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大寨县rdquo实行

涝水弯弯三部曲之二—小城文革旧事录

第四十一回“大寨县”实行“园田化”治河道独创取直法

诗曰:全国独一路棋盘,大方小方归园田。仓促起步全开花,诸多遗憾话当年。

却说年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年份,那一年有多个重大事件出现,先是一月份人民敬爱的周总理去世,再是四月份的天安门事件,紧接着的是反击右倾翻案风,邓小平又一次被打倒,社会动荡,民心不安。接着又是朱老总的离世。七月份唐山发生了里氏7.8级的大地震,24万多人死亡,16万人受伤,举国震惊!再下来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逝世,接着是打倒“四人帮”,人们经历了大悲大喜,经历了“天崩地裂,惊心动魄”。户县这时正在铆劲,要一年建成大寨县。其狂热不亚于年的“大跃进”。大寨县的一个标志是实行大地园田化。按照园田化规划:县开万亩方,在万亩方内由所在公社共同划出千亩方,在千亩方内,由所在地大队联合开出百亩方,按大、小方块田,划定东西、南北方块路,即大方为主干路,小方为生产路,全部废除旧路。年12月经过测绘,以子午线为准,完成南北路定线9条,东西路定线8条,共定线公里,形成“九纵八横”主干道路。年元旦刚过,全县各行政机关的正常业务几乎全部停止,干部几乎全部下乡。被连年不断运动折腾而疲惫不堪的千万农民群众,又一次被大规模动员起来,参加到修路的行动中。全县的集市贸易被强行取缔,各种买卖活动都被禁止。   2月份,沿主干路的社队群众被发动起来,按测定的路基,在其两侧植树30多万株,路形初步显现。各社队先后修过路桥等建筑物,到5月中旬已修桥座。6月中旬,在紧张的三夏大忙中,全县每天发动劳动力2万多人,趁地里已无庄稼,日夜突击开路,仅仅经过3天,就将17条主干路开通,达公里,旧路同时也被挖除。到6月底7月初全县已开出主干路17条,长公里。   到10月份,正是秋收秋播紧张繁忙之时,强壮劳力被动员继续修路,妇女老人继续在庄稼地里摸爬滚打。全县每天发动劳动力8万余人,开新路、种旧路,突击10天,新修生产路条,达公里。户县大地园田化是全国唯一的,也可以说是全世界唯一的,九纵八横十七条主骨架公路形成了棋盘式道路网络。经过三十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各届政府不断投入,现在户县公路网络已是四通八达。对此许多人认为这应是户县的骄傲,户县人民的骄傲。一些老干部在回顾当年建设园田化时,有着许多喟叹叹。当年的干部,个个以事业为重,常年风里来,雨里去,和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们的实于精神完全可以成为现在人们的楷模,他们的实干精神永垂不朽;当年户县县委、县革委会的领导干部更是以身作则,成年在基层、工地和普通群众一同摸爬滚打,他们永远值得人们怀念和敬仰;广大的人民群众,也同样是意气风发,怀着改变山河面貌的良好心愿,积极投入到建设中去,一些人的事迹令人可歌可泣,至今不能忘怀。但当时一年建成大寨县,从时间上就给经济建设设加了限制,迫使决策仓促,不能进行细致科学的考证,没有从人力、财力、时间上综合考虑,假如当年先从几个主干路开始,逐年建设,当可集中财力,质量也可得到保证,建设的主力军一农民也可稍微喘口气。但是当时时间关系,只得一哄而上,一气呵成,致棋盘路除几条干道外,多处路段根本无力及时硬化,多年是下雨泥泞难行,天晴坑坑洼注。尘土飞扬,长达十余年才趋于正常。棋盘式的道路也未考虑周边外县道路,致主干路多处与邻县道路失接,后来只得在端口修上行或下行道路以连接。修路的目的无外乎便利交通,应考虑道路的起点、终点,中间的联结点,在这些点之间,应尽量笔直,以做到点与点之间的便利、快捷。但九纵八横道路是以经线子午线为准使道路端直,致使有的村子道路要穿村而过,要拆除大量民居。主干路过村有20多处,就拆掉房屋多间。