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游业创新发展的新时期,产业融合发展风生水起。“旅游+体育”的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开辟了体育旅游的新天地。
+体育”:产生巨大价值
旅游消费和体育消费有相互支撑的部分。如果能够把体育的某些基因植入到旅游中去,或者把旅游的某些基因植入到体育中去,就可以使两者自身很难解决的问题通过融合补齐短板,结果是旅游增值了,体育也增值了。
比如在旅游行业,旅游淡季问题很难解决。如果能与体育结合,淡季时举办一些体育赛事,就有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体育的典型特点是集聚人,体育迷的特点是“扎堆儿”。举办一项体育赛事,可能一下子与此相关的上千人、上万人就集聚到一起了。说句实在话,旅游市场吸引几万名游客,通过打广告等方式,往往要费很大的劲儿。但是体育不同,每一个体育门类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粉丝群体,如果这些赛事安排在旅游景点举办,就相当于带动旅游景点的消费。
再比如,传统观光旅游很难解决回头客的问题,也就是重复消费的问题。游客来过一个景点后,可能3年、5年都不会再来一次。但如果是一项体育赛事定期举办的话,体育迷一般总是会来的。将体育迷的这种需求黏性植入到旅游中,可以使旅游也具备这种特点。
举办一项体育赛事,各项花费很大,场地的花费也很大。如果体育和旅游联手,旅游方面愿意把景区景点等平台提供给体育免费使用,旅游和体育就可以共享增值的部分,两者结合后会产生巨大的附加价值,是一种比较好的模式。近年来,在景区举办的跑步、登山、骑行等体育活动已经越来越多了。
体育产业、旅游产业,都可以称为“大文化产业”,都由内容产业、平台产业、延伸产业和标准体系产业四大产业组成。其中,体育场馆是平台产业,旅游景点也是平台产业。平台产业如果依托仅有的内容,比如旅游市场中观光的那一部分,就只是一种价值比较低的开发。任何一个产业的附加价值取决于内容。体育赛事植入到景点中,就能使平台增值。也就是说,内容使平台增值。一个景区的资源很好,但几乎不搞什么活动,而另一个景区资源并不太好,如果天天搞活动,效益肯定不一样。
这有点像中医原理。一个人眼睛不舒服,医院看眼科却总也看不好,而中医认为“肝主目”,开一些补肝的药,病就好了。很多问题是系统问题。比如一个景区经营出现问题,很可能问题不出在景区这个平台本身,而在于内容。植入一些内容就活了,不能就平台谈平台。这个规律对于整个大文化产业来说,都是适用的。
北京朝阳公园是北京东部最大的城市公园,前些年运营出现很多困难,后来与北京电视台的体育频道、生活频道合作,把球迷见面会、沙滩音乐节等内容植入进去,就活起来了。
体育旅游其实很简单,把体育集聚人的特点植入到旅游中,补齐旅游的短板,两个行业就都增值了。
“解构+建构”:创造全新产品
就体育的产业属性而言,体育产业的价值取决于产业链的延伸。体育本身可能更多的是事业和公益的属性,发展产业需要围绕体育产品和服务展开商业模式的设计。这种商业模式的设定,有的来自于体育活动内部,如职业联赛、赛事门票、明星经纪、俱乐部经营等;有的则属于体育外部,也就是说外部关联业态可能本来不算是体育的,但结合了也算是体育产业的一部分,如旅游、会展、体育用品装备、影视、传媒、地产、教育培训、博彩等。
许多问题放在大文化产业的系统里来看,会很容易解决。以民俗文化为例,近几十年我国民俗文化断档较多、普及得也不够好。当民俗文化还没有普及时,仅仅是一再宣传让大家都来了解、支持民俗文化,作用很有限。民俗文化如果原封不动地拿出来、所谓的保留原汁原味,今天的年轻人很难接受和喜欢,也就很难流行。只有当民俗文化普及了,越来越多的人对民俗文化感兴趣了,参与民俗旅游的游客才会多起来。
怎样理解文化的“原汁原味”?以中国的儒家文化为例,孔子学说发展到孟子时代已经改变很多,保留下60%就算多的了;孟子学说发展到汉代董仲舒、宋明理学以至发展到王阳明,将佛学的某些内容融入进来,与孔子学说的差别就更大了,但这些都是儒家文化。中国有年文化,比西方文化优秀得多,关键是如何把这些文化构建起来并传播出去。
文化传承一定要创新,创新就需要解构和建构。今天,我们一定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民俗文化的内容重新建构,使之时尚化起来。不要总担心所谓破坏,要以人为本,以人的需求为第一位。
前几年韩国的《江南style》很流行,其实里面的许多动作都可以在中国传统京剧里找到影子,无非是用时尚文化进行了包装,配上了时尚的音乐、嘻哈的明星。文化产业的运作就是这样,通过解构和建构,把好的基因植入到已有的文化产品中,传统文化就活了,年轻人就喜欢。李小龙代表的中国功夫,实际上就是“咏春拳+拳击”,成为一种综合格斗,我们能说李小龙破坏了中国的咏春拳吗?历史发展的每一个节点,都有不同的人在创造文化,我们这一代人不能总是守旧。
文化分为雅文化和俗文化。文化在传播时一定要用俗文化的方式,让尽可能多的人喜欢,然后从俗文化慢慢演变成雅文化。也就是说,雅文化必须俗文化化才能传播。在传播到具备一定基础之后,其中一部分人喜欢上这种文化,慢慢自己会走到雅文化的层次上去,这是文化传播的规律。静态的文化只能进博物馆。从文化中提炼出一些元素,通过俗文化的方式让大家对这种文化有一个初步认知,进而认同,这一过程需要创新。北京故宫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就是这样。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对本体文化并没有损害。
像北京故宫这种非常知名的景区,简单植入一些内容就会很值钱,因为有北京去哪个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南京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