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的天空,一点一点泛上月白的浅亮,慢慢拖上微微的红晕,又在极短的时间内渲洇开,晨风中轻轻吐出第一朵初夏的云彩。晨曦中的这一刻,湿地的水色搅和上天光,轻轻拥住天空无际的湛蓝,一片片、一星星的浮萍,跳跃在清晨几线金色的光芒中。天光水色交织成一片,云贵高原上,竟然也有这躲进角落的梦里水乡。
看着这一片烟波浩渺的水面,让人联想到年前的“蔓海秋风”景象。当时这里还叫濯缨湖,由西至东长20余里、宽10多里的水面“一望芦苇浸波,产鱼虾、芹荇、菱角,土人亦资以为利。”多年集聚下的腐朽芦苇沉在水中盘根错节,竟能让人行走,有人用一丈五(5米)的竹竿插入水中,还不见底。雨季来临,湖水猛涨,淹没湖畔田地,成为水患。每到秋天,一片萧瑟,这就是会泽十景之一“蔓海秋风”的本意。估计正是因为如此,会泽人才编出文昌爷爷用煮稀豆粉的大锅罩住九条恶龙的故事,把金钟山和蔓海联系起来,寄予着治理水患的美好愿望。直到有一天,湖边来了一位穿四品官服的人,这一切才开始发生改变。这位叫黄士杰的东川知府,带领乡民开挖了左、中、右三条河,泄蔓海之水入以礼河,开垦种田。并以火烧、培土、鼓风、施肥等方式,实施蔓海湿地治理和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治理效果立竿见影,数年之间,屡获丰收。人们才明白,降住蛟龙的不是文昌而是知府大人,祖祖辈辈的会泽人就这样一边吃着稀豆粉,一边讲着“文昌伏龙”的故事,让子子孙孙都记住了曾经的蔓海和黄士杰。古代修水利的官员总是能青史留名,如今的“中河”“边河”早已经成为地名。行走在中河村柳树成荫的河堤上,空气中总有种湿润的味儿,是这一片湿地泥土的潮气,混合着野草和树叶的芳香,也许还夹杂上茁壮秧苗的青气,弥漫在会泽这片土地的空气里,几乎能够停滞住初夏轻盈的脚步。乾隆二十一年(年),也就是在黄士杰之后27年,又一位水利专家出身的东川知府开挖了新河,通过挖深河面,垒高河堤,引以礼河水灌溉会泽坝子,“从此水乡永远为膏腴之产矣。”心怀感恩的会泽百姓,给新河取名“义通河”,来纪念义宁这位满洲正白旗知府。这以后,每到秋季,在金钟山上放眼望去,会泽坝子一片金黄,再无萧瑟景象。“蔓海秋风”遂被更名为“蔓海秋成”,“成”是成熟之意。年,医院对面新修了一条“秋成街”,名称正是来源于此。不过,即便蔓海的大部分水被排走,地势低洼的地方还是常年积水,依然有大片的冷浸田,“锅底围”就是个非常形象的地名。清同治十年(年)夏,连旬阴雨,平地水深数尺,蔓海洪水淹到县城罗乌(北门)门外,“经月始退,是岁大饥,粮价骤涨数倍,城墙倒塌40余丈。”即使到今天,锅底围湿地治理也是一直在实施的工程,不过随着蔓海公园的建设,湿地的治理也将画上句号。时光飞逝,多年不经意间就像以礼河水一样悄然流走,会泽县城以飞快的速度向四面延展,今天从二环路步行到中河村,也只要十多分钟。随着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大量的城郊农民开始洗脚上岸,他们离开自古赖以生存的土地,选择了进城务工经商。清早,他们骑着摩托车、电瓶车,迎着初升的太阳,浩浩荡荡地进城去上班。大片水田因为不再耕种,昔日的蔓海,又再现了波光粼粼的景象,二环路边的一栋栋建筑倒映水中。一位农民正在往田里放水,他流转了数十亩水田,养殖小龙虾,部分田块种上了荷花、茨菇。这一切,似乎都在预示着,曾经消失的蔓海正在回来。而蔓海公园的建设和开发,早已提上了会泽旅游发展的议事日程。年9月,在会泽县旅游产业策划及概念性规划成果汇报会上,上海华厦伟业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向会泽县委、县政府汇报了会泽文旅产业总体策划与概念规划,其中一个重点就是蔓海公园的打造。青龙山旅居度假区……蔓海文商旅长廊……环湖自行车赛道……给我们描绘了会泽未来旅游欣欣向荣的壮美图画。几朵小花眨巴眨巴眼睛醒来,盯住建筑物的倒影发呆,小红鱼的队伍也过来搅碎水里的色块。不知不觉间,透明的涟漪泛开时,带上了几点金芒,原来是太阳从东边的山顶又爬高了一点,对面的青龙山一下往眼前挪近了许多,山腰青龙寺顶隐约可辨的琉璃瓦上,轻轻跳动着光点。安静的天空下,水面抖开,淡青色中游离着云朵。这几朵云,游过茭白,游过菱角,拉着圆圆的荷叶浅笑低语,笑散了岸边垂柳的枝条。站在绿柳下,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一片风景,不止带上朝露繁星的期盼,还带着故乡细致入微的亲近。不止你我,就是陌生的人见了,也会觉得深深的怀念了许多年,无需用朱砂圈点,就能定格住最挑剔的目光。游子的乡愁,就是这样不用解释的简洁和干净,有着和这一片天、这一片水、这一片土同样的淡泊宁静。这小城、这湿地、这蔓海,是心底无法封印的记忆,无论我们走出多远,也能记住这一片梦牵魂萦的土地。来源:会泽旅游
往期精选1、会泽:搬迁改变命运——新城与老村
2、会泽考生李青:破茧而出,青云直上
3、昔日山坡找网今朝金榜题名——“找网”女孩高考成绩分!
4、会泽:麻蛇进“家”惊吓村民森警神速“擒拿”
5、会泽:国家教育部调研指导会泽教育脱贫攻坚工作
6、会泽:堂琅蟠桃香满园
主办:中共会泽县外出务工人员昆明工作站总支部委员会欢迎投稿:x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