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萧山的老兵爷爷,希望我们来得还不算晚

来自萧山日报公益形象大使“萧暖暖”的播报

  

此时此刻,坐在电脑前,萧暖暖的心情有些沉重。

  昨天,我起了个大早,跟着“我们爱老兵网”的志愿者们,以及杭州慈善总会工作人员,《都市快报》快公益、“萧报公益”的记者们,一起走遍了几乎整个萧山,回访12位抗战老兵。为他们送上爱心人士的慰问金和慰问物品。

  车队打着双跳灯,一路从萧山城区开到南片山区,再开到东片沙地。虽然耳边的乡音已经不大相同了,但我看到的老兵爷爷们却都是相似的——他们的眼睛已经浑浊了,脸颊已经凹陷了,双手已经皱皱巴巴了,还有很多人,原先高大的身影,被岁月这把剪刀一点一点地剪去,只留下了伛偻的背影。

  “太谢谢你们了。”这是昨天的走访中,听到最多的话。但这样的话,从这群仍未被历史正式接受的老兵爷爷们口中说出,却显得那样讽刺。

  他们中,经历过死里逃生,经历过岁月的风风雨雨,真的有很多事情早已不在乎了。

  对他们来说,到了风烛残年,还能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他们,帮助他们,陪他们说说话,已经是一件值得感恩的事情了。

  我们很珍惜每次和他们交流的机会,因此,我们在这里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下这些老兵爷爷。因为,他们太老了,也许此番别过,就后会无期了。

  因为一天要赶12个地方,所以,只能尽可能多地记录一些。因此,每位老兵爷爷的篇幅有多有少,想要更加详细地了解他们的,可以点击最末的“阅读原文”,上“我们爱老兵”公益网,查看萧山地区目前已经找到的21位抗战老兵,看看他们的故事。

一,

周福康

  这是我见到周福康的第二次,前一次,在寻访另一位老兵时,我们顺道拐到坎山去看了他。当时,他坐在他最喜欢的三轮车上,在一个收费站旁边等着我们。志愿者小周和他非常熟络,周爷爷一看到小周,就眉开眼笑,把眼睛都笑成了一条缝。

  那天,他告诉小周,他最近已经不卖捡来的垃圾了。但因为之前已经习惯了捡垃圾的生活,他现在每天仍旧会出门逛一逛,捡一些值钱的东西回来,然后送给别人去卖。

  我拍下了那天的他。戴着红帽子,系着发黄的毛线围巾。

  昨天,我第一次来到他的家。一间矮矮的平房,有个小院子。院子的角落里,停着他的“座驾”,他花了元买来的电动三轮车。这是他捡垃圾两个月的收入。

  院子里,已经没有了最初成堆的垃圾,在志愿者们的打扫下,还是相对干净的。从照片里,大家可以看到周福康家里装着一只空调,这是他户口所在地,杭州的某个社区专门来为他装的。但是,他自己一个人在的时候,从来没有使用过。《萧山日报》摄影记者葛亚琪对我说,他第一次采访周福康时,是个夏天,那次去,他怕他们热,立刻找出了遥控器,帮他们把空调打开。

  周福康还穿戴着捡来的旧衣服、旧帽子、旧围巾,因为冷,他还把衣服帽子扣上了。志愿者们看见了,立刻送上了新的棉衣、围巾和羽绒背心。大家七手八脚地帮他脱旧衣,换新衣。周福康一边推辞一边说:“我不喜欢穿新衣服的,我喜欢穿旧的,你们不要再给我送新衣服了。我喜欢清贫……”但他的话语却被志愿者们的七嘴八舌瞬间淹没。“哎呀周老,这是全国的抗战老兵都有的衣服,统一的,很暖和,穿上试试吧,还有红围巾,系上多精神。”于是就有了以下这幕。

