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慷慨悲壮的新河史实,助力建设美

新河城两次战事之思

堂阳历史文化研究会王占明

新河县历史上地处北方游牧民族地区与中原汉族中心区域的过渡带上。春秋战国时期,属晋国和赵国的东部边境地区,与齐国、燕国相临。明清以来,又是京畿之地,所以历代县域战事较多,而县城又是兵家必争之地。我县地处九河下梢,西临宁晋泊大陆泽,又位于太行山至泰山一线干旱带,水患旱灾频遭。由于受兵祸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自古以来新河县历经磨难而民性不屈,形成了勤劳勇敢、尚武重义、团结互助、怀土心盛的民风,夫多义士,妇多节烈。忠诚守信、奉献担当的精神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发扬光大。新河的历史就是一部顽强抗争史,可歌可泣。而发生在新河城的两次战事,任凭时光流逝多少年也值得思索、也不能忘却。

?清军破城战

据县志载,明崇祯十一年即年,清军南下,攻克畿辅四十余城。将至新河县时,知县崔贤欲募壮士团练为防御之计,未及招募,城已被围,急集众登城,而东门已破,于危难之时,授命誓与城池共存亡,殉难者甚多。

在明末清军多次南征劫掠过程中,有许多重要城镇不战而得,而在新河这座土质城墙不坚、城内兵民较少的小城,却遭到了顽强抵抗。在守城之战中,新河民众表现出坚贞不屈、血战到底的意志,大难面前方显民之精神。现列几例以飨。

闻清军将至,县民邢若愚率兄弟四人和其叔父一同去县府与崔知县商议拒敌大计,计未施而城已被围。邢家人同知县誓与城俱亡,随集众督战,清军破城后,一同杀入敌军中,殉难者百余人。若愚弟振邦当时未战死,目睹知县与兄弟死之惨状决心报仇,待到夜间,只身潜入敌将帐中,持刀突刺,伤敌将而被杀。

