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工人新村吗

年,东沽小码头和新河的法国船厂合并成新河船厂。我们家搬到了新建的工人新村。那是解放后塘沽建设的第一个大型居民区。工人新村位于京山铁路旁大连道以南;浙江路以西;上海道以北;福建路以东。南北跨越营口道和烟台西道。也就是如今崇安里、福安里、惠安里3个小区的前身。

最初,工人新村四周的马路最初都是简易的石子儿路,没有便道牙子。西边的福建路更未成形,只是一片开洼地,过一河沟再向西是铁路材料场、火车站。工人新村内有4条小街,从东到西分别以劳动、生产、光荣、前进命名,共5纵约30排简易住房,每一联排房分隔10间房子,一般住7、8户人家。房租极低,每间每月3毛8分钱且30多年不变。房内无上下水管,街上隔不远就有公用的自来水和下水管道。冬天最冷的时候,自来水龙头和下水道两个地方就冻成了大冰坡。住房屋顶是木梁上铺苇把子,抹灰,再铺红瓦,头两年屋里总往下掉虫子,后来厂里给抹上了白灰膏就好了。地面铺红砖,很潮湿,住在屋里经常要铲除地面上凸起的光滑的泥皮,成为平时的一项家务劳动。

上个世纪50年代,船厂、港务局工人的一些家属还保持着农村生活的习惯,垒窝养鸡养鸭,垒锅腔子烧柴做饭,孩子多,收入有限嘛。塘沽本来就是土肥水美的鱼米之乡,到夏秋季节,小螃蟹沿墙根直往屋里爬呢……

60年代,各产权单位陆续给住户铺了水泥地面,更换室内的电线,更换木制门窗,更换房顶上的瓦,外墙覆盖水泥墙面。工人新村内原本还留有几处空地供人们活动用。我小时在空地上练会了骑自行车。空地附近建有一些公厕。(旱厕夏天极臭,后改为每天冲一次水;冬天冻屁股。)后来有些空地建起了商店、副食店、幼儿园、理发店、粮店、早点铺、煤店,一块空地建起了街道办事处(革委会)、派出所,一块空地上是消防队,一块空地甚至圈起了露天电影院,票价一毛钱。虽然空地没了,但毕竟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什么都不缺啦。男孩子们的游戏是弹玻璃球、玩毛片儿、扇老kǎi、打尜儿、dēi木头、踢破罐儿,还有玩泥巴补锅、用泥或木头做手枪。“文革”之后“毛片儿”没有了就照着原来的图案用三层板自己刻印,我弟弟刻得最好,飞机大炮枪械越刻越精致。冬天到开洼的冰面上抽冰尜儿、滑冰排子,看大人凿大块冰往冰窖里储藏,实在没别的玩了就跑到公厕蹲坑“憋老头儿”……精力富余的孩子们有着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偶尔一不留神,港务局轮驳队和新河船厂的孩子们就“开仗”了,两边隔着空场子砍起了土坷垃,砖头和石头较少用,也怕伤人。路过的大人喊几句,也就散了。

60年代国家经济困难时期,买什么都要排队,买早点吃油饼打豆浆要5、6点钟起大早排队,近千户的工人新村只有一个早点铺。买菜都要发条儿,工人新村被分成甲区、乙区。居委会的代表逐排发菜条儿,孩子们立刻被动员起来,飞奔到大副食店排起队,还热心地替邻居们着想,于是,篮子、破筐、砖头、纸板都用来排上了队,有个女孩儿更有主意,她用一块纸板排队,同院里的邻居来一个撕给一部分纸板,来个邻居她撕掉一部分纸板……外地人给塘沽总结了“四大怪”:“砖头瓦块能买菜,刮风下雨过礼拜,大黄牙露在外,丫头要比小子坏。”其实全国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四大怪”。

60年代初期,工人新村的人们到附近的塘沽体育场全木结构的露天灯光篮球场看篮球比赛,人声鼎沸,对新河船厂队、塘沽盐场队、港务局队、天碱队、港船队和部队的狂热一点不逊色于现在的NBA。

年唐山大地震波及塘沽,工人新村的联排结构没有一根钢筋的房子经受了考验,居然毫发无损。解放初期,政府雄心勃勃,原打算工人新村只临时住几年就会进入共产主义,可由于国家政治运动不断,计划经济发展坎坷,在工人新村一住就是36年,从住进新房到年拆迁就没有搬离过。我在那里长大,娶妻成家,在6平方米的小房子里有了自己的儿子。现在还时常在梦中回到已经不存在的工人新村光荣街5号,重温那一幅幅和谐美好的生活画卷。

文章来源:年6月9日《今晚报》《塘沽新闻》副刊

1.使用“掃一掃”上方二維碼;

2.長按二維碼顯示“識別圖中二維碼”打開即可加入。

3.點擊手機內置“分享”圖標,選擇分享到好友或朋友圈。

4.請直接添加輸入“tangkujiyi”關注塘沽記憶號

塘沽记忆秉承“搜集文史资料、见证城市发展。记忆变迁影像,建设美丽塘沽。”的理念。热心交往喜爱地方文史、立志文保的有识人士。为共创美丽家园见证城市历史变迁做出一份努力!欢迎来稿来信,塘沽记忆邮箱10

sina.







































SEM(竞价)总监
白癜风有什么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hexianzx.com/xhxls/1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