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昌琳与乾益升茶庄

北京中科白颠疯曝光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4%BA%91%E6%B6%9B/21900249?fr=aladdin

朱昌琳(—),字雨田,长沙县安沙人,清末实业家,长沙早期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是湖南近代工矿业和慈善事业的开创者之一。功授候补道员赠内阁学士,曾任阜南官钱局总办。

朱昌琳系朱镕基的曾伯祖父,祖籍安徽南陵县,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后裔,先辈来湘,落籍长沙。

朱昌琳本系儒生,小试落第,27岁那年在曾任云南藩司的唐荫云家教书。唐家广有田地,是年初谷生芽,佃户多以芽谷送租,谷价千钱三石,求售无主。有人劝朱囤之,商之于父,父以无钱未允。唐笑曰:“只要先生承受,明年卖出再付款。”朱遂将几千石芽谷囤积。

次年,即咸丰元年()湖南发生大水灾,农业歉收,谷价骤涨10多倍,朱昌琳由此一夜而富。随后在长沙太平街开“乾益升”(又名朱乾升)粮栈,今遗址犹存。

“乾益升”兼营淮盐和茶叶,渐积巨资,朱昌琳遂成为长沙著名富商。

同治三年()太平天国事息,全国航路畅通,清政府恢复淮盐运销,朱昌琳开设“乾泰顺”盐号领得盐票张,约占湖南全省盐票的五分之一,在湘北南县辟有专用盐运码头,转销盐于洞庭湖滨各县,成为湖南盐商首富。

同治十三年(),朱昌琳开始大步涉足茶业。其时清政府征商颁领茶引,恢复贩茶于甘肃、西藏等西北地区。清代西北广大地区销售的茯砖茶,都集中于兰州后分销。兰州原有东、西二柜的商业组织,东柜由晋、陕商人经营,西柜由甘肃等地商人充任。

同治十二年(),陕甘总督左宗棠为充实税课,奏请在兰州添设南柜,准许南方各省茶商经销。朱昌琳出资领得茶引多张,在长沙太平街开设“乾益升”总栈内分设“乾益升”茶庄,成为南柜总商,又在新疆乌鲁木齐设立分庄,派员到安化采购茶叶到陕西泾阳加工为茯砖,然后分销陕、甘、青、新、蒙各地。

朱昌琳科学地按茶叶产销流转方向,在安化、汉口、泾阳、西安、兰州、塔城等地设置分庄,分段负责茶叶收购、转运、加工、销售工作,使各分庄各司其职,责有攸归。在泾阳建有压制“泾阳砖”的大型工场。对人员管理亦十分讲究,分庄办事人员领先在总庄工作一年以上,经过考察再行选派;其薪酬待遇,按业绩大小分等支付。因此人人效力,尽职尽责。

粮食、淮盐、茶叶历来是湖南的三大商业贸易,朱昌琳倾力经营、呼风唤雨长达50余年,终成一代巨富,发展到自设钱庄,发行朱乾升号市票、银饼的巅峰。他将一个儒生因未考取功名而实现的治国梦做到商业中,把治国之才略用于经商兴业,实现了自己别样的人生。他总结自己的商业成功之道时说:“务审时,如治国。”

光绪三年(),朱昌琳应山西巡抚曾国荃(长沙府湘乡人)、陕西巡抚谭钟麟(长沙府茶陵人)的嘱托,捐献大批粮食、布匹赈济两省灾民,功授候补道员。

光绪二十一年(),湖南维新运动勃起,朱昌琳成为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的经济支柱。湖南矿务总局成立之初,遇到了“无款可筹”的极大困难,“长沙各殷实钱号,亦因矿务经营伊始,成败未定,不肯借贷,故与矿务局银钱往来者,只阜南官钱局一处”。朱昌琳从开辟利源、救济桑梓出发,以阜南官钱局总办身份之便对矿务局借款之事拍胸担保,同时还从他本人开的乾益升号钱庄另借银一万两给矿务局。

他还入股兴办了长沙第一家近代工业企业湘善记和丰公司,与汪诒书、杨巩等人合作,在长沙灵官渡创建了湘裕炼锑厂,开长沙炼锑业的先河。随后,他又在长沙暮云市独资创办了阜湘红砖公司。湖南近代工矿业的发轫,朱昌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朱昌琳乐善好施,热心资助地方公益事业,对于育婴、施药、办义学、发年米、送寒衣等,都辟有专项资金,保证常年支付。他对地方大型市政建设也十分热心。

光绪二十三年()他响应疏浚新河的倡议,开辟新河船埠,振兴浏阳河——湘江的航运,先后捐银13万两,历时10年竣工。光绪二十五年(),他又捐资修建湖南平江县长寿街麻石路面。朱昌琳的儒商风范广被世人称赞。宣统三年(),年近九十的朱昌琳被举耆贤,特授内阁学士衔。

朱昌琳的宅院,旧名“恬园”,坐落于长沙县安沙镇今和平村棠坡,为朱昌琳父朱玉棠于清咸丰初年所建,三进庭院,砖木结构。这里青山耸翠,鸟语飞旋,清道光举人、浏阳县教谕吴敏树《棠坡恬园记》开篇曰:“恬园,长沙朱氏之山庄也,地名棠坡,去省城东北六十余里。古驿道旁,冈岭回复,数转乃入。至则柴关矮屋,甫见竹树间,游兴且停。客惊而问,不意所称恬园者之在此也。”朱

氏祖屋于“文革”时被毁,只有一口古井幸完好如初。4年,长沙县政府斥资将恬园于原址按原样修复。修复后的恬园有大小房屋数十间,数个庭院相连,有轿厅,有戏台,有水井。5年恬园以“棠坡清代民居”的名义公布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长沙市今存“朱家花园”之地名。朱家花园又称馀园,旧址在长沙市今开福区德雅路丝茅冲一带。今国防科大干休所、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所在地都是当时馀园的一部分。馀园系清咸丰十年()朱昌琳为休养馀年而建,故名“馀园”。

园址占地余亩,园内兰堂、宜春馆、一笠亭、去寮亭、延眺轩、众绿轩等亭台楼阁,回环错列;池塘环绕,假山嶙峋;奇花斗采,乔木高参,风景宜人。亭台内悬挂联匾均出自郑板桥、左宗棠、王文治、黄自元、曾熙等名家手笔。朱昌琳曾用48株罗汉松扎成七层大园景,并置多种名花异卉,供人游览。

年出版的《长沙市指南》把朱家花园列为长沙园林之首。书中说:“斯园虽系私有,然已完全开放,任人自由游览,园丁备有茶水,茶资听给,有小贩卖糖点,取买亦便。”

王闿运挽朱昌琳联云:荷衣徒步记相从,喜卅年平揖公卿,豪情吐尽英雄气;花径玉缸频把酒,看诸子满床簪笏,里社仍祠积善翁。

END

*来源:湖南陈先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hexianzx.com/xhxfc/75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