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代皇帝,康熙是他的年号。他姓爱新觉罗氏,名玄烨(-),八岁登基,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
康熙与石景山的往事有三:一曰康熙赞扬海岫,二曰康熙命名永定河,三曰康熙讴歌石景山。
康熙赞扬海岫
“山前的鬼王,山后的魔王。”这是流传在京西的一句俗语,说的是双泉山之阳有鬼王塔,山之阴有魔王塔。如今,魔王塔尚存,鬼王塔已拆除,仅存遗址。鬼王系指桂芳林岫禅师,亦称海岫,《五灯全书》载其事迹。他生于明万历四十七年(),自幼在保定府观音庵出家,后移居京城,康熙年间禅修于宝珠洞,戒行超众,深得康熙皇帝器重。康熙十七年(),圣感寺(今香界寺)修葺完毕,康熙命其任圣感寺第一代住持。海岫系临济宗三十三世,时人以鬼王菩萨相称。康熙在《御制圣感寺碑文》中,对海岫有过极高的评价,碑文说:寺僧海岫,笃实持躬,勤劳砥行。箪瓢布纳,林中不演三车;瓦钵芒鞋,胸次时虔五戒。十载经营,重新殿庑;六时功课,继广门庭。遂使清宵梵呗,萧疏尽入寒空;向晓钟声,飒沓仍随秋雨。浮屠之传,于斯无愧。意思是说:僧人海岫,为人忠诚,自我约束,不怕劳苦,品德高尚。他起居极其简单,身穿粗布衣服,生活不奢侈;吃饭用的碗是陶制品,脚上穿的鞋是草鞋,他心里念念不忘是五条戒律: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经过十年苦心经营,将殿宇重修一新。每天都有僧人在寺内做功课,继而扩大寺庙的影响。即便在清净的夜晚,殿堂内仍不时发出诵经的声音,这声音持续不断,飘向夜空。拂晓的钟声敲响了,伴随着秋雨的飒飒之声,真是美妙极了。如果说海岫是佛教教义的忠实传播者,当是当之无愧的。康熙《御制圣感寺碑文》之后,意犹未,又赋赋诗一首,诗曰:翛然老纳净尘缘,台殿参差起瑞烟。驯鸽檐前应受戒,游鳞花下亦参禅。康熙二十五年(),海岫圆寂,康熙极为悲痛,“仍赐白金为殡资,其徒寂印,奉师全身。”关于他的葬地,《五灯全书》说“塔于后山广禧寺之前”。所谓“后山”是指宝珠洞以北的山;所谓“广禧寺”,系指位于满井村的一座寺院,明代太监韦童创建。“广禧寺之前”只是大概的位置,具体位置在广禧寺之西百米许,当地俗称鬼王坟。年破除迷信,将鬼王塔拆除,塔基下有口古井,附近有11株柏树遗存。康熙命名永定河
康熙命名永定河,与于成龙有关。清代有两位于成龙,同朝为官。老于成龙,,山西永宁人;小于成龙,辽宁盖平人。本文介绍的是“小于成龙”。杨庄小于成龙墓老照片(现农委所在地)
于成龙生于崇德三年()七月初五日,字振甲,奉天盖平(今辽宁营口南盖州)人。康熙二十年(),老于成龙向皇上推荐小于成龙任江宁知府,当上江宁知府的于成龙不负老于成龙的厚望,更加清节自爱,为民请命,敢于和制府据理力争,澄清土地赋税,狠狠地打击不法豪强势力,声名鹊起。老于成龙“愈益重之”,也引起康熙的重视。康熙三十一年(),钦命于成龙为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出任河道总督。当时,淮扬两河水灾严重,他历时三年,终于把淮扬地区河道稳定下来,民获耕稼,为日后治理永定河积累了经验。康熙三十七年()二月,浑河泛涨,淹没旗下及民人庄田。康熙皇帝当机立断,于二月二十五日命于成龙疏治浑河。于成龙查勘浑河河道,决定加固石景山、卢沟桥段旧堤的同时,对卢沟桥以下河段进行大规模治理,既筑河堤,又浚河床,治水的同时注意治沙,并注重上、中、下游全程治理,改变以往历朝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面。他亲临河边指挥,监督河工挑新河。新河自卢沟桥至永清的朱家庄,汇狼城河,注西沽入海,当年五月大功告成。七月二十一日,于成龙疏请,将浑河命名为永定河,康熙皇帝斟酌再三,将浑河赐名永定河,同时敕封永定河神。《石渠馀记》记载:“康熙三十七年,由良乡之张家庄至东安之郎神河重开一道,束以南北场地,由固安、永清之北,引流直出柳岔口三角淀,以达西沽,赐名永定河。此康熙中年以后总河于成龙所改之道也。”显然,于成龙提议、康熙皇帝赐名的“永定河”,是针对旧名“无定河”而反其意命名的,企盼浑河从此安平,不再泛滥,寄托着永远安流、造福人民的美好愿望。