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多、清淤难、时间紧,眼下的池塘等小微水体治理中,正当各村都在大叹苦经时,新河镇永革村这个经济薄弱村,只花了15万元,就把全村17口水塘治理得水清岸美,成为成功治理小微水体的典范。
永革村是个不到千人的小村庄,由于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近乎于零,今年被列入市级经济薄弱村,是百姓眼中百分之百的“穷村”。
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永革村新班子上任后,百姓都十分期盼这个新班子穷则思变。村干部决心从水环境整治做起,给全村带来新的变化。
今年,村里在驻村指导员、市“五水共治”新河督导员陈建平的指导下,出让了十多套小康型住宅,为村里筹集了建设资金。此后,一场小微水体攻坚战,在永革村如火如荼地拉开了序幕。
““把一分钱当成一元钱用,把村里事当成家务事办,才能把这项党委、政府 治理好池塘,关键要争取上级政策红利,村里把全村17口池塘全部水利建设列入项目,取得市里池塘单面砌石每公里补助18万元、小水塘清淤每平方米补助9.5元的政策红利。全村计划河道砌石周长米,水塘清淤面积1.3万平方米,预计可得到补助50万元。
要想治理池塘,清淤是第一步,其难处是如何解决堆放场地问题。受当前季节因素影响,田野无法解决堆场难题,曾一度让村里退缩。俗语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村干部把眼光瞄准村里的30多亩葡萄地。而在七八月,葡萄已采收完毕,正是追肥的时节。经过与农户的协商,把池塘里的淤泥平铺在葡萄地上,可以三年无须施肥,减少农户的费用。把淤泥灌入葡萄地,既增加了地力,也解决了村里清淤堆场难找的燃眉之急,实现双方互惠互利。
空白
这么多池塘要清淤
怎样才能节省费用呢?
输入
三个臭皮匠,抵得一个诸葛亮。在经过村干部、村民代表共同谋划后,村里买来一套泥浆泵,按每天元的工资请来2名师傅,由一名村干部负责,大家每天对池塘进行清淤。“一个多平方米的池塘,别村清淤要付工资0元,我们只要3元。”清淤成本节省三分之一以上,全村17口池塘,这又减少一笔3万余元的支出。
塘体砌石,是治理小微水体资金支出的重头戏。为了节省建设经费,经村里集体商议,得到群众认可后,工程以包轻工的形式公开招标。村干部多次奔走各地、货比三家,采购的石头只有别人成本的三分之一左右。村里也落实干部专门在现场管理,督促施工提升质量和进度。经过长达4个多月的建设,目前工程已进入尾声。永革村村委会主任陶永西说:“预计每米的池塘砌石费用只有元左右,远低于包工包料每米需元的工价,这为村里节省了26万余元。”
“村干部敢于担当,勇于负责,这是我们节省建设经费的关键。”驻村干部颜锦霞说。
这次小微水体整治,共需投入资金65万元,除去市里的补助,预计村里支出只需15万元。广大百姓对村干部的务实作风啧啧称赞!
眼下,一口口清水塘,成了夏日里百姓身边的天然游泳场。每到傍晚,许多百姓下水游泳、嬉戏,感受水塘清带来的生态红利,幸福、快乐洋溢在大家的脸上,找回了童年时的记忆和乡愁。
小微水体治理就像缕缕春风,吹绿了村里的众多池塘,也吹美了村庄的每个角落……
来源
温岭新河发布
文图
林永健
审核
吴巧敏陈晓
校对
程丽
中科医院皮肤病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