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公眾號
第27篇推送
這篇推送
將簡略介紹一下天津的河海風光
以及河海文化
我總覺得
一座城市
或者一個地方
只要有江河湖海
就顯得很有靈性
河北秦皇島北戴河渤海
寧夏中衛沙坡頭黃河
台灣南投日月潭
浙江舟山朱家尖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
我每去到一個地方
總想看看這邊
最具代表性的“水”
不知道是否因為我是所謂的“水命”
我看到水
冥冥之中覺得特別親切
雲南西雙版納瀾滄江
雲南大理洱海
重慶嘉陵江
湖北武漢東湖
遼寧阜新細河
話說
“九河下梢天津衛
三道浮橋兩道關”
天津市境內
有豐富的水系
並且濱海新區那邊還臨著渤海灣
天津也因為這些“水”
多了幾分靈動
天津主城區主要河流示意圖
(圖片來自高德地圖APP,經作者標註)
我在騎車的時候
特別喜歡選擇沿河的道路
有一種別樣的美感
海河
海河邊的父與子
提起天津
很多人第一印象
就能聯想到海河
天津中心城區的河西區、河東區、河北區
就是以海河為方位進行命名的
子牙河與北運河的交匯處
“海河”可以指整個海河水系
這是華北平原最主要的河流系統;
同時,也可以狹義指單條的海河
從天津市內子牙河與南運河的交匯處開始
正式叫做“海河”
並最終在濱海新區匯入渤海
“三岔河口”子牙河與南運河交匯處
在歷史意義上
天津的“三岔河口”
是天津老城發源的地方
“三岔河口”石碑
“三岔河口”
原先是天津海河的起始處
由子牙河、北運河與南運河三河交匯
後來由於河道的改變
子牙、北運河的交匯處與南運河有了一定的距離
天石舫
“天津之眼”摩天輪
現在三岔河口一帶
最有名的景觀
要數岸邊的天石舫
以及橫跨永樂橋上
唯一一座建在橋上的摩天輪
“天津之眼”
獅子林橋
獅子林橋旁的望海樓
海河上
有數量龐大的橋樑
並且許多橋樑背後
都有一些歷史文化信息
比如這座獅子林橋旁的“望海樓”教堂
就是歷史上“天津教案”的發生地
當然,現在的建築
已經是第三次重建了
金湯橋
金湯橋旁的解放雕像
位於古文化街附近的玻璃橋“金湯橋”
是平津戰役的重要見證
解放天津的時候
河兩岸的解放軍就是在這座金湯橋上
勝利會師
解放橋
解放橋是天津最有名的“開啟式橋樑”
位於解放北路的盡頭
從天津站前廣場出來
第一眼就能看到世紀鐘與這座解放橋
每逢重要節慶日
解放橋都會開啟
仿佛一場全民的盛宴
北營門橋
北營門橋
位於海河與新開河的交匯處
“耳閘”的附近
金剛橋
金剛橋
位於天津老城的東北角附近
附近就是古文化街
李公樓橋
劉莊橋
直沽橋
金阜橋
國泰橋
海河上的橋樑
不僅溝通了海河兩岸的交通
也成為了海河遊覽的一個亮點
?