葛亚琪摄

  志愿者帮周福康穿上新衣。

葛亚琪摄

  年龄最小的志愿者与周福康一起敬礼。

葛亚琪摄

  周福康笑得很开怀。

  志愿者们在院子里和周福康聊天,我走进了他的家,看看里面是什么样子。

  屋里没有开灯,光线很暗。桌子上,放着几封从山东滨州寄来的信,寄信者叫孟超,向“我们爱老兵”公益网发起人志愿者吴缘打听了一下,孟超就是在网上看到了周福康的新闻,才联系上了他,问到了周福康的地址。然后,就经常给他写信。为了让老人能够看得清楚,孟超特意把字写得很大,行间距也很宽。

  再走到里间,是周爷爷的卧室,床头,有一张书桌,一只收音机里,主持人正在讲述抗日战争的历史。案头上,打开着两本书,一本是抗战老兵的回忆录,一本易经文化与养生。可以想象,他在我们到来前,应该是坐在这里,听着收音机,拿着放大镜看书的。

  小院子里,周爷爷和志愿者们聊得很开心。他终生未娶。志愿者们逗他:“你现在可以再找老婆的啊!”他说,“哈哈哈,现在和以前可不一样,现在讨老婆要车子,要房子,我哪里有嘛?”志愿者们说,“你哪里没车,哪里没房?这不是车,这不是房嘛?”说着,大家都异口同声地指向停在角落里的电动三轮车和一旁的低矮平房。

  然后,所有人都笑了。

  临走前,周福康用一曲萧普话版本的《太行山上》为我们送行。周爷爷,以后,我们还会来看您!

链接:

姓名及出生年月:周福康,男,年

部队番号:第22补充兵

  詹春松是杭州的明星老兵,因为他是萧山目前现存老兵中,唯一一位上前线的抗战老兵,他的右臂,也是在战场上被敌人炸掉的。死里逃生,可以用来形容詹爷爷参见抗战的经历。

  他住在浦阳径游敬老院,我们来到敬老院之后,才知道他又生病住院了,于是,医院,找到了他。

  相比之前,志愿者们说,他的脸肿了很多。他吸着氧气,手上吊着盐水。一见到志愿者,他的心跳就猛然加快,一旁的记录仪上的数字“蹭蹭蹭”往上窜。

葛亚琪摄

  詹春松一看到志愿者就心跳加快。

  志愿者们都叫他阿松伯。他是萧山目前找到的、还活在世上的19位老兵里,身体最差的,经常住院。有一次搞老兵联谊会,阿松伯去了,但却没坚持到活动开始,就身体不好,医院,把志愿者们吓了一大跳。

葛亚琪摄

  志愿者帮詹春松擦眼泪。

  志愿者们一个劲地对阿松伯说,你要活着啊,活着啊,好好保重身体啊!阿松伯说:“就算我死了,有你们这样关心过我,我也安心了。”“你们真是我的亲人。”

葛亚琪摄

  詹春松拿到了慰问金。

  因为少了一条右臂,阿松伯这么多年的日子过得不大好。他有贴身带钱的习惯。到医院时,护工就告诉我们,医院怕财务丢失,因此不建议年老病人身上贴身带钱,所以阿松伯的元钱,交给了护士长保管。“因为这个,他昨天不高兴了,想把钱要回来,揣在胸口。”

  可就是这样一位因为忍受过苦难,而从贴身带钱这个习惯寻找安全感的老人,却放心地把今天发的元慰问金,交由志愿者小周保管。我猜想,也许阿松伯,早已经把志愿者们,当做亲人了。

链接:

姓名及出生年月:詹春松,男,年8月

部队番号:原国民党部队94军师团1营3连1排

  我是年17岁时被抓壮丁到诸暨,嵊县国民党部队师管处训练3—4月补充到暂编35师,师长劳光荣(广西人)、军长冯顺法(浙江诸暨店口祝家湖人)在东阳歌山与日军打了一仗。我是新兵,无战术经验,后背被子弹穿伤(现仍留枪痕)医院治疗3个月后归队,又转江西高安与日又战,我方人只剩10多人,然去湖南茶陵集中后转湖南常德、湖北宜昌等地。在四川文吉整训后改变为94军师团一营三连,记得94军长牟廷芳、师长朱建民、团长韩迪、营长刘勇、连长迟华龙(苗族人)在贵州乌江湘西与日又战打了胜仗后,到贵州整修了3个月,武装全是美国式。

