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痴李志钢
守拙自苍茫
01
痴迷画艺,有股子傻劲
画家李志钢,今年52岁。去年秋天,在他画室里,我们第一次相见,看他沧桑的样子,我劈头就问:孩子在哪儿工作了?他说:孩子还小,在上幼儿园。有点意外!原来,他因一直沉迷于绘画,个人大事抛脑后,耽搁了许多年。
志钢忠厚朴实,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对自己的作品,从不知宣传。我说,要不,你的作品上一下“古古阁”?他很开心,连说好。我向他要旧照,他说,照像机里有很多,就是没办法弄出来。这话把我逗乐了,他竟不知照像机可以用数据线连接。
志钢就是这样,数十年,不问世事,不爱应酬,吃穿从不讲究,惟潜心于画,嗒然忘身。因满脑子只有画,他吃饭时,妻子得帮他夹菜,否则,很多时候,就只会夹面前最近的那个菜。连手机 李志钢17岁离家,走南闯北,先是做建筑工人,后来爱上画画,靠一管笔谋生,为别人画宫灯、画家具画、画广告画。不管做什么,他在完成工作后,就是埋头画山水。有一次,在广东罗浮山上写生,画得太入迷,不知天色已晚,下不了山,就和衣睡在山洞里。
罗浮山写生
书画之路,不痴心者难入佳境,史上之大师,多有痴绝者。顾恺之住瓦官寺画画时,把楼梯抽掉,整日不下楼;云门寺智永和尚临摹《兰亭序》,三十年不出庙门;文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其身与竹化……
志钢画画,就有这种精神!
02
画老桥撩人乡愁,震动朋友圈
“像了,像了,我们脑壳里的螺蛳桥就是这个样子,你这个画家,真当认真哉……”年前,绍兴市区萧山街几个暖太阳的年迈老人,都被李志钢打动了。
原来,螺蛳桥早已无存,美好的记忆惟留存于老人们的心头。为了把真实的螺蛳桥还原到画中,李志钢像搞学术研究一样,画好一稿,拿到现场来,请周边老人来确认,问他们画得像还是不像,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如此,数易其稿,来回奔波了10多次,花了好两个月时间,才把一幅画搞定。
螺蛳桥在笔飞弄、局弄和西街的交汇处,桥早已被毁,年份已不可考。
绍兴是桥乡,很多美仑美奂的古桥,座座经典,是绍兴人心头最柔软的存在。岁月更替中,有些桥还在,有些已毁。志钢想以画的形式,把这些桥都保留下来。为了还原那些已经被毁掉的古桥,志钢采用哑办法,一座一座地画,一遍一遍地画,画了请老人看,请桥梁专家看,评说哪里像哪里不像,不断修改完善,直到神形俱佳为止。
三脚桥、鲤鱼桥、福禄桥、日晖桥……李志钢以常人没有的精神,找回了水乡曾经的美好。他这一批画,已引起画界不少人 如,徐金超写《观李志钢先生画绍兴老桥》:
其一
叠石飞虹各有姿,跨湖接埠往来驰。
观图却怪丹青手,勾起水乡无尽思。
其二
千汊万港曲回环,最忆桥头那一湾。
幸有画师勤点染,重回古越水云间。
许新题画诗《八字桥》:
三桥合一势恢宏,嘉泰年留万古名。
匠意精微援撇捺,运河博大接纵横。
乌篷还载陶庵梦,八字长生客子情。
好景当有吟句出,我因寻胜画中行。
网友“修己以敬”题画诗《鲤鱼桥》:
江南好景山阴尽,古泽流酥一鉴开。
怅恨桥湮无觅处,不知转入画中来。
还有不少人为此题过诗,不是因为这批画动人乡愁,哪能如此牵动大家的诗情!
据长者言,三脚桥桥面非是石板,而为木板拼成,人行其上,颤巍巍、慌兮兮,两边栏杆也很矮,聊胜于无,大人常叮嘱孩小心,别掉河里!桥虽简陋,却是乡下人进城的必经之地,名气很大!可惜75年昌安街扩街填河时被毁,时至今日,该桥的历史无从查考了!
