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故地合肥有哪些三国古迹

合肥,简称“庐”或“合”,古称庐州、庐阳、合淝。众所周知,合肥有“三国故地”的称号,那是因为合肥有很多关于三国的历史古迹。三国时,合肥属于曹魏的地盘,是曹魏南下,东吴北进的战略要地,双方在此多次拉锯战,自然就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和文化典故。

古迹一古逍遥津

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年),孙权和曹操为争夺合肥,在此爆发逍遥津之战。逍遥津公园古为淝水渡口,有津桥可渡,因三国古战场"逍遥津"而得名。最大的特色是园内有湖,湖中有岛,岛上有亭,极富情调。园内有张辽塑像、儿童乐园、草坪广场、逍遥湖、飞骑桥、渡津桥、文化宣传长廊、水榭、梅花山、牡丹园、藏幽园、建碑亭、三国历史文化馆、张辽墓、张辽陈列馆等景点。

古迹二教弩台

教弩台,亦名点将台,在合肥市内淮河路东段北侧。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开放寺庙的明教寺即耸立在“古教弩台”上。

史载,三国鼎立时期,曹操四次到达合肥,临阵指挥,筑此高台教练强弩兵将,以御东吴水军,点将台,台基陡峭,东汉末年曹操在此“教强弩以御吴舟师”,故名“教弩台”。

古迹三杏花公园的藏舟浦和筝笛浦

杏花公园是一座平凡的公园,却饱含沧桑历史,这里藏着两处三国遗址,一处是筝笛浦,另一处是藏舟浦。

作为三国时期的一处重要战场,曹魏与孙吴在合肥历年交战不休,城西也是其中一个激战之地,留下了“藏舟浦”历史古迹。《合肥县志》和旧经云记载,藏舟浦“三国魏将张辽袭吴藏战舰于此”,因此而得名。

“筝笛浦”,是一处有着多年的古迹。相传,东汉末年,曹操同数名歌女,乘船在此游玩,船倾覆于此.后有渔人夜宿于此,梦中闻筝笛弦节之音,声音非常动听,故名:“筝笛浦”。

古迹四斛兵塘

斛兵塘,位于合肥工业大学屯溪路校区,镶嵌在校园内东南角,面积约6.7公顷,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相传三国时期,曹操率领大军进攻东吴,屯兵合肥,安营扎寨时,人马浩荡,为清点人马便挖出了这口旱塘,作为计量将士的场所,斛兵塘由此得名。如今的斛兵塘是合肥工业大学的文化符号之一。

古迹五三国新城遗址公园(曹魏新城)

曹魏新城遗址,位于合肥庐阳区三十岗乡公园路。新城遗址周围三里有余,南北长米,东西宽米。有大小十八座土墩,互相连绵成长方形,近似椭圆。土城外围,有古城河遗址,与新河、陈河、鱼花塘连成带状。曹魏新城遗址是具有史学价值和军事研究价值的三国文化遗产。

合肥新城通常屯兵—人,最多时有步兵、水兵、骑兵计人。据《三国志》记载:孙吴曾于吴嘉禾二年(年)、吴嘉禾三年(年)、吴建兴二年(年)等多次投入十万人以上兵力攻打合肥新城,均未取得成功。

三国新城遗址公园每年四月举办牡丹节、十月举办三国文化节,成为合肥重要的旅游节庆品牌之一。

古迹六曹操河

位于蜀山区小庙镇的古江淮运河(曹操河),也是三国遗迹。这个曹操河,是我们对它的俗称,它的名字应该叫:古江淮运河。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中记载:“秋七月,自涡入淮,出淝水,军合肥。”建安十四年(),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后,为了东征孙吴,决定从六安到合肥城开凿一条人工河,以此沟通东淝河和南淝河这两大江淮水系,使淮河的船能够进入长江,以便漕运将士及粮草运到东吴去。

可惜曹操当年的雄心壮志,最终因种种原因半途而废,运河也没有修好。现在留存的曹操河呈东西向,全长米,也称“十里旱河”。如今,当年的“曹操运河遗址”已是合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迹七肥西新仓的西凉城遗址

西凉城遗址也是三国遗迹,位于丰乐镇安河村吴大郢北侧,呈长方形,四周墙基本完好,标高3米,东西米,南北米,面积约2.5万平方米。据说,当年曹操就曾在这里屯过兵。

古迹八曹植衣冠冢

曹植衣冠冢位于肥东县八斗镇。八斗镇名来源于曹植“才高八斗”之称。此处衣冠冢是纪念意义性质的,其真墓应该在在山东东阿鱼山。八斗镇内有一口名为“三步两眼井”的古井,相传是曹植为当地人所建。

古迹九李典墓

李典墓在肥西县紫蓬山国家森林公园里,李典曾和张辽共守合肥,战孙权。其墓不大,在西卢寺附近。

古迹十庐江周瑜墓

周瑜墓,古称周郎墓,位于合肥庐江县庐城镇晨光社区,始建于东汉建安十五年(年)。周瑜墓园主要由门楼、影壁、阙门、石像生、享堂、碑廊、文物展厅等东汉风格建筑群组成。关于周瑜墓在哪尚有争议,关于周瑜是庐江人还是舒城人也有争议,此处不做讨论。

关于合肥的三国遗迹,感觉名气都不大,甚至很少有人知道,主要还是缺少宣传。应该把合肥的三国遗迹整合和包装宣传,打造合肥版的三国文化游,方能和“三国故地”的名头相符合。你怎么看呢?你最喜欢哪个遗迹呢?欢迎留言。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hexianzx.com/xhxjq/145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