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做好“以文引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文化礼堂建设文章,聚焦农村文化礼堂的长效发展。
以文引路,促进建设品质高层次
渡首村文化礼堂
依托已有的旧祠堂、老校舍、大会堂等闲置地方,赋予其全新的生命力,以文引路,高层次推进精品文化礼堂建设品质。让文化礼堂成为群众“身有所栖、心有所寄”的文化新家园。
截至目前,新河镇共62个村,已建成文化礼堂54家,其中示范类文化礼堂8家,一类文化礼堂26家,建设质量居全市各镇(街道)首位。
年,新河镇获评省级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示范乡镇。
新河镇重视乡土文化挖掘,每个村建立“乡土文化工作群”,由乡土人才对村名来历、村庄变迁、地域特色、传统民俗、历史沿革、农耕知识、特色产业等20类规定资料进行整理,由镇文联骨干去粗取精,再由村干部、乡土人才、镇文联人员、镇宣传办人员人员审核把关,让具有正能量的乡土文化上墙,传承浓郁乡土气息和鲜明地域特色,使文化礼堂成为古镇新河的“凝魂聚气”之所。按照“一堂一品”的标准,今年,新河镇共对9个村28类历史文化资料进行深度挖掘,延续了文脉,留住了记忆,在提升文化礼堂档次上下功夫,做到每个文化礼堂都各有主题、各有标识、各有特色。长屿村文化礼堂
文化礼堂原是明清时期的废弃老屋,面积达六七百平方米。通过改造修缮,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大庭院重新焕发活力。在这里,可以看明清建筑、赏精美雕花,探寻历史的痕迹。
长屿村还重点对历代30多个进士、举人、秀才资料进行挖掘,设立了进士馆。文化礼堂内还设有院士馆和乡贤馆,让这些励志故事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六闸潮村文化礼堂
文化礼堂以水为魂,婉转而柔情,配之以木石,古朴而厚重,并在建设中充分融合了朱熹元素。
六闸潮村最具乡土特色的莫过于河边的拗罾,是旧时当地人们用竹排在河边捕捞的一种作业方式,将该村的乡土文化抒写得淋漓尽致。
下莫村文化礼堂
在文化礼堂的展示墙上,传统美食的历史由来、习俗做法等展示得淋漓尽致。“待客炊圆第一”“艺术的娇子——印花饼”“磨豆腐的故事”……乡土文化诠释着那份舌尖上的乡愁。
以文化人,演绎乡村生活新时尚
今年,新河镇探索文化礼堂工作新模式,率先成立文化礼堂联盟,以互帮互助的形式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良好运行机制。
围绕“村庄整治”“乡村振兴”“垃圾分类”“五水共治”等主题,在硐天东村等4个村开展文化礼堂走亲活动。每次走亲,由十多个文化礼堂提供节目,轮流参演。
以走亲为媒,通过文化这个纽带,将民间的文化力量凝聚起来,既使各团队间的文化艺术水平得到了提升,也实现了区域间文化资源共享。
在文化礼堂里举办启蒙礼。走秀表演
为选好文化礼堂“掌门人”,新河镇积极把好“入口”,今年新进的20名人员,都采取“村推荐、镇面试”的模式录取,并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招收一直很热心、会策划、能带动的管理员团队。
镇级文化礼堂分部则聘请4名具有戏曲、编排、策划、艺术等特长的专职文化大使,分头进驻各礼堂,负责业务培训、活动开展等。
文化大使金永坚经常在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