日晖桥原在绍兴市区劳动路和解放路口,现为平地,下面是暗河。五代时钱缪称王越地,但是患了眼疾,于是在城中挖了日月两池,希望眼睛恢复明亮,池上的其中一座桥寓意“日之光辉”,就叫日晖桥。
福禄桥位于绍兴市区日晖弄口与小校场弄之间,跨接丁家弄与新河弄之间。旧时绍兴城内新娘出嫁的花轿,都要有意从福禄桥、万安桥、如意桥这三座桥去抬一圈,以图吉利!解放后新河弄填河为路时三桥尽拆,无任何照片和文字记载,只有附近八十左右的老人尚能描述。
蕺坊桥原名蕺望桥,位于市区蕺山下,是一座宽仅一米多、长三米左右南北走向的小桥,名气很大。后面还有一座圆洞桥,以桥上砌有围墙,围墙中有一圆洞而得名。今此二桥早被拆毁,在附近又筑一座较为高大壮观的新桥,亦名“蕺坊桥”。
鲤鱼桥在绍兴市区胜利西路西小路口,与锦鳞桥相隔仅数十步。嘉庆巜山阴县志.艺文》卷中有周廷翰《古贡院记》一文,内云此二桥“知为宋时贡院故址。”“自鲤鱼、锦鳞二桥之得名,非偶然也。”宋时越州为州府所在地,素来人文鼎旺,办贡院首当其责,一时各地学子纷纷来院攻读。由于贡院即在近旁,于是此二桥名为锦鳞、鲤鱼,意为鲤鱼跳龙门——高中得官,出仕穿锦服——功遂名就。今鲤鱼桥早被拆毁。
酒务桥在绍兴市区人民路与仓桥直接交叉点西,因宋时在桥畔有专管酒业的衙门酒务署而得名。现酒务桥早已被毁而仅留其名。
大木桥排在绍兴十大名桥之首,并非因它的名气最大,而是名字中有个“大”字。它是原封不动保存下来的两座桥之一,另一座是八字桥。专家认为此桥运用了古桥变幅和收分技艺,造型优美,为横联分节并列砌筑的半圆拱桥。
八字桥位于绍兴市区八字桥直街,建于南宋宝结四年()。八字桥的三向四落坡、二落坡下设桥孔的巧妙结构解决了三街三河的复杂交通问题。此设计为国内仅见。
凰仪桥
大墩桥,位于绍兴越城区皋埠镇前孟葑村,始建年代不详,从其风格判断应属清代建筑。
管宁桥位于绍兴县管墅村,世传此桥名与管仲有关。
阮社桥又称毓秀桥,位于柯桥阮社,架于与运河相通之支流上。宋嘉泰巜会稽志》载有此桥。当始建于宋朝嘉泰以前。
年,李志钢到中国国家画院黄格胜山水画工作室研修,黄格胜先生一句话给他启迪很深:无情莫作画,作画莫无情。“画是有感情的,我热爱家乡,喜欢绍兴,怀念那些曾经的美好,所以,我才肯花大功夫,来创作这一批水乡桥画。”志钢在北京作画十年,如今回到绍兴,对乡愁有着更深的理解。他的画风与江南神韵,已水乳交融。
桃李不言,下自从蹊。我以为,这批老桥之画,足以让志钢如新葩一枝,在江南画界绽放开来。
黄格胜为李志钢画集题名
03
灵动跳脱,文坛颇有诗名
李志钢是国家一级美术师,初次吸引到我的,却是他的古诗。
一次,浙江省及绍兴市诗词名家吟咏美丽乡村,走进兰亭开笔会。志钢应邀参加,写了两首诗。其一,《兰亭有感》:
小雨濛濛竹似烟,临流列坐效先贤。
白鹅或是当年貌,谁写兰亭绝妙篇。
其二,《遊兰亭》:
胜日恣春遊,山阴道上幽。
涧声随鸟语,书意变谣讴。
修稧非无感,观碑亦有羞。
永和如昨日,怅望曲溪流。
志钢这诗,清新灵动,简洁明快,自有其格调与气象。特别是其中强烈的时间意识,让人叹,让人回味。
兰亭雅集
再多看几首,《信步有作》:
轻雷阵阵无人迹,独绕芳园数匝行。
野鸟藏林啼不歇,怪鱼戏水跃还惊。
诗巢旧事红颜老,画苑新愁白发生。
忽有微凉云变灭,归家犹得听檐声。
《题自画山水宏村》
一
烟雨皖南总画图,
倪迂米老道非孤。
古村错落风光好,
远树溟濛淡欲无。
二
古宅依山远俗尘,
桃花源里有秦人。
雨中悠踏莓苔路,
清梦无端又问津。
这些诗,直抒性灵,反映出李志钢良好的古诗素养。没有上过大学的李志钢,靠自学,能把古诗写出这水平,已属难得。越州诗社社长金少余称赞他:勤奋好学,谦虚实朴,境界淡泊,有君子之风。
李志钢笔下的欧阳修
王阳明讲学
04
师从巨匠于润,重拙而不浅泛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李志钢跟随画家于润,断断续续学习了十年。
年去世的高级画师于润,生前曾是中国唐山市书画院院长。在我国现当代美术史上,于润被公认为是一位被埋没的艺术巨匠。他年考入中央美院国画系,与范曾住同一个寝室,师从李可染、李苦禅等名师。
于润沉静多思,寡言少语,勤奋执着,大器晚成,其写意山水深得李可染神韵,笔力浑厚,墨意或清雅无华,飘逸洒脱;或浓烈古艳,气势磅礴。
李志钢有位堂哥,是个画家,17岁时,他跟这位堂哥学了一个月的画,算是启了蒙。年,志钢跟随绍兴的建筑包头到唐山去打工,不久转到一家广告公司画画。志钢跟广告公司老板说,自己很喜欢画画,想到唐山找位好老师学习学习。老板说,于润是我们这儿最厉害的画家,我跟他熟,你拿着我的名片去找他吧。志钢拿着名片,去找于润。
其实,于润的记忆里,完全没有这个广告公司老板,但他品格高尚,诲人不倦,见李志钢找上门来学画,就一口答应了。从此,每周,志钢都会上门学一两次。可贵的是,于润见李志刚是个打工仔,就完全免费教他。
于润说,画跟人一样,要重拙,不要浅泛轻薄。于润创作山水,喜肆意纵横地写,也能细笔为之,但不管是写是工,总是自然不雕,苍朴浑然,大含不露,意境深奥。
不管是人品还是画艺,于润对志钢的影响都很大。他俩三缄其口、笃心研画的生活方式,何其似也!
志钢之画,沉着厚重,清新滋润,能放能精,观之烟水迷濛,江南特色浓郁,满眼古意苍朴,已渐入佳境。
志钢作画,心无旁骛,故能持久。我相信其画,定有未来!
朱公桥又名浪桥,位于安昌镇长乐村朱家畈自然村。古古阁生命如此美好,我们有情有义相守
讲述最有情怀的故事推荐最有历史的风景欢度最有味道的人生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