海河兩岸的風景也十分有趣
海河西岸的水閘
海河東岸的八仙雕像
天津站
天津站就在海河的東岸
最開始叫“東站”
對面就是津灣廣場
可能許多人來天津的第一印象
就是天津站河段的海河了
海河遊船
大直沽牌樓
大直沽馬三立雕像
大直沽駱玉笙雕像
海河邊的大爺
北安橋附近的海河岸邊
海河邊的建築
三岔河口“引灤入津”紀念碑
天津雖然有豐富的水系
但由於地勢、污染等問題
以前的天津人喝的是苦鹹水
天津是個缺水的城市
上世紀八十年代
從唐山境內的灤河引水入津
才逐步解決了天津缺水的問題
霧霾天的海河
海河岸邊我的自行車
海河上的獨木舟訓練
冬日冰封的海河
天津河海文化
——媽祖文化
天津擁有豐富的民間信仰
最有名的要數“媽祖信仰”
“媽祖娘娘”本名林默
相傳是宋代福建莆田人
後來演化海上的守護神
媽祖娘娘
媽祖信仰主要集中在中國東南沿海地區
天津作為北方城市
也是因為海運與漕運
才為這個地方帶來了海洋氣息的媽祖信仰
“天妃宮”遺址
“天妃宮”遺址位於
天津市河東區的大直沽
“天妃宮”建於元代
是天津最古老的媽祖廟宇
後來八國聯軍侵華時期毀於戰火
“天妃宮”遺址媽祖娘娘雕像
同時
大直沽也是天津最早的聚落
“先有大直沽鹽糧兵屯,
後有天津衛干戈拱北”
天后宮的牌樓
位於古文化街內的天后宮
原先為“小直沽媽祖廟”
現在仍然是香火旺盛的廟宇
天后宮鼓樓
天后宮良緣閣
天后宮已經從最開始
祈求出海平安的單一廟宇
轉變為天津民間信仰的集合地
王三奶奶
白老太太
挑水哥哥
……
天后宮建築瓦片
天后宮建築瓦片近景
天后宮古文化街瓷磚畫
天后宮海河沿岸瓷磚畫
天后宮
天后宮皇會模型
現藏於天后宮
以天后宮為中心
各種皇會、廟會
也成為當時天津市民的文化活動
“娃娃大哥”泥塑
現藏於天津博物館
天津天后宮最有名的信仰活動
要數求子信仰的“拴娃娃”
祭拜完媽祖娘娘之後
從廟內拿走一個泥塑的“娃娃大哥”的模型
回到家中供奉
傳說這樣會利於家族興旺
“娃娃大哥”各年齡階段形象
現藏於天后宮
所以舊時的天津
即使是家裡第一個孩子
由於有“娃娃大哥”的存在
也要被叫做“二哥”
隨著年齡的增長
還要為娃娃大哥更換形象
古文化街媽祖雕像
現在
媽祖信仰已經成為天津文化的一部分
在天津市內有很多的媽祖雕像
泥人張“蓮年有餘”
天津剪紙-楊柳青年畫蓮連年有餘”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種河海文化的熏陶
天津最有名的民間藝術形象
就是一個大胖娃娃
抱著一條大紅魚
“蓮年有餘”
北運河
北運河沿岸
天津境內有兩條運河
靠近北面的那一條叫做北運河
是京杭大運河的北部重要組成部分
北運河沿岸
桃花堤公園壁畫
北運河古稱“潞水”
從北京發源
途徑香河、武清
在天津市紅橋區一帶與子牙河匯合
開始成為海河的主幹河道
北運河沿岸桃花堤
北運河南岸的桃花堤
是春天很理想的賞花地
在那附近還有著名的北洋大學舊址
現在是河北工業大學的校區
北運河公園對面的河岸
北運河沿岸
北運河的西岸
有一片狹長的“北運河公園”
是鬧市中一片比較清閒的去處
北運河天穆河段橋樑
北運河沿岸
北運河沿岸
南運河
南運河
天津市境內南面的那條運河
叫南運河
也是隋唐南北運河
以及元代以後京杭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
“京杭大運河”文物保護單位碑
世界文化遺產運河界碑
南運河河段的許多地方
都有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以及遺產界碑
大運河已經與天津融為一體
南運河西青曹莊河段
天津市西青區楊柳青南運河河岸雕像
天津市西青區楊柳青世界文化遺產石刻
