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至4日,茨淮新河项目部精心组织,顽强拼搏,连续作战,安全、高效地完成管带机重锤改向滚筒的更换修复任务,再一次展现了新淮员工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作风。
3日晨8时,项目部员工在巡检时发现,管带机重锤改向滚筒出现较大焊接裂缝,严重威胁安全生产,必须马上更换或修复。突如其来的安全隐患就是命令,项目部立即召开紧急会议,一边安排有序停车,一边快速商讨更换修复方案。在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内,方案很快确定:更换其中一只裂缝较大的滚筒,另一只因为暂时无备件,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修复。具体细节敲定后,各种准备工作齐头并进,迅速铺开。各类检修工具准备齐全,新滚筒装车拉到现场,吊车联系妥当并及时到位,重达10余吨的管带机重锤配重被一块块清理完毕,为加强抢修力量,公司总部抽调的专业起重人员也快马加鞭地赶到了现场。
下午2时,检维保班的同志们在检修主管王祥胜的带领下,进入管廊,开始战斗。同志们兵分两路,一组拆除出现裂缝的旧滚筒,一组架设起重设备。管廊内空间狭小,煤尘飞舞,不一会儿,大家都成了“黑包公”、“灰猴子”,同志们全然不顾,默契配合,利用手拉葫芦,一点点将重达两吨多的旧滚筒抬起、倾斜、下降,经过连续5个多小时的奋战,7时30分左右,旧滚筒被顺利拆除。
晚上8时,同志们加班加点,挑灯夜战,开始了安装新滚筒的作业。旧的好拆,新的难装,面对困难,大家斗志昂扬,迎难而上,按照既定方案,一步步向胜利迈进。起重工赵阳、李健两位同志技术娴熟、指挥若定,在吊车的配合下,随着手拉葫芦清脆的声响,新滚筒“乖乖”地在指定地点缓缓就位,一气呵成,分毫不差。不知不觉间已是夜里11点了,在乍暖还寒的夜风中,一群男子汉用默默奉献诠释着身上的那份责任与担当。在此期间,项目部所有管技人员一直坚守在现场,完善方案,配合作业,为大伙儿加油打气。
为了不影响生产,尽快开启设备,运行主管王体璟率领一组同志从夜里12时开始,一直干到凌晨4点半,将块配重一块块搬上重锤,熬过了一个不眠之夜。4日上午,检维保的同志们马不卸鞍,一鼓作气,将另一只旧滚筒进行了细致的焊接修复,圆满完成任务,并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3月4日上午12时,管带机正式启动,开车运行一切正常,欢快的输煤声再次唱响。至此,从发现问题到圆满解决,整整过去了28个小时,比原计划最短的抢修时间还提前了5个小时。这是忙碌的28个小时,也是令人感动的28个小时。
在随后的抢修总结会上,一直陪伴大家完成整个抢修任务的储运部夏副经理不无感慨地说:“这次任务我对新淮员工有四点体会:进度出乎意料,队伍训练有素,技能水平可靠,抢修近乎完美。”
管带机重锤改向滚筒更换修复一战,突出展现了茨新淮河项目部全体干群能打苦仗、善打硬仗的优良作风。下一步茨新淮河项目部全体干群将再接再厉,力争以优秀的成绩为公司转型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茨淮新河项目部董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