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会泽十景之六
龙潭夜月
上面这首诗,是春蚕诗社社长杨德辉先生年“庚原韵试和刘尧民先生,“有忆家乡十景”中的一首诗。诗中写到:清澈的龙潭水,悠缓地留着,环抱灌溉着古城西郊的农田和村舍。皎洁的月光,映在潭底,放射着光芒。此时,传说中由蜀帝杜宇魂魄所变的杜鹃鸟“不如归去”悲苦哀怨的叫声啼叫着。此景此情,我想象这一泓龙潭之水,一定是池底月宫仙女的泪水,它能浸透我这久居他乡的客人几重衣衫吗?诗人就是通过“龙潭夜月”的景色,抒发了久居他乡而怀念故土的感情。
“龙潭夜月”中的龙潭,崔乃镛所修《雍正·东川府志》是这样记叙的:“龙潭,在饮虹山下,水自石罅中流出,春冬不减,蜿蜒西郊,灌溉甚溥。”“饮虹潭,汇义通河,灌溉蔓海田亩,出城西饮虹山麓,知府义宁寻流入新河,并新龙王祠有记。”
到乾隆时期,方桂所修《乾隆·东川府志》是这样记叙的:“饮虹山,在府城西三里,土人以‘饮虹云阵’为一景,山下蒙泉穴出是为龙潭,知府崔乃镛建龙祠,岁旱祷雨于此,为近城胜概,泉汇新河,土人以‘龙潭夜月’为一景。”
可以看出,所谓龙潭,又称饮虹潭,坐落于饮虹山下,水自石罅中流出,清澈透明,冬春不减,它流入义宁所修的新河,灌溉西郊田亩。由于该潭清澈见底,潭底水藻飘逸,游鱼穿梭其间,加之周围清幽的环境,特别是月圆之夜,潭光月影,别有一番风韵。传说每隔六十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晚上零时,水中会出现两个月亮,故人们把“龙潭夜月”列为“会泽十景”中的一景。八月十五这晚也就成了县城市民观赏月亮之地。
在此之前,
于雍正年间曾任东川府教授的赵淳,
就曾对饮虹山之龙潭作以下吟咏:
深林护石岩,伏流出山腹。
怪石自梭梭,溪流常汩汩。
洞口多潜鳞,或云是龙族。
几欲探骊珠,窅然不可入。
吐气云满山,濆珠雨盈谷。
洪流润大川,报功宜构屋。
春秋用祈赛,丰穰觇富足。
佳境恋游人,携尊时往复。
喈喈好鸟鸣,团团嘉树簇。
烟月小桥边,遥看画一幅。
自饮虹山下之龙潭成为“会泽十景”之一景后,龙潭也就成了县城市民休闲游览之地。到民国9年(年)为了纪念年12月25日云南首义护国讨袁中唐继尧的功绩于此新建一楼,称首义楼。又因年南方独立各省在广东肇庆城立护国军军务院,举唐继尧为抚军长,为了纪念此事,该楼也称抚军楼。
首义楼为建于水中的正方形阁楼,长、宽约十米,两层。置基于水中,全用五面石砌成石台,建楼于其上,楼为木结构,瓦屋面,楼下层设石栏走廊,上层设木栏围绕,引饮虹山龙潭之水进入水池,潭水清澈,游鱼无数,四周柳树成荫,与楼掩映成趣。夜月则树影斑驳,月影湖光,为“龙潭夜月”增辉不少。
首义楼最有名的是它的牌匾,在其楼的北边正中,悬“首义楼”三字,楷书颜体,从右向左,每字90*60厘米,落款内容为“唐公讨袁,摧其帝制,天下同声,称曰首义,再造共和,报功莫二,爰建斯楼,昭于无暨。”尾款为“会泽全体民众,昆明陈荣昌书”。横匾两边悬楹联一付,也是陈荣昌书:
百尺楼,水绕山环,遗像上留,烈士每添无限恨。
十六载,东征北伐,雄心未遂,清潭都抱不平鸣。
另外,
北面檐柱悬袁嘉谷所撰写楹联,
联云:
义帜彩云间,勋望称南天一柱,
层楼霄汉上,光辉映北斗七星。
其北面,
还有唐继麟楹联一幅:
东陆增光,名垂麟史,
西山生色,彩跃龙池。
斯楼建成后,登临极目,四面云山,蔓海万象,尽收眼底。在此缅怀唐公的丰功伟绩,更有一番滋味别于心头。杨泽仁先生曾对此写过七绝一首:
好花好草好芬芳,
柳拂栏杆水绕廊。
首义功勋昭日月,
悠悠往事费评章。
关于建此楼的资金,在会泽民间,曾有这样一种说法:民国8年(年)会泽岁大饥,根据县档案馆的资料记载:
民国七年,春末夏初,连下四十多天大雨,水淹十三圩,随城海坝一片汪洋。麦子出芽,蚕豆被水淹没,大春栽插节令推迟,秋收大减。民国八年,本年无洪涝灾害,但小春受霜无收成,上年又受灾,造成大荒。逃荒要饭者众。义仓赈济积谷,交有关人员财神庙内施粥。云南督军唐继尧由越南购米一百石,救济会泽。
唐继尧越南购米粮赈济会泽荒年一事,在会泽是这样传闻的:当时,唐继尧了解到会泽灾情后,拨两万银元到越南购米一百石,待越南的救济米运到会泽时,灾情已经缓解,地方政府只好将米出售,作为建首义楼之资。
该楼修好后,的确为“龙潭夜月”一景增辉添彩,到年准备进行修葺,第二年因“文革”被毁。
“龙潭夜月”作为“会泽十景”中的一景,因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吟咏的人不少,这其中,首推乾隆年间的方桂,他这样写道:
锁翠飞云一境开,
骊渊眠稳夜光来。
临流漫学安禅法,
掬涧全探清魄回。
新展钓丝金钮落,
满沉水底玉盘埋。
烟霞不碍波澄澈,
凝就冰壶色更皑。
该诗较为难懂,其义大概为:云开雾散,象被锁住了的密密匝匝的浓荫中露出了象镜子一般明亮的潭水,深渊象一位才思文辞的学者,沉睡着光芒返照。面临流动的潭水,不要去学佛教所谓的打坐法,捧一掬潭水,可以探索到潭水清澈的灵魂已返回人间。新展的钓丝因金钮脱落了,沉到水底被玉影埋住了,潭上的烟霞不妨碍潭水波浪的明亮清澈,它凝就了清白廉洁的月亮,使得颜色更加明亮。
到了光绪年间,
蔡元燮这样写道:
潭上不知暮,远墟生碧烟。
水净浴蟾影,珠走惊龙眠。
夜永无风波,虚明澈中边。
想见至人心,印次清冷渊。
诗中写道:不知不觉间,龙潭已近黄昏,远远的村寨已升起了青烟。近观潭水,池水清澈沐浴着水影,池中的月光,象珠光跳跃,惊醒了沉睡的蛟龙。此时,夜色更加明亮,无一丝风波。潭中潭边,清澈无比,想来高人韵士的心境,也该象此清冷的深渊。
到了近现代,
刘尧民先生是这样描写的:
潭水沉沉欲趖西,
最高枝上夜鸟啼。
鸱鸺更噪深山里,
泪满山君薛荔衣。
潭水沉沉,夕阳西下,夜鸟鸣啼,山鹰长鸣,此景此情,使我更加思念故乡,泪满衫衣。
“龙潭夜月”一景,自乾隆初会泽老百姓将其列为“会泽十景”中的一景后,因该地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山水情趣,加之其后所修的纪念护国英雄唐继尧的“首义楼”,历来得到会泽市民以及外地游客的喜爱,虽现已面目全非,但笔者认为,这种集自然风光和人文因素为一体的景点,在县委政府“旅游文化名县”的战略构想中,大有尽快恢复之必要。笔者也不揣冒昧,写此短文,为今后恢复此景点提供一些历史资料吧!
作者:卞伯泽先生
图片:会泽万事通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会泽十景之一——石鼓樵歌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会泽十景之二——蔓海秋成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会泽十景之三——水城渔笛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会泽十景之四——金钟夕照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会泽十景之五——翠屏春晓
新闻爆料欢迎提供线索
跟着我们的节奏一起为会泽代言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同城生活配送到家!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