南運河在天津段通向楊柳青那邊
我去石家大院的時候
也順便觀賞了南運河
南運河“天子渡津”遺址公園
南運河明成祖朱棣雕像
天津這座城市的興建
就與明成祖朱棣有密切的關係
當初朱棣就是在這附近跨過南運河南下
發起靖難之役奪取王位
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公元年12月23日)
将此地定名为天津
取“天子渡津”之意
天津也是中國唯一有確切建城日期記載的城市
南運河沿岸
南運河
南運河沿岸
南運河沿岸
南運河沿岸我的自行車
子牙河
子牙河
子牙河是海河另一條重要的支流
是原來滄州鹽場的食鹽運輸通道
子牙河大紅橋
大紅橋是子牙河上最著名的一座鐵橋
天津市紅橋區
就是以這座橋命名的
大紅橋北側廢舊橋墩
大紅橋南側廢舊橋墩
大紅橋的南北兩邊各有兩座廢棄的橋墩
至今不知道為什麼會遺留
北面就是建在子牙河邊的天津西站
據說郭德綱老師小時候就住在大紅橋附近
子牙河西河橋
子牙河沿岸
子牙河沿岸垂釣的人
新開河
新開河沿岸
新開河是一條小河
從海河的耳閘發源
應該是上世紀為緩解海河的汛期壓力
而新開鑿的有一條河流
新開河鐵路線
新開河天津北站河段
有幾條鐵路線
經常有綠皮車從河上經過
新開河小木橋
新開河小木橋
新開河沿岸的人非常少
非常適合騎行
會一直通向東麗那邊
新開河
新開河
新開河
永定新河
永定新河大橋
永定新河沿岸
永定新河主要在北辰區那邊
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新開挖的河流
分流海河的流段壓力
薊運河
寧河薊運河光明橋
寧河薊運河沿岸
薊運河流經薊州
因此得名
薊運河途徑薊州、寶坻,並在寧河流入渤海
由於薊運河距離市內較遠
我去得並不多
水庫
薊州三八水庫
薊州有許多的水庫
最有名的要數“于橋水庫”
不過我還沒去過
薊州豐富的水庫保證了天津市區的用水
湖
天津水上公園湖泊
天津缺乏比較廣大的著名湖泊
不過許多小湖泊周邊都建成公園
比如天津最著名的水上公園
北塘古鎮
北塘古鎮城墻
北塘古鎮城門
北塘古鎮
是明成祖朱棣時期就興建的衛城
起著保衛堅守的作用
北塘古鎮雙壘砲台
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
北塘軍民就與敵人展開殊死搏鬥
最終失敗
北塘鎮以及砲台都被毀
北塘古鎮
“一個北塘鎮
半部晚清史”
現在北塘古鎮已經被重建
但是人氣已經大不如前
北塘古鎮晾曬的魚乾
北塘蝦醬
北塘距離海邊非常近
食物以河鮮海鮮為主
最有名的要數“北塘蝦醬”
濱海海洋博物館
國家海洋博物館
位於中新生態城的國家海洋博物館
也給天津這座城市
增添了海洋文化的氣息
國家海洋博物館場外展覽
國家海洋博物館退役軍艦
國家海洋博物館
海洋文明、海洋生物、海洋環境……
到這裡參觀
真的很開眼界
就是有點太遠了
就還海邊
海洋古生物化石
“津沽棒”大樓
“濱海新區”
由原來的塘沽、漢沽、大港組成
但我去的比較少
今後還要再多去看一看
寫在最後
小時候的我
總覺得天津的海邊不好玩
去個海灘也得去附近的秦皇島北戴河
後來上地理課
才知道天津的海灘是泥質海灘
不是適合遊玩的沙質海灘
作為一個生長在天津市區的人
我覺得天津市內的人有一些“大陸向”的文化傾向
但是
我們的飲食、信仰、文化、歷史
卻又深深受著漕運、河流以及大海的影響
“借錢吃海貨,不算不會過”
真的,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
天津的江河湖海
還有很多需要探索的地方
這是很“水”的一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