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泽文化考新河葫芦湾村五代宋金时

咨询白癜风治疗 https://m-mip.39.net/pf/mipso_4655746.html

历史上新河县境内多河道,境内到明清时代尚有可考故河道7条:小漳河、葫芦河、绛水、湫河、堂阳渠、漳水、滹沱河。新河县城西五公里处有三个村子称葫芦湾——前葫芦湾村、后葫芦湾村、西葫芦湾村,因临近古葫芦河得名。

葫芦河,又称“胡卢河”。(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十四《北直》五,宁晋县条:

胡卢河,县东南二十里。即《禹贡》之大陆泽。《吕氏春秋》九薮,赵之大陆其一也。郦道元以为即杨纡薮,亦谓之薄洛水。《战国策》赵武灵王曰:吾国东省河薄洛之水,与齐中山同之,而无舟楫之用。是也。亦谓之广阿泽。今泽东西径三十里,其上流即漳水也。自顺德府南和任县达隆平,而东北汇大小群川,以注于县境。而赵州西境及滹沱河以南诸水,亦悉东南流至县境,而汇为大泽。每至夏秋之交,霖潦为患,则漳水、滹沱南北交注,泛滥甚广。东经深、冀二州及阜城、献县以东,至交河县,而合于滹沱。丁度曰:胡卢河,横漳之别名也。在深、冀间,横亘数百里。五代周广顺二年,契丹将高谟翰,以苇筏渡胡卢河,入寇至冀州。周兵屯贝州以拒之,引去。冀北之大川,胡卢河其最矣。《郡志》:明正德十一年,漳河由县南徙。明年,滹沱由县北徙。盖前此皆汇流于胡卢河,至此复分,引而南北出也。

《宋史》《资治通鉴》等古籍记载的胡卢河

葫芦河,即今河北南部之滏阳河。五代周至宋、金为衡水、宁晋间之漳水的别称。《资治通鉴》:五代周显德二年(),“契丹自晋、汉以来屡寇河北,轻骑深入,无藩篱之限,郊野之民每困杀掠。言事者称:深、冀之间有胡卢河,横亘数百里,可浚之以限奔突。是月,诏忠武节度使王彦超、彰信节度使韩通,将兵夫浚胡卢河”。胡三省注:“胡卢河,俗谓之葫芦河,即衡漳水。在东光县西三十里。”又《宋史·河渠志》:“淳化二年,从河北转运使请,自深州新砦镇开新河,导胡卢河,分为一派,凡二百里抵常山,以通漕运。”

葫芦河即古之长芦水、今之滏阳河

葫芦河,古水名。唐时别称滏、漳水下游一段(约当今河北宁晋县至武邑县的滏阳河)为长芦水,五代始兼称滏、漳下游一段(相当今河北宁晋县至武邑县的滏阳河)长芦水为胡卢河。时漳水干流东至馆陶县(今属河北)入卫,为滏水下游。因该河段上承大陆泽水,北有槐水等注入,故水面辽阔。周世宗曾疏浚以防契丹。元、明以后专称胡卢河。对漳水干流东至馆陶入卫,遂专为滏河下游。

明初始,滹沱河常南决入河,又兼为大陆泽其北总水所汇,下游河道逐渐狭窄,使宁晋县至冀州市一段河道渐潴为湖泊,因主要在宁晋县境,故又称宁晋泊。清时拓展下游河道,积水渐小。至近代又复成河形,改名滏阳河。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与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好看,给我鼓励

李苏现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hexianzx.com/xhxfc/75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