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滨海新区塘沽海河北岸的新华路西端,有一座历经百年沧桑、保存完好的火车站——塘沽火车南站。最初修建的时候,它被称为塘沽火车站。它位于我国第一条自主运营的标准轨铁路——唐津铁路上,是名副其实的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火车站。
如今的塘沽南站
这条唐津铁路,其实就是晚清著名的唐胥铁路的延长线。清末洋务运动中,李鸿章委派唐廷枢在唐山附近建设开平煤矿。为了解决煤炭外运问题,开凿了一条煤河转运煤矿,但是效率太低。李鸿章就奏请清政府批准,将唐山到胥各庄铁路延长。年延伸到芦台(今天津宁河区芦台镇),终于,在年修到了塘沽,并建成了塘沽火车站。
在塘沽南站铁路扳道房小二楼上下层之间的东侧水泥圈梁上,至今留有印刻在水泥上的“TANGKU”标志。这是年4月,塘沽南站建站时,英国工程师金达为方便铁路站名统一标识,将当地各种地名叫法译音简化为拉丁字母拼写“TANGKU”,并定为铁路火车站站名。有人认为,至此,“塘沽”的叫法才被统一确定下来。
唐胥铁路扩建成为唐津铁路
塘沽火车站的修建,也终于打通了开平煤炭与河海运输的通道。此后,这条线路又延伸到了太古码头、开滦码头及永利碱厂、久大精盐厂,事实上为这些工厂提供了铁路专线。塘沽新港建成后,再增支线,由此,塘沽站成为海运、陆运、水运的枢纽。
八国联军在塘沽南站
年塘沽南站等车的人们
塘沽火车站最初只有简易平房,现存站舍建于年,坐北朝南,候车室有四间大厅。后来,北宁铁路(北京到沈阳)修通并经过塘沽火车站,形成了向东再向北的灯泡型弯道(或人字形),当时的火车,必须在塘沽站将火车头转换方向事实上造成了火车开行的不变。年为方便京山铁路运输,铁路裁弯,塘沽火车站被从京山线上独立出来,成为支线车站,京山线(北京到山海关)不再绕行该站。
“灯泡型”弯道
铁路裁弯后的京山线,年
局部细节,京山县不再绕行塘沽南站
年,塘沽站又迎来了改革,塘沽火车站与新河站合并,新河站改称塘沽站,而原塘沽火车站则改称塘沽南站,名称沿用至今。为方便塘沽人出行和天津港职工通勤,在塘沽南站开行俗称“塘沽短儿”的短途旅客列车,曾设站天津东、张贵庄、军粮城、新河、中心庄、五十间房、三百吨等站。这趟车曾经是许多人的美好回忆。
年10月,最后一班“塘沽短儿”驶离之后,塘沽南站作为客运车站停止使用,年货运也停止了。目前,车站主体建筑保存完好,车站设施齐全,成为洋务运动在滨海新区的重要遗存之一,也是重要的不可移动文物。
塘沽南站
参考资料:
《天津滨海新区史话》,第页。
《津沽铁路的历史记忆》,第64页。
《中国工业建筑遗产调查、研究与保护——年中国第六届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19页。
驰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