  我们部队又去广西攻击日守防的桂林,日寇顽战非常激烈。副营长陈明德(宁海人)带队去炸桥牺牲,我在丁丁街被日军手榴弹炸断右臂,此一仗死伤很大。

  医院治疗,锯断右臂至肩部,转医院,日本投降后转第五休养院近一年,又去贵州第一教养院,与同乡徐巧云(杭州人)因战乱逃难在贵州,我们患难相处结了婚。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江南西征时,我们教养院许多伤兵、家属接受整训4个月后我被发送路费回浙江径游村务农。

(注:上述地名、姓名可能因方言音有误。)

三,

李益三

  抵达临浦镇浦一村时,92岁的老兵李益三还没起床。在等他起床开门的间隙里,陆陆续续村子里的老人们围了上来,给我们讲述他的故事。

  “他人很和气的,写毛笔字很好。”“我们都叫他太公太公,是村里的老前辈。”“他侄孙、侄孙媳妇对他蛮好的,经常拿饭来给他吃!”“平时有太阳的时候,他喜欢到池塘边晒晒太阳!”村里人对他也不错,有个叫祝水英的奶奶出门买东西时,都会来问问李爷爷,有没有什么要带的。

  李益三喜欢花花草草,门口就种了很多,但前几个月摔了一跤之后,花草也无人打理了。

  打开门,这个小小的房子里,看到最多的是报纸。

  爷爷的毛笔字写得很好,墙上挂着他的大作。

  看到我们要拍照,他特意拿梳子梳了头。他重复了很多遍这样的意思:“我就一个人,却麻烦了你们这么多人,真的很过意不去。”

葛亚琪摄

  李益三看到我们要拍照,他特意拿梳子梳了头。这张照片里,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他的头发刚刚被梳理过。

链接:

姓名及出生年月:李益三,男,年4月

部队番号:原国民党忠义救国军第三纵队二营

  95岁的许校龙家住浦阳灵山村。18岁被抓壮丁去参军。参加过第二次第三次长沙会战,衡阳保卫战。当年是通讯兵,打电报的。许爷爷说,他现在还记得摩斯密码怎么打。

  “当年村里一共有5个人去参军,3个人没回来。回来的那个,他十几年前就走了,如果在的话,有93岁了。”许爷爷说。

  去年下半年开始,他的腿脚不好了,不能走路了,眼睛也看不清,只能看清楚大致轮廓。

  “别的都好,就是平时太孤单,儿子女儿都要上班。”

葛亚琪摄

  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送上慰问金。

链接:

姓名及出生年月:许校龙(许树仁),男,年

部队番号:原国民党政治部无线电总台通讯兵

  主要经历:18岁那年被抽壮丁,眼看就要去打仗,于是给同村的黄埔军校毕业生,已任第三战区第四科科员的许士元去信,(许士元后随蒋介石到台湾,与年前回灵山村,在灵山村逝世)想得到他的帮助,不久其回信介绍本人到江西上饶任通讯兵。当时隶属于政治部无线电总台,总台长是李参育,直接上司为分台长龚伦。因为人忠厚,肯学习,后升为班长;后因龚伦到贵州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本人代理临时台长。参加了第二次长沙会战,当时无线台的主要职责是搜寻国际、国内新闻,供部队出简报,分析当时局势用。

  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奉命到预备十师,在政治部主任李拔夫属下,当时该师师长为方先觉,军长李玉堂,在此战役中,该师负责守卫南门,日军连续攻打三次未成功。因战斗激烈,伤亡较大,及时补充人员均为新兵,这些新兵训练不足,害怕打仗,由于汉奸出卖,日军知道后就派主力攻打南门,终至南门沦陷,随师部撤退到衡阳。在衡阳一带整休,参加了衡阳保卫战,因当时无线台较少,奉政治部命令,携带电台与师部派遣的一名参谋带领的20个便衣一起至衡阳外围收集日军情报,随时向师部报告日军动向。此次行动,受到军政部的表扬。当时衡阳总电台设在中国银行内,因被日军发现电台踪迹,遭日军飞机轰炸,于是与城里失去联络。

