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河是我省历史文化保护区,而城南村又是古迹核心区。年,城南村被列入省第二批“历史文化村落”以来,获省财政补助30万元,重点修复了3处文化设施。目前已完成保护性修复工作,今后游客到该村游玩将有更多看点。
此次修复的三处文化设施分别是戚公祠、朱伯康故居、张师井。
戚继光祠
为纪念抗倭英雄戚继光,年集资政府15万元在披云山北麓重建戚继光祠。该祠为三开间楼阁式建筑,祠内设2米多高的新雕石戚继光座像一尊。此番是对3只具有多年历史的石狮子进行修复,还安上了铁栅栏。
朱伯康故居
朱伯康(—5),早年留学德国,获佛兰克福哥德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归国后任中山大学经济系教授,解放后任复旦大学经济系主任、教授。他是“一·二八”淞沪抗战亲历者,被誉为“战士教授”,也曾任温岭诗协顾问。此次是完成了朱伯康故居牌坊、台门、地坪的修复。
张师井
张师井由于形状像一只瓜,又名瓜娄井,井不深,泉水清冽甘甜,古人称“泠泠潄琼玉而涟漪聚集于其间”,是数百年来周边百姓洗衣、做饭的甘泉,现在井边铺上了青砖,还安装上了铜牌、护栏。
寺前桥
新河曾流行“新河所,所四门,门门走马。寺前桥,桥五洞,洞洞行船”之语,对金清大桥昔年的繁华进行了生动的描摹。建桥至今已有多年,雕饰宛然,坚固如初,在桥梁建筑上,具有相当的艺术和科技参考价值。
明清老街
明清老街,又称寺前桥街,是明末清初由金清埠发展而形成,分南北两段,长约米,街宽约4米,街面铺以当地产的石板,古朴凝重。寺前桥街已有数百年历史,曾是商贸中心区,今日的中年人还能津津乐道儿时寺前桥街的热闹:摩肩接踵的人群,琳琅满目的商品,船声、人声、器物撞碰声交汇而成的洪流中,飘荡着小摊、小店米面糕点、菜肴杂食热腾腾的香味……
烽火台
烽火台又称烽燧、烽堠、烟墩、墩台。明洪武十九年十二月置新河千户所,在净应山(披云山)上筑烽堠(烽火台)。烽火台对新河人来说是个标志性古迹,他集纳着历史风云,是一个“昭聋发聵,正义浹乎寰宇,迴响振乎栈峡”的长者。
金竹园井
位于披云山西麓金竹园内。水清冽甘甜,长旱不竭涸。井边山坡立一碑,上有碑刻“建于道光三年”()字样。据此,井已有年历史。
登明寺
据清代《光绪太平续志》:“登明寺,在新河。为县宪征粮之所。”年,授智法师将田产余亩资助兴学,立授智初中,发展为今日之新河中学。登明寺寺宇已全部无存。年在新河披云山北麓新建登明寺,与戚继光祠相邻。
岩头观音堂
位于披云山西坡,由金清大港埠头向西,沿小山道拾级而上,即到苍松翠桕掩映下的观音堂,它是一尼庵,清幽憩静,驻足可眺望金清大港缓缓的清流,点点飞翔之白鸥。此庵有百年多历史,其址现已划入新河文物保护区内。
以上还只是城南村的代表景点,其他有意思的地方还有朱文公观潮台、山西当、奏捷碑、新河所城遗址等,欢迎大家前往城南村一游!
-END-
来源丨温岭新河发布
审核丨江盈盈 校对丨季虹希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