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小池塘曾是元代漕运要道
通州之所以称为通州,与大运河的开发和利用有关。明末史地学家顾祖禹说,通州是取漕运通济而名。说起通州的漕运,人们自然会想起悠悠大运河、辽阔的湖淀以及凉水河、温榆河等诸多河流,其中还有一条不得不提的河叫金口新河,亦发挥着重要的漕运功能,这条河曾经“递来江南诸物,海运至大都”。明朝初期,金口新河停用。如今,当人们踏着古人勤劳智慧的足迹,来到台湖镇新河村,欣赏着元代金口新河的残余遗迹,怎能想象当年10万人用铁锸掘土、以扁担挑泥的修河场面,还有那翩翩风帆声声桨和滚滚轮涸的情景?这真实的河道残迹,这古老的村庄,述说着金口新河的历史,宣讲着通州渊远流长的运河文化。今天记者就带您寻访金口新河的河道遗迹,走进新河村看看药王庙前那两棵经历了五个多世纪风雨的古槐。
■寻访河流故道仅剩一段长约米池塘从梨园出发,沿云景东路一直南行至九德路,在九德路与潞西路交叉路口右转,过新河大桥再行驶约米,就到了台湖镇新河村。“金口新河?看见这排房子了吗?就是这里!前面还有个池塘。”循着一个村民手指的方向,只看到一条街道,都是红砖瓦房。沿街一直往里走,是一个不大的水塘,塘边杂草丛生,塘内有鱼。经过运河文化研究专家周良确认,这就是金口新河的故道:一段长约米,没头没尾的“死水”,还有一间间整齐的民房。
■讲述10万民夫齐修新河道解决大都城漕运问题据周良介绍,元代,南方的粮食等物资要经京杭大运河运至通州,再经过通惠河和坝河转运往大都城,后来经常下大雨和发洪水致使通惠河和坝河淤塞,治淤一时难以见效,两河都不能行船了。当时,如果用大车陆路运输,不仅运量少而且运费高,朝廷为解决大都城漕运问题,于是开修金口新河。金口新河就是为了“接引海运至大都城内输纳”,在元顺帝至正二年二月,征调民夫10万人兴修金口新河,当年十月竣工,轰动朝野。金口新河自北京城永定河左岸金口处导引河水向东南流,至通州台湖镇新河村入漷河,因金口新河汇入,所以漷河又称新河。河口处建新河村村名自清代沿用至今
新河村就是以金口新河命名。据《通州漕运》中记载,金口新河在台湖镇新河村入漷河,这里是金口新河河口,于河口处建村,故名新河村。元初,大兴府尹郭汝梅曾出资在新河村附近建有一座“天津桥”,横跨在漷河上,这里是天津一带商旅出入大都的陆路要津,朝廷于此还设有征税机构。当年,水陆过往客商常在此住店歇息,该地以此命名新河店。明代初期,这里建了村级政权称新河里,到了清代简称新河村,一直沿用至今。
■回忆清末民初通州约有寺庙处新河村的历史悠久,除了金口新河的遗迹,村里的药王庙庙会也在附近百多个村子中远近闻名。根据《通州志》不完全统计,清末民初,通州约有寺庙处。到了民国初年,通州的庙宇曾经遭受一次反对迷信,拉毁佛像行动的劫难。之后,除少数寺庙因火灾或其他原因遭到毁坏外,大多数寺庙被改作校舍。当年,通州的药王庙有很多,药王是中国民间对古代名医的尊称,其中著名的有春秋时期的扁鹊,东汉邳彤,唐代的孙思邈等。后世这些名医不断被神化,被不同地区的民间奉之为药王,并设庙祭祀,统称为药王庙。新河村有个药王庙远近村民争相赶庙会新河村的药王庙不大,是一个二进的院落,建筑级别比较高,正殿前的汉白玉栏杆尤为精美。虽然占地面积不大,但是庙里的香火很旺,尤其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一的药王庙庙会非常热闹,附近十里八乡的百姓在这一天纷纷前来赴会。“要说当年药王庙庙会,那可是人山人海,比过年还热闹,有搭台演戏的、拉洋片的、耍猴的、吹糖人的等等,卖货的也多,各种农具、布匹、时令果蔬、小吃一应俱全……”说起庙会,新河村年过七旬的老苏立刻打开了话匣子,他说那时候住在张家湾的后生走路都要赶来赴庙会。年庙被拆旧址建新河小学药王庙庙会延续了大约两三百年,一直持续到年,之后,所有的庙会都取消了。解放前,新河小学就占用了药王庙的偏殿作为校址,待到年,药王庙被拆除,新河小学在其旧址新建,一直沿用至80年代。如今,昔日的药王庙、新河小学都不在了,只剩下正殿前的两棵历经沧桑的大槐树依旧在原地静默着。多岁大槐树见证药王庙兴衰
“这两棵大槐树都多年了,是国家二级古树,看!树干大部分都空了,但还是枝繁叶茂。”老姚家的儿媳妇说,自从她嫁到新河村,这两棵古槐就在自家院子里,听老人说过这里早先是个药王庙,而这两棵槐树的树干在80年代就已经空了,如今村子要搬迁改造了,她十分舍不得,“将来无论搬到哪儿,我也会回来看看,还得告诉孩子们,找到了这两棵大槐树就到了我们新河村的家。”
■有此一说《二进宫》禁演的由来话说新河村的药王庙庙会非常热闹,戏台上,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精彩纷呈。可这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有一出戏是禁演的,这出戏就是《二进宫》。《二进宫》说的是明朝中晚期在宫廷发生的一场权利斗争,戏中的太师李良利用太子年幼,欲篡夺大权。李良本是戏中人,可是当时新河村有一个姓李的大户人家,与明朝万历皇帝的生母李太后同宗,在新河村很有势力,他们认为戏中的李良指的就是李太后的父亲李伟。李家人认为这出戏辱骂了李家先人,所以坚决不让演。
这里是通州时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