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7月4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江金永对新河文化礼堂建设工作作出批示:新河镇高度重视文化礼堂建设,自加压力,多措并举,提出三年实现全覆盖,力争提前二年完成省委省政府交给的任务,值得肯定,也值得其他镇、街学习。
以四个“动”为抓手
确保文化礼堂建设三年实现全覆盖
“近年来,为厚植乡土文化、助推乡村振兴,该镇着力加强文化礼堂建设,打出品牌、形成声势、彰显价值。目前已建成21家,形成六闸、雅雀文化礼堂为代表的一批文化地标、精神家园。
今年,该镇在建文化礼堂26家,为市里下达创建任务数13家的2倍,居全市各镇(街道)首位。
”主要做法
1认识促动,激发创建热情
一是清底子。集中一个月对全镇未建文化礼堂的65个村逐村摸排调研,通过村两委了解、实地走访、群众调查等途径,重点摸清村班子战斗力、建设场地潜力、村级历史渊源等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空置场地,结合拆后利用等项目以及行政村规模调整,合理确定建在哪里、什么时候建、建成什么样,制定65个村改建、新建、扩建三年行动计划。
二是明责任。出台《新河镇文化礼堂建设实施意见》,把文化礼堂建设工作纳入村级“三同”考核内容和评先一票否决项目,与村主职干部的年终排名、绩效工资挂钩,压实主体责任,加快创建速度。目前,全镇上下已形成“群众盼着建,各村争着建”的良好氛围。如桥下郑村在村里目前没有用地指标的情况下,结合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规划了一个高品质文化礼堂,总投资达余万元,将在年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后启动实施。
2
协调推动,破解创建难题
一是破除要素制约。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文化礼堂建设三年计划行动领导小组,每月定期听取相关工作汇报,逐一解决各村在创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于新建村,组织规划、国土等部门实地现场办公,帮助村里完成选址及用地报批;对于合建村,会同相关管理区理清历史遗留问题,协调村干部关系;对于集体经济薄弱村,深入挖掘该村乡贤、能人资源,多方筹集资金。如对硐天南、山园、渡首东、渡首西、渡首南、官路等6个村的合建、历史问题等多次召开会议,确保6个村的创建工作无障碍推进。
二是强化保障力度。做好奖补资金的保障,确保创建有力,今年镇财政首次安排文化礼堂建设预算资金万元,用于村级文化礼堂建设奖补。做好用地指标的保障,通过优先安排、拆后利用等方式,着力破解一批文化礼堂用地难题,今年共安排土地指标近4亩,用于渡南头、北闸等村的文化礼堂建设,三年内计划解决专项土地指标10余亩。
3
整体联动,推进创建有序
一是盯牢关键时间点。按照文化礼堂建设百日攻坚行动要求,对今年的26个创建村,倒排时间表,要求改建村5月份完成设计、8月份完成建设,扩建村6月份完成设计、10月份完成建设,新建村10月份完成设计、12月份完成建设。紧盯8月底、10月底、12月10日三个时间节点,确保创建任务如期完成。
二是把牢建设进度关。每月召开创建村进展情况汇报会,了解项目推进情况,做到工作有计划、有汇报、有督查,让“进度慢、办事拖、工作浮”的干部红红脸、出出汗。筛选4家优秀设计单位,实行创建村和设计单位双向选择。每周召开设计单位工作例会,分析、研究设计方案,对工作马虎、进度迟缓的设计单位实行“黑名单”制度,禁止其再参加该镇文化礼堂建设,并将情况向市里汇报。
4
示范带动,夯实创建成果
一是拉高标杆“争五星”。深入挖掘各村文化底蕴,创建特色文化礼堂,形成“一堂一品”。要求全镇四个管理区都要创建1个以上的五星级文化礼堂,明确有条件的村部与文化礼堂分开,通过标杆作用,带动全镇文化礼堂建设。
二是增添活力“惠民心”。完善文化礼堂规范化运行机制,结合各村特色,定期策划文化礼堂活动,丰富文化礼堂内涵,融入群众生活。今年端午期间,各在建文化礼堂结合各自特色组织活动,如河头梁村、上桥头村等开展“包粽子,送温暖”活动,参与人数达余人。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