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西起阜阳市的茨河铺
东至怀远县荆山口入淮
流经阜阳市的颍东区、颍泉区,亳州市的利辛县、蒙城县,淮南市的凤台县、潘集区,蚌埠市的怀远县四市七个县(区)
全长.2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
工程规划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排涝、航运等综合效益。
年建成投入运行以来,它发挥着防洪、灌溉、供水、航运等综合效益,真正实现了“变水害为水利”。今天,通过一代代水利人摩顶放踵的付出,它绽放着更加青春的活力和魅力,成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筑起惠泽两岸民生的坚实屏障。
优化调度减灾兴利人水和谐保安澜五年来,茨淮新河防汛抗旱形势总体上是旱大于涝。
面对防汛抗旱的新形势新要求
省茨淮新河工程管理局
↓↓
认真履行“茨淮新河防汛抗旱和水资源统一调度与管理”职责
积极转变理念,坚持服务至上
加强谋划,加强沟通,加强调度
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减灾兴利的保障作用。
省茨淮新河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杨健介绍:
“上桥抽水站年均提水达3.5亿立方米,其中年达4.1亿立方米。面对旱情,我们准备充分、主动应对、统筹调度,这也是得以成功抵御干旱灾情的关键。”
五年来该局积极践行新时期治水新理念新思路,按照“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总体要求,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精密部署、提前防范,强化防汛抗旱责任制,落实惠民保安各项措施,严格按照《茨淮新河控制运用办法》及防汛抢险预案和抗旱预案,优化工程管理、调度,确保了茨淮新河度汛安全、供水安全和水生态安全。上桥节制闸累计下泄涝(洪)水近10亿立方米、上桥抽水站累计开机提水20多亿立方米,工程减灾兴利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五年来该局以工程达标考核为抓手,全面推进工程标准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实现了工程保养常态化、工程管理规范化、工程运用制度化,局直管的上桥节制闸、荆山湖进洪闸、荆山湖退洪闸和上桥抽水站全部达到省一级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并坚持协调发展,指导、带动上游茨河铺枢纽、插花枢纽、阚疃枢纽等三级枢纽共同达到省二级以上管理水平。茨淮新河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为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保障。
杨健说
“目前,茨淮新河仍然实行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各级枢纽工程在管护水平上也参差不齐,这的确给我们有效履行茨淮新河防汛抗旱统一调度、水资源统一管理等职责带来了诸多矛盾和问题。也可以说,调度机制不灵活、管理体制不顺畅等,是制约茨淮新河科学发展的一个明显短板。”
敢于创新才能破解发展难题。五年来,该局坚持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加快推进茨淮新河信息化建设,按照“统一标准、同一平台”的原则,积极构建以管理局为中心、上游三级枢纽及沿河管理单位为10个分中心的现代化管理体系,以期建立统一的水利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水利信息资源的全面共享和综合应用,实现工程管理手段、管理水平的共同提高。围绕这个规划,该局转变管理理念,进一步加快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和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更加注重茨淮新河上下游骨干工程间的应急预案、调度方案的紧密衔接,更加注重茨淮新河四级枢纽的防汛抗旱联动机制建设,扎实推进水利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互联互通,为不断健全防汛抗旱工作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在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该局立足长远发展,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在注重水资源的利用,充分发挥水资源效益的前提下,通过加大水资源的生态和环境保护,严格水资源管理,形成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增强茨淮新河水利综合发展能力。
年
利用淮河和颍河水质较好的有利时机,及时调度工程提水引水补水,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年
为缓解涡河污染水质对淮河沿岸生产、生活用水的影响,积极为淮河储备清洁水资源;年
果断调度阚疃闸拦截区间汇聚杂草下泄,维护了河道水生态安全和防洪安全......民生水利惠泽民生引来活水稻飘香茨淮新河灌区利用河道节制闸拦蓄和抽水站抽提淮河水在沿岸发展灌溉,受益范围涉及阜阳、亳州、淮南、蚌埠“四市七县(区)”等我省粮食主产区。
随着茨淮新河灌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产高效的水稻等种植面积发展较快,工业、生活用水量也在显著增加。原有的设计标准低、设备老化失修严重、工程设施不配套、工程管理落后等一系列问题导致茨淮新河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加快民生水利建设要求日益迫切。
年,在水利部关于开展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的大背景下,省茨淮新河工程管理局抢抓机遇,积极争取茨淮新河灌区列入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序列。通过不懈努力
▼
年被列入《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确定灌区设计灌溉面积为近期万亩,远期万亩。自年茨淮新河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工程开工建设以来,该局认真履行项目法人职责,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大幅提升了灌区灌溉保证率、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增强了灌溉保障能力和粮食生产安全能力。特别是近五年来,随着国家对民生水利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大型灌区续建改造迎来新的机遇,茨淮新河灌区骨干工程改造建设也取得了新的成效:
共下达44个项目投资计划3.8亿元
累计完成
▼
泵站改造30座渠系建筑物改造座渠道防渗衬砌17.2公改善农田灌溉条件94万亩由安徽省发改委下达到灌区各个县(区)的灌区高效节水和水源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万元,完成:
▼
沟、渠以上建筑物改造座沟、渠以上建筑物新建座沟、渠防渗衬砌85公里铺设管道70公里机井眼建设高效节水示范片面积6.8万亩同时,灌区各受益县(区)整合涉农资金2.13亿元,完成:
▼
渠道衬砌.84公里渠系建筑物改造座渠系建筑物新建座有效改善农田灌溉条件17.43万亩随着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的全面推进,各受益县(区)积极整合地方涉农资金进行面上配套建设,灌区内渠系配套逐步完善,节水效果明显:
受益区的渠系水利用系数由0.55提高到0.63
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53提高到0.
灌区多年平均综合灌溉定额由.6立方米每亩降低到立方米每亩
年均节约灌溉用水2.02亿立方米
有效缓解了区域水资源紧缺的矛盾,推动了茨淮新河工业与城镇用水发展以及生态环境改善,提升了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灌区水工程体系的健全和灌溉保证率的提升,也极大地促进了灌区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和种植结构的调整,水稻等耗水作物快速发展:
水旱种植比例由
原规划的3:7?发展到6:4
其中阚疃枢纽—上桥枢纽段已发展至8:2
据统计
近5年灌区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约19.34万吨
新增农业生产总值约3.87亿元
经济效益显著
一组组数字的变化,记载着水利人孜孜不倦的努力和付出,记载着水利工作始终坚持以民生为导向的坚定步伐,记载着新时期治水安民、兴水惠民、管水利民的生动实践。
碧绿的秧苗和金黄的稻穗总是在随着季节的变化而相互交替,像是一幕幕流动的影像,辛苦劳作的人们的身影和笑脸又像是一幅幅定格的画面,年复一年,水安民丰,这也许就是茨淮新河灌区人水和谐相伴、安澜安详安逸的幸福生活......
主办:安徽省水利厅
承办:安徽省水利厅新闻宣传中心
协办:安徽新媒体集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