这次治理后,卢沟桥以下新筑余里的南北大堤,连接旧堤石卢段,有效地遏制了永定河下游经常性摆动河道,京城免受永定河水泛滥之苦,畿下民田颇多受益,百姓交口称赞,永定河平静了25年,40年之内基本没有改道。《清史稿》卷《河渠志三?永定河》亦云:“巡抚于成龙疏筑兼施,自良乡老君堂旧河口起,迳固安北十里铺、永清东南朱家庄,会东安狼城河,出霸州柳岔口、三角淀,达西沽入海。浚河百四十五里,筑南、北堤百八十里,赐名永定。自是浑河改注东北,无迁徙者垂四十年”。可见于成龙治理永定河初见成效,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拉开了清朝大规模治理永定河的序幕,在永定河水利史上留下了鲜明而浓重的一笔。加之永定河也由于成龙提名、康熙赐名,这个美名一直沿用至今。永定河水利史上,将始终记载着这位治河功臣的大名。于成龙去世后,康熙赐葬永定河东岸的杨庄,并御制碑文,让这位治理永定河的英雄长眠在他曾工作过的地方。小于成龙墓志盖拓片康熙讴歌石景山京西登高望远的最佳处,是位于永定河东岸的石景山。康熙曾登临石景山,并留下三首诗。这三首诗,抒情言志。气魄宏大、文辞隽美,颇值一读。其一:石景山东望车书混一业无穷,井邑山川今古同。地镇崚嶒标异秀,凤城遥在白云中。该诗立意深远,抒发了一代天子的理想和抱负。起句“车书混一业无穷”便十分突兀,给人以气吞万象之感。在康熙眼里,登石景山东望所看见的,不是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而是车同轨、书同文、天下一统的大好河山。村、镇、山、川,代代相同,并没有什么两样,但是,江山社稷的主人却不同了。此时此刻,康熙一定想到了为大清王朝奠定基业的列祖列宗,横扫明王朝前赴后继的悲壮历程。如今,有清一统的大好河山,握在康熙手中,他是多么自毫啊!首联两句直抒胸臆之后,后两句写景:石景山怪石嶙峋,高峻挺拔,真是奇彩异秀。站在山上向东望去,雄伟的京城在白云中隐约可见。昔日秦穆公女吹箫,凤降其城,因称为丹凤城,后泛称帝王所居之京城为凤城,康熙帝登石景山而遥望皇都,胸中定会激起万丈豪情:我要继承列祖列宗遗志,奋发图强,使大清江山永固,让亿万黎民安康,再创“贞观盛世”!其二:驻跸石景山驻跸荒亭日欲斜,潺湲石溜滴云霞。鸾旗飘动连香草,龙骑骖驔映野花。岩洞幽深无鸟迹,峰崖高处有人家。青山绿水谁能识,怀古登临玩物华。 前三联六句都是最后一联“青山绿水谁能识,怀古登临玩物华”的铺垫:荒废的亭阁,石间的流水,使整日在宫中日理万机的天子吸到了新鲜空气,领会到了石景山的“野趣”,而幽深的岩洞和峰岩高处的人家,又使被称为“燕都第一仙山”的石景山增加了几分神秘。但是,有多少人能真正领略青山绿水的情趣呢?又有几人能体会作为一国之君的康熙此时此刻心之所系呢?登山临水,观赏景致,不是为赏玩其外表的美,因为这是人人都可感受到的。康熙更有深意在焉,他为的是通过怀古观今,要把历史的兴衰,演变借鉴于自己治国兴邦的大业之中,重整河山,大展宏图。这才是康熙此诗的意旨所在!其三:石景山望浑河石景遥连汉,浑河似带流。沧波日滚滚,浩淼接皇州。 首句写石景山之高,高可与九霄相连;次句写浑河之美,美如玉带一样奔流。后两句以浓重的笔墨描绘浑河波涛滚滚,日夜奔腾,浩浩荡荡,直向京师大地。从字面上看,浑河确实壮观,令人感叹。但是,康熙只是在描写浑河的壮观吗?非也!他从浑河日夜不息的奔腾中想到了祸及百姓、殃及京都的水患。“浩淼接皇州”一句中的“接”字,十分重要,既可以理解为“连接”,浑河把石景山与皇都连在一起,使石景山与皇都浑然一体;还可以理解为“挨近”“接近”,那么,这个“接”字已警示给我们浑河虽然很美,但却潜在着巨大危害。读到此处,心头不禁为之一惊:康熙观浑河而想到了水患,并已开始谋划如何根治浑河了。联想到康熙帝后来为根治浑河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对《石景山望浑河》这首诗的理解就会更深刻了。来源:百名历史名人与石景山作者:双塔邨人
《海石丰杂谈》投稿邮箱:haishifengzatan
.北京看白癜风一般多少钱治白癜风乌鲁木齐哪家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