刘文蔚任淮安府通判,当时在家乡新河休养,兵围城急率家人竭力守御,城陷执械与敌巷战,被捕不屈,与族人生员芳誉同死。

赵懋成任韩城县丞,当时在家乡新河城,赵主动请战分守西门,城陷后整理衣冠向北方京城礼拜说“吾可以死矣”,随与族人生员四人同时遇难。

贡生王毓震分守南门,城陷被擒,清兵逼索金帛,毓震切齿大骂“恨不食汝辈肉肯行贿求生耶!”与族人武举、生员等共十六人遇害。

拨贡生张芳声分守东门,冒箭石冲入敌中,与族人生员两人同死。

生员脱烨然系元脱脱丞相孙,子四人侄二人皆为生员,同守城,一门七人同遇难。

武举许冲霞城破于城上杀五敌,而又赶至西门杀四人,终因力竭而死。武举董国琛与族人生员三人大义凛然不屈被杀。

生员宋文丽城陷与妻成对缢死,五子俱投井,三个儿媳自缢,全家十九人同死。族人生员宋龙全家十二人也同死。

石氏程勿忮妻,勿忮守城战死,石氏于刀枪林中哭寻夫尸,清兵皆为之感泣,帮石氏于乱尸中移尸,令氏自辨认。石氏为夫守节孀居四十余年。

郑氏李可畏之妻,年轻貌美,城破后夫妻离散,清兵掳其到兵营,以刀逼欲行奸,郑氏大骂曰:“此头可断,此身不可辱”,遂夺刀自刃而死。

马氏张芳声之妻,芳声守城死难,马氏扶婆母抱一岁儿景杓于乱兵中逃出城。后多年历尽艰辛侍婆送终,养儿成人中武举人,后杓儿擒贼立功,忠勇不愧其父。

宋氏郑位之妻,夫守城死,子被清兵所掳,宋氏背负六岁孙,手抱三岁女逃,追兵将至,情势紧急不能两全,宋氏丢三岁女留六岁孙,冒死急出城,之后多年历经磨难培育孙儿成名。

崇祯十一年十一月发生在新河城的战事,史上最为惨烈,新河人的壮举与忠烈英名,将永载史册。

?解放新河城

年4月28日晚9点,以四分区二十五团的第一连、第二连为主力,县大队、各区中队积极配合,打响了攻打新河县城的战斗。

战斗前,部队在东、西团村集结,作了战前动员,然后急行军按预定时间进入战斗地点。晚9点指挥部发出了攻城信号,西城门、南城门外的战士枪炮齐发。二连利用西城门上的内线关系,用梯子爬上城墙,经过一场速决战,消灭了西城门的守敌,然后打开西城门。战士们攻占了北街,包围了炮楼,同时强固工事,将民房户与户连通。当二连正与敌激战时,攻打南城门的一连遇到敌人较强火力的顽固抵抗,城门几攻未克。原计划攻打东门的冀特区中队,因中途与敌遭遇,未能按时赶到投入战斗,给把守东门的敌人以增持南门、西门的机会。敌调集东门上的伪军,由东街绕道南街到西街,占领了控制西门的制高点,架上机枪,封锁已打开的西门,并驱使伪军强行将西门关闭。天将黎明时,战局向不利方向发展,部队撤退。正在这时,掩护部队撤退的机枪发生了故障,而撤退必须经过的西街北口又被敌人严密封锁起来,战士们只能一面还击、一面趁敌换子弹梭的间隙,三三五五冲过街口翻越城墙,撤到城外。二连一排的30名战士,因没接到撤退命令,被敌人围困在北街陈家胡同,除战士田长锁、刘洪彬冲出敌人包围外,其余28名战士当场被杀害,尸体被投入枯井中。攻城战斗结束后,继续集结力量,将新河县城封锁包围,等待战机,全歼顽敌。5月2日,经过一场激烈的伏击战,新河县全境解放。5月7日,全县党政军民在城内举行了新河县解放庆祝大会,会后安葬了为解放新河城而英勇牺牲的烈士。

28名战士为解放新河城付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们本来有生的机会,有选择撤离的理由,虽身处险境,但没接到上级命令就坚守阵地,其勇其忠,日月可鉴!

?探究之思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湮没了荒城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每当听到《历史的天空》这首熟悉的歌曲,便会想到新河城的战事。对忠烈壮举感动之余,也会引发一些思问。

思问之一:为什么有众多壮士奋勇拒敌,且殉难者多为科举文武之人?

据县史资料记载,带领群众英勇抗敌冲锋陷阵的,多数之人是本县贡生、生员等文人和武举武生。一是受历代英雄传承的精神激励作用,在灾难面前忠勇担当、奉献报国,众心成铁壁!战国节侠田光、三国名将颜良、明朝武略将军赵胜等一批慷慨悲歌之士,一脉相承的精神深入民心,构筑了新河人的群体性格特点。所以,这些民众勇于守城保家卫国。二是明朝得科举功名得人受儒家传统文化价值观影响较深,崇尚节义。另外,新河人本性实在忠厚,他们受到了一些恩惠,尽管俸禄不多,但知恩图报,感恩心重,危难之际敢于以身报国。在外地任职的官员回家乡偶遇强敌来犯,虽不在其位,也能不辱其职,持大义而为。

思问之二:为什么清朝的县志对明朝的忠节烈士予以列传昭彰?

新河县康熙县志、雍正县志和光绪县志,都把明崇祯十一年新河守城死难者作为忠节烈士对待,编入史志以彰其节义。雍正年间,新河县志还曾专门建立忠节祠。清军破城战时,和守城的明朝壮士互为敌人。改朝换代之后,当政者依然认为那些为明朝尽忠的勇士精神可敬,这是浩然正气,应当传承以励后人,这在当时以文字狱著称的清朝,是极其罕见的!历朝历人文精神薪火相传的重要原因。

思问之三:我们应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解放新河城的烈士?

解放新河城战斗中牺牲的28名战士,他们都是普通士兵,为了新河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是新河人民心目中的英雄,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但是,今天新河现有的资料却找不到一个烈士的姓名,看不到一块碑牌,没有一处供人们纪念凭吊的场所。看到年前守城的忠烈英名在旧志中赫然在目,面对28名革命烈士,我们感到汗颜!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对待这些英烈,忘掉的不仅仅是一段历史,还有新河的尊严!

新河史上地瘠民贫,先辈没有给我们留下多少物质财富,但却留下了最为宝贵的遗产——忠信担当,奉献报国的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以董振堂吴子林为代表的英雄群体又进一步发扬光大,这是当今新河引以为荣的红色名片。发展经济脱贫致富是我县的第一要务。资源、资金、人才、技术等都是影响发展的重要因素,但都不是根本因素,人的精神意志品质才是决定因素。其它一些要素通过努力都是可以引进的,但人的精神是不能引进的,要靠我们自己去传承发扬。先烈们高尚的意志品质和奋斗牺牲精神,永远是我们建设新河的强大精神动力。纪念英烈,弘扬精神,开创未来,新河幸甚.

年7月10日

王占明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善行天下
招聘(竞价)主管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hexianzx.com/xhxls/3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