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门联合发声事关新河就医报销

8月30日,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北省健康扶贫工作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省卫计委、省人社厅、省民政厅联合发布相关情况。

据悉,我省将加快推进市域内“一站式”直接结算;对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保障范围……为了让贫困人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少得病不得病”,我省都做了哪些努力?快来跟小布一起看!

发布会现场图

为了让贫困人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少得病不得病”,我省卫计委做了哪些努力?

为了“看得上病”,河北这样做↓↓↓对口帮扶

医院医院,组织44医院向62个贫困县和雄安新区3个县的91医院分别派驻帮扶团队,已累计派出人。

提升能力

大力实施乡镇卫生院能力提升“春雨工程”。向62个贫困县和雄安新区3个县的所乡镇卫生院,各派驻1医院的医师挂职副院长。

推进体系建设

积极扎实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财政、发改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争取中央资金17.7亿元,在62个贫困县实施医疗卫生建设项目92个,积极推动贫困县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

培养人才

加强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人才综合培养,对2.5万余名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集中培训乡村医生人。

为了“看得好病”,河北这样做↓↓↓入户核实

入村入户核实核准罹患大病和长期慢病农村贫困患者基础上,实施大病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确保健康扶贫落实到人、精准到病,有效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大病专项救治范围扩大

深入开展大病集中救治工作,新增宫颈癌和乳腺癌,将大病专项救治范围扩大至9种。截至目前,大病专项救治确诊患病人,已救治人。

每年为贫困人口体检1次

加强慢病救治,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每年为贫困人口体检1次,对一般慢病和重大慢病患者实施分类管理,提供个性化医疗卫生服务。

为了“看得起病”,河北这样做↓↓↓加强“保险阀”

深入实施“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确定家定点医疗机构并向社会公示,实行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报销结算。

统筹互补

实现卫计、扶贫、人社、民政等部门以及医保机构、保险机构、定点医疗机构之间政策互补和工作互动,紧扣大病、重病、慢病“三类人群”,减存量、防增量、稳变量,提高综合施策能力,确保健康扶贫精准用力。

兜住“托底线”

坚持保基本、兜底线原则,严格控制农村贫困人口住院及门诊医疗费用,优化诊疗路径,严格落实分级诊疗,严格规范转诊转院,严格控制转诊转院比例,严格控制药品、耗材、检查化验费占比和目录外费用占比。6月底,我省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医实际自付比,由年的33.14%降低到10%左右。

为了“少得病不得病”,河北这样做↓↓↓预防为主,提升素养

大力实施健康乡村建设,以健康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提高健康素养,提升健康水平,防止和减少疾病发生率。

在加强疾病防治控制方面,开展慢性病、传染病、职业病、地方病、精神病、艾滋病的监测、筛查和防控工作。

在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改造无害化卫生厕所,为3.8万名新生儿免费开展遗传代谢病和听力筛查。

将贫困人口公共卫生记录、医院诊疗记录、住院病历、居民医疗费用等数据统一汇总,实现远程会诊,异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等。

下一步工作安排

今后将强化组织领导,落实省市县主体责任,凝聚攻坚合力,加强督查巡查,切实转变作风,确保健康扶贫各项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切实筑牢因病致贫返贫“防火墙”,建立健康扶贫三年攻坚政策体系,大力实施贫困人口托底医疗保障,开展贫困人口大病和慢性病精准救治,不断提升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切实加强贫困地区传染病、地方病综合防治,开展贫困地区健康促进,重点加强深度贫困地区健康扶贫工作。

经过两年努力,省人社厅建起了比较完备的政策体系和规范化的经办服务体系↓↓↓

县医院报销比例达95%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医保个人缴费由财政全额资助,医院及乡镇卫生院住院合规费用报销比例达到95%,医院达到90%,就医负担大幅减轻。

出院时只需结算个人自付费用

开发运行覆盖省市县乡村的“三重保障”信息系统,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一站式、一窗口、一票制”直接结算,出院时只需划卡结算个人自付费用。

元以下项目纳入医保

在基层医疗机构就医的,乙类药品中属国家基本药物的药品,医保支付按甲类药品报销政策;元以下的诊疗项目及相关耗材,按照甲类项目全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予以支付。

全省人社系统下一步工作安排贫困人口参保率达到%

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一户不漏、一人不落地纳入医疗保障救助范围。加强与扶贫部门沟通协调,依据扶贫部门精准认定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名单,及时录入系统,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达到%。

推进市域内“一站式”结算

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一站式”报销结算成果,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一站式”直接结算基础上,加快推进市域内“一站式”直接结算。

确保患者及时享受待遇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慢性病保障服务,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慢性病患者都能够及时享受待遇。

确保医保基金安全、合理使用

深入研判基金运行情况,加大基金监管力度,建立基金风险预警机制。加强与卫生计生部门沟通协调,发挥监管合力,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引导贫困人口有序就医,确保医保基金合理使用。

民政部门职责任务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后三年工作安排如下↓↓↓

大病和慢性病救治

今后一段时期,我们民政部门将继续做好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的精准识别工作,配合卫计委,及时将民政部门负责的患病对象纳入系统平台,接受救治。同时,做好医疗救助的费用结算。

住院先诊疗后付费

民政部门负责做好医疗救助环节的费用报销。年,县级民政部门都已按照贫困人口提高后的医疗救助费用报销标准执行,“后三年”民政部门继续抓好落实即可。

这类患者及时纳入保障

民政部门将发挥好基本生活救助的主要工作职能,在“后三年”攻坚行动中对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符合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条件的,及时纳入保障范围,解决基本生活困难。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

社会组织参与健康扶贫是国家的一项制度设计,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作为主管社会组织的民政部门,要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扶贫工作。

“一站式”结算

目前,民政部门对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都已纳入“一站式”及时结算平台。今后,我们将继续配合人社部门,通过“一站式”平台做好贫困人口医疗费用的及时结算报销工作。

河北发布

赞赏

长按







































白颠治疗
北京白癜风的权威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hexianzx.com/xhxjq/3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