新路?鼓楼区大力推动硅巷建设,激活老厂房、闲置高校用房等利用率不高的载体,让创新因子嵌入城区角落。位于北京西路上的紫金山天文台原办公楼及附属院落老写字楼已完成设计,将成为中科紫台创新基地。三乐集团旧址老厂房,将改造成为万谷硅巷。
摊开规划蓝图,鼓楼正加速形成“一圈两轴多点”格局,即以北京西路为核心轴的环南大知识经济圈、虎踞路“文创产业轴”、模范马路“研发产业轴”和以十四所地块、南京工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核心点位为支撑的多点科创社区。以载体为依托,招引各方人才,鼓楼中心城区日渐焕发新活力。(来源:新华日报)
30公里滨江风光带将打造长江“博物馆”从乱江滩到绿丝带,滨江风光带早已成为南京市民生活休闲的打卡胜地。记者昨天从市建委了解到,滨江风光带城市家具、标识系统提升工程已顺利通过可研审查会,即将启动实施。
南京滨江风光带对外开放已有5年,为借鉴上海杨浦滨江、武汉江滩公园的建设经验,进一步提升风光带环境品质,市建委牵头编制了提档升级方案。该方案针对风光带存在的活力不足、开敞性不够、服务设施不完善、绿化品质有待提升等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方案,城市家具、标识系统提升工程即是其中重要一环。
据介绍,工程项目范围北起长江二桥,南至秦淮新河,岸线长度30公里。具体位于扬子江大道、江边路、燕江路、永济大道以西至长江之间带状区域,总面积约9.27平方公里。项目将于本月申请立项,由南京市城建集团隧桥公司负责代建。
该项目将对南京滨江风光带沿线的城市家具进行综合改造与提升,清除老旧杂乱、无法继续使用的现状设施,增设艺术性树池、坐凳、垃圾桶;提升、改造、新增滨江风光带标识系统;利用多种形式建设科普长廊,形成江豚保护、水处理、航海文化、桥梁文化等方面知识于一体的长江“博物馆”。同时,根据需要对相应节点的景观绿化加以恢复,进一步优化滨江风光带环境、完善功能品质,实现城市空间的人文、活力与特色提升。
城市家具是城市品质提升的助推器,记者了解到,市建委正在编制城市家具导则,指导全市城市家具的精细化设计和推广。除了滨江风光带,明年我市还将推进新街口片区城市家具的提升改造,展现国际化新形象。(来源: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