  后奉总台命令退到贵州贵阳,分配至青年军远征军师政治部,当时政治部主任为钟焕臻。日军投降后,奉命调南京宪兵27团通讯连无线排,后到徐州,于淮海战役中被俘,在华东军区教导总团第一分团学习二个月,当时该军区3次挽留,均因害怕打仗而要求回家务农,当时该教导总团团长季方,政治委员刘贯一开具遣送证,辗转回老家。老人身体健康,思维清晰,现与子女一起居住,每月有高龄补贴元。

(来源:“我们爱老兵”公益网)

五,孙子峰

  孙子峰爷爷今年94岁,有很精神的长寿眉,身体不错,他曾在第三战区政治部阵中出版社工作。做的事情相当于战地记者,会写新闻,会排版。

  爷爷没有结婚,没有孩子,现在住在侄子家。侄子对他很好,把他当父亲一样。因为年轻时的经历,爷爷现在最爱看报纸,《参考消息》《老年报》《萧山日报》。侄子说,也很奇怪,以前有老花眼,看报纸都要戴眼镜,这几年眼睛居然好了,不戴眼镜也能看报纸!

葛亚琪摄

  敬军礼的时候很精神。

链接:

姓名及出生年月:孙子峰,男,年出生

部队番号:原国民党青年军师团2营5连

  年我自愿当兵到第三战区政治部下属阵中出版社担任排字工作,当时政治部主任是陈文仪。年自愿参加青年军,分配到师团2营5连,师长是黄珍吾,入伍后到江西黎川训练了7、8个月时间,参加了文化、体育考试,战友大多都是大学生,后接受了预备军官教育4、5个月,然后被上级派到嘉兴复员管理区训练班学习,当时蒋经国担任中央预备干部局局长,也经常来嘉兴召开座谈会,后到中央新闻训练班学习。年元月到62军师人民服务队,负责管理军纪及协调军民关系,当时师长叫何宝松,部队驻地是北京师范大学。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时随部队一起起义,编入解放军独立24师。

(来源:“我们爱老兵”公益网)

六,

王关兴

  89岁的老兵王关兴,曾经是个号手。

“我一个人就有元?这么多!”在接到杭州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递过去的红包时,他有点惊讶。

他说,最近身体不大好,上楼有点喘不过气。他平时喜欢抽点烟,看到志愿者们来看他,他连忙拿出烟给大家分。他参加过长沙会战。志愿者们说,他的老伴也是长沙人,是那时一起跟着过来的。葛亚琪摄

志愿者为他穿新衣。

链接:

姓名及出生年月:王关兴,男,年出生

部队番号:原国民党第10军师师部

  年,第十军师驻扎在萧山进化,当时师部要招一批军乐队队员,经人介绍进入了师,开始学习音乐知识,吹小号。年秋,部队要转移,走路从萧山到诸暨,后乘火车到金华再到江西鹰潭,此事南昌已经沦陷,由于要受到日军空袭,部队只能白天睡觉,晚上行军,一路经过崇仁、莲花、茶陵,后到湖南衡阳,在湘西一带训练,当时师长是余锦源,副师长是朱岳。年,部队经过桃源、常德,乘船过洞庭湖到长沙,当时长沙城因焦土抗战已是一片废墟,后参加了第二次长沙会战,当时军长是李玉堂,年又参加了第三次长沙会战,因为是师部人员,在后方负责后勤补给管理,后来又转移到衡阳外围支援作战,当时副师长赖传湘牺牲,师部专门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衡阳保卫战失利后,随部队撤到广西柳州、桂林,一直到贵州独山附近,一路被日军追击,后与部队失散,随难民一起逃难。后被汤恩伯的54军收编,因当时是准尉军衔,分配到重机枪连担任文书,到年,部队装备了美式武器,后又回到柳州,年接收了日军投降。抗战胜利后,随部队来到长沙,负责管理长沙治安、遣返日本人等工作,到年离开长沙,经汉口乘船到南京,后因家中弟弟病故,母亲身体不好,向部队请假回家。

