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活拍成一部部电影,
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人生的导演。
——余舟
ONE
初来乍到
被广州的热情所感染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
终于在今年7月的某一天,我便踏上了由武汉开往广州的火车,投奔到了四航院,也算是结束了20余载读“万卷书”的日子。而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广州热情似火的骄阳,一团团的热气拥抱得让人无法呼吸,我在四航院的新生活也在这样火热的氛围中拉开了序幕。
我自己是一个非常爱旅行和记录旅途风景的人,等到若干年后,还有可供回首的影像,也属于“日记”的一种形式。当然,除了照片,也可以把它变成微电影、videoblog的形式(简称:vlog视频博客),这样比照片更有仪式感和感染力。来到广州后,第一站必然要去网红景点——广州塔打卡。说起广州塔的英文翻译,我问了一下同行的友伴,为什么英文名不用“GuangzhouTower”?她解释道,是因为“Guangzhou”这个名称在西文语境中比较陌生,发音也比较别扭。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对外开放通商历史中,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源和起点,广州被世人所认识的英文名称一直是“Canton”。“Canton”既指广州,也指广东,广东话、广州人、广东人在英文中都是“Cantonese”,让我长知识了。
▲广州塔
CantonTower
TWO
第二故乡
武汉,每天都不一样
除了广州的火热,还有另外一个燥热的城市——武汉,这座城市让人既爱又恨。有人调侃说:人生就像光谷广场,跑到哪里都有出口;生活就像长江隧道,开进去就不能调头;爱情就像白沙洲大桥,顺时激情四射,堵时撕心裂肺;事业就像中南路口,总有红灯在你面前,闯吧,没胆量,不闯吧,憋屈…理想就像市政府,听说过,也路过,却从来没进去过,但是理想还是要拼尽全力实现的,否则就是空想了。所以说:跑遍了武汉,就看透了人生!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嘈点太多”的城市,我们却深爱着它,甚至不舍得让任何人贬低它。
在武汉,可以拍照摄影的地方很多,如:汉阳造、古德寺、楚河、武汉大学的樱花季、江滩等,都是十分出片的景别。
▲武大樱花
SakuraofWuHanUniversity
武汉,地处长江黄金水道与京广铁路大动脉的十字交汇点,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其交通运输十分发达,到处都在挖、修、补、建、拆。口号更是:武汉,每天都不一样。可能你一两周没去那个地方,你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7号线
Line7
言归正传,由于武汉人口众多,其交通是否便利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座城市的生命力。截至年9月,武汉地铁运营线路共有9条,基本涵盖了武汉三镇的所有区域,换乘十分便利。其中,在7号线上,每一站都会根据本区域的文化特色形成了不同的站点风格。
▲新河街地铁站
XinheSt.station
THREE
天府之国
巴山夜雨,蜀道难行
对于四川的印象,是十分美好的,因为那里的生活节奏没有广州的快速,没有武汉的凶猛,而是润物细无声般的缓慢、给人一种久违的宁静和闲适。还有就是它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培育了它与众不同的人文气息。远离成都市,深入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朴头乡梭罗沟的境内,来到毕棚沟,它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完美的自然生态景观、优良的生态环境著称。这是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浓绿的树,深红的叶,青蓝的湖,湛蓝的天,纯白的雪;这是个多姿多彩世界,险峻奇峰,一道冰川,人间寺庙。
▲毕棚沟
Bipenggou
来到成都平原,又称川西平原,虽然不比毕棚沟里的山色倩影,然而这里的广阔冲积平原,形成了水渠纵横,物产富饶,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傍晚将近的时候,逆光看去,一派雄浑壮阔的场景映入眼帘,不由得感叹一地两景的天壤之别。
▲川西平原
ChengduPlain
FOUR
海定波宁
市公院华东分院的所属地
宁波属于典型的江南水乡兼海港城市,是中国大运河南端出海口、“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始发港。在这里,宁波奉化是市政公路设计院华东分院的所在地。这里气候四季分明,与武汉无差,唯一差别就是没有武汉那样极端的天气,一天有四季的随机切换模式。
我是今年7月底来到华东分院工作的,给我的感受就是江浙一带委婉流转的天然水乡风貌。自然,这里可以拍摄的场景更加丰富多样,著名的横店影视基地就在浙江金华,与宁波也是比较近的,遗憾就是还没有时机过去一领风采。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高饱和度系列
mo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植被相对比较丰富,色相分明,品种繁多。可以拍摄的素材也很丰富,平时也会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一些作品,那就浅谈一下自己的心得吧。譬如当你在拍摄植物时,可以多尝试俯、仰、平视,感受每一个角度所表现的构图张力,因为同一个景物,拍摄角度的不同给人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正如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言。除了角度,光影的捕捉也尤为重要。因为光线在摄影中起到塑造被摄物质感、形体的作用,如果被摄物是人,也起到塑造性格、神态、情绪等作用。光影的变幻能够营造空间气氛、渲染环境,增加空间的深度感,体现人情味、自然味,增强空间的动态感、流动性。
好了,说到这,已经是洋洋洒洒千余字了,主要谈了一下自己感受最深旅游城市的风土人情,也浅谈了自己对于摄影的一些感悟,永远面向充满阳光的方向,不要停止思考,追光吧,少年!
我就是本期的四航院追光少年——余舟,我为自己代言!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低饱和度系列
more+
科普中心
监视器
螺纹钢肌理
科普馆
专栏策划:四航院新媒体中心
图文提供:余舟
执行编辑:余舟
责任编辑:晏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