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里的高邮美翻了

“秦邮八景”之一邗沟烟柳

“邗沟烟柳”乃“秦邮八景”之一。北宋著名词人秦观别号邗沟居士。他的师友苏轼在《简秦观》一首诗中写道:

  淙淙春雨湿邗沟,篷底安眠尽拥裘。

知有故人家在此,速将诗卷洗穷愁。

可见,邗沟是很有名气的。公元前年,吴王夫差为北伐齐晋,称霸中原,下令开凿长江与淮河之间的运河。这条河因从邗城(今江苏扬州北)下流过,故名邗沟。邗沟经江都,由山阳河入高邮县境,过樊汊镇,.经三垛入射阳湖,又西北至淮安县界北,人淮河。后几经疏浚改道。隋炀帝为缩短沟通南北的运道,在北方开了广通渠,接着又征集淮南十几万劳力,重新开挖邗沟,修建成一条宽四十步的运河,这就是古之运河。 运河两岸修筑御道,沿途绿柳夹道。清晨,阳光普照,排排绿柳上空为烟蔼所笼罩;傍晚,夕阳西下,绿色的堤岸上雾气腾腾,“邗沟烟柳的景观就出名了。隋以后运河又几经修治。年,重新整治运河,拓宽取直,在古运河东重新开凿了一条长约27公里的新河,于是形成两河三堤。原在城内的镇国寺塔就成了河心塔了。你如果有怀古的雅兴,要看看古刊沟,那就得渡过存储今运河,再走一段路;你会看到,古邗沟已成了一一条名副其实的“沟”了。沟中水草丛生,泥土淤积。伫立沟旁,遇想联翩。你会联想起隋场帝去扬州看琼花在邗沟乘龙船时的好不威风情景,想到沿岸官员一步三叩头的场面,还有万千百姓遭鱼肉的凄惨情状……奉命作诗

邗沟是古运河的一段,古代运河两岸修筑御道,邗沟一带,绿柳成行。每当寒尽春来,清晨雾霭缭绕,傍晚夕阳西下,万千垂杨临风摇曳,如烟如雾,用“邗沟烟柳”来描绘,充满诗情画意。古今许多文人骚客赋诗吟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康熙六次南巡都经过高邮,高邮贾国维献《万寿无疆诗》、《黄淮永奠赋》,甚合帝意,被召至船上,御试《河堤新柳》七律一首。贾国维不愧一方才俊,虽是当着皇帝老子面的应制之作,却也写得生动自然,饶有情趣,明白晓畅,意境优美,可圈可点:

官堤杨柳逢时发,半是黄匀半绿遮。

弱干未堪春系马,丛条且喜暮藏鸦。

鱼罾渡口沾微雨,茅屋溪门衬晚霞。

最是鸾旗萦绕处,深林摇曳有人家。

因诗升迁

诗人因柳赋诗,贴切生动,。第一句中逢时发的“时”是双关语,既指时令,也暗喻皇帝驾临之“时”,不免当面恭维之嫌,但恭维得不露痕迹。而后面“半是黄匀半绿遮”极写柳色之新,“弱干未堪春系马”极写柳干之柔,都紧扣了题中的一个“新”字,十分逼真贴切。最后一联写龙舟鸾旗色彩缤纷,迎风飘拂,岸边新柳新黄嫩绿,摇曳有致,相映成趣。“深林”二字可以看出,当年河边已不仅仅是岸柳成行,而是绿荫成林,一望无垠。康熙深为嘉许,当即赏赐白银以为养家之资,并令其随行进京。此后贾国维一路春风得意,赐进士,中探花,任翰林院编修、内廷供奉、上书房行走。一次偶然机遇,便得如此恩宠有加,这其中当有杨柳的媒介之功。杨柳装点了高邮的美景,还给高邮人带来如此好运,得到高邮人的青睐就在情理之中了。

遗韵尚存

年运河拓宽取直,在古运河东岸重新开凿了一条27公里长的新河,形成了两河三堤的格局。现存的千米古邗沟已经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沟”了。渡过今运河,你会看到古邗沟一带小桥流水,桃花园、松竹园、梅桂园、银杏园一片醉人的浓绿,依然可见当年的余韵。

历代诗词咏高邮(68)

秋日三首(其一)

秦观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部分来源:周荣池掌上高邮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有哪些什么症状
北京中科医院骗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hexianzx.com/xhxls/2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