(来源:“我们爱老兵”公益网)

七,

王吾法

  到达王吾法爷爷家时,他很淡定地坐在门口的椅子里。

  他之前有白内障,后来在志愿者们的帮助下,做了手术,现在眼睛已经看得见了。村坊里都叫他太公太公,因为年纪很大了。

  我们走的时候,神情一直呆呆的他,突然说了很多遍:“谢谢你们,谢谢你们……”

葛亚琪摄

  老人坐在门口的椅子上。

链接:姓名及出生年月:王吾法,男,年5月

部队番号:原国民党25集团军80师师部传令兵

  19岁在萧山临浦被抽壮丁,后到临安淤潜管军用仓库。后来成为25集团军80师师部传令兵,师长:王继祥。参加过第二次长沙会战,战后押送日军俘虏去打扫马路。之后随部队参加浙赣会战,在义乌、金华、兰溪、安徽一带作战,后整编为军,赵锡田是师长;最后在湘西打仗到抗战胜利,曾去过南京总统府送公文,后部队在福建成立了军管队,任事务长。内战中,在厦门因登陆艇搁浅被俘,先后在福州和杭州学习,年回乡务农。

(来源:“我们爱老兵”公益网)

八,

孙志友

  孙爷爷现在和儿子一家住在一起。我们到的时候,儿子开着电脑,他也加了志愿者QQ群,正在一路跟踪我们的行踪。

葛亚琪摄

  穿上新衣很开心。

链接:

姓名及出生年月:孙志友(孙家霖),男,年

部队番号:原国民党青年远征军师团1营1连

  徐爷爷前几天因为感冒引起肺炎,住院了,最近住在城区的儿子家。我们到他儿子家时,他吸着氧气,坐在椅子上。他儿子告诉我们,父亲刚出院,病情不稳定,怕他复发,所以全天24小时吸氧气。

葛亚琪摄

  看到志愿者带去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挂历,老爷子很开心。

葛亚琪摄

  老爷子现在24小时吸氧。

葛亚琪摄

高兴地和志愿者交谈。

链接:

姓名及出生年月:徐仁根,男,年10月

部队番号:原国民党陆军野战补充第一团三营九连

  我们到达陈爷爷家里时,他看到我们来了,正弯腰给我们搬一张条凳,但因为年纪大了没什么力气,条凳没搬动。

  前段时间开始,他的左手没什么力气了,捏不紧拳头,现在穿衣服也不能自理,需要人帮忙了。

葛亚琪摄

  戴上新围巾。

链接:

姓名及出生年月:陈金奎,男,年

部队番号:原国民党师师部

  蔡爷爷是这次我们探访的12位老兵中,看上去最没有90岁年龄的抗战老兵。

  他的特长是拉二胡,家里还放着他的二胡。我们走的时候,和他招手示意,原本一脸高兴的他,突然表情难过起来。

葛亚琪摄

  爷爷开门迎接我们。

葛亚琪摄

  换上棉衣。

葛亚琪摄

  看到我们要走,表情突然像要哭了……

链接:

姓名及出生年月:蔡林江,男,年5月

部队番号:国民党萧山县政府自卫保安队

  

  卢爷爷是我们此行最后一位探望的老兵。

  我拍了一张他的手部特写。

  我们走的时候,他一直向我们敬礼。志愿者小周说,他每次来看卢爷爷,离开的时候,卢爷爷每次都会对他敬个礼。

葛亚琪摄

  爷爷向我们敬礼。

??   此次慰问,棉衣是关爱抗战老兵基金提供的,围巾是深圳一家企业捐的,羽绒背心是杭州一家企业捐的。还有每人元慰问金,是虞美人集团的老总捐助给浙江地区的贫困老兵的。

(小编:悄悄)

萧报公益:做萧山最好的公益平台

◆如何分享:本页面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联系方式:xsrbgy

.







































白殿疯长什么样的
北京中科忽悠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hexianzx.com/xhxfc/1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