主干路从龙家寨穿过,拆房40多间,后发现道路错位,二次复线南移,又拆房50多间;主干路过境新寨村,路线错位,先后拆房60多间,这就给群众造成很多麻烦,致群众意见纷纷。主干路过村,应该是“先盖房,后拆迁”但这样做的不多,象新寨刘大公家拆房3间,因无住处留了一半,家人就在这一半房中过冬,风雪刺骨,群众意见较大。有的村子则被包围在道路之间而又不靠路,须另修出村道路。骨架路之间距离规定的过死,路过之处,一切都要让路,就使原来颇有价值的历史景观被无情破坏,著名的户县十二景绣沟春禊[xì]都随着园田化被彻底毁掉了;千年古村凿齿村南有一土坡,名习家坡,是南北朝时期东晋著名史学家习凿齿当年居留遗迹,南北七号路修通,这一古迹被彻底毁掉。大方内为划小方开通的纵向横向生产路,原以为其可发挥有利生产、便利生活的功能,经时间的检验,时至今日,只有很少一部分保持了规划时的宽度,一部分被蚕食得只能看到一点蛛丝马迹,一部分则完全消失,原来设想的四通八达没了头,断了条。由于划方兑地变更了耕地权属,一大批机井被废,失井农民在无可奈何中只得又打新井。至于以道路为载体的林网,似乎还滞留在当年农民画描绘的充满浪漫色彩的美景中。更为重要的是:园田化是漠视当时人民群众强烈要求改变农业单一的集体化形式而坚持强化农业集体化而进行的行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联产承包制的实行,原来那种土地划大方,“有利于农业生产与布局”的初衷,根本没有实现。由于时代的限制,当时的政治气候,户县大地园田化不可避免的带有左的时代烙印。经过改革开放后多年的持续投入,进入二十一世纪,县政府提出在原有九纵八横的基础上建设县乡公路二级网化的设想,间隔5至6公里,将五纵四横改造成标准的二级柏油路。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县农村道路建设的决定》,加大投资,大力推行农村道路建设。户县近年来的农村公路建设更是力度加大,年基本实现全县行政村通水泥路。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如同一条条奔流不息的血脉,给户县的新农村建设带来了勃勃生机,有力地拉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户县一年建成大寨县的另一标志是治理河道。当时流传出一句话,就是:“宁教挣死牛,不叫打住车!”这句话被推崇为“户县精神”,这种所谓的“户县精神”体现了当年那种盲干、蛮干加苦干的现实。试想,牛都挣死了,车怎能不打住?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治理河道工程,造成许多后患。户县在年,曾经在大跃进年代大力兴修过水利,如修建柳西水库、黄柏水库,开挖运渠河等,都是仓促上马,缺乏科学考察和慎密设计,均以失败告终,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与年几乎相同的是,这次治理河道的过程中,也同样缺乏科学细致的考察,重“排”,而不重视“蓄”,一味的“截弯取直”,以为能节约土地,造成旱季水资源流失过快,涝季河床破坏,也使田园风光和自然水景消失许多。先说治理涝河。却说那涝河,古称潦水,《诗经·洞(应为泂)酌》中有“洞(泂)酌彼行潦”,也就是这“远去挑水潦河边”的诗句,使户县涝河以先民的勤劳英姿,跻身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的《上林赋》“酆[fēng]镐潦潏[yù],纡馀[yūyú]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的描写把“潦”列入长安八水,更是涝河力量和魅力的辉煌展示。那涝河出谷,即潜入沙石之下,至罗什堡西侧始出,故涝河此段有“十里天桥”之称。谷水经地下潜流至丈八寺、割耳庄一线,合胡公泉、渼泉、白沙泉等水北流为陂,此即为闻名古今的渼陂由来。还有周长10数里的莲花池(今索村一带)、龙台池(龙台坊)等。县西的玉蝉公社(蝉字实为蟾字之误)一带,由于水源充足,村名多与水有关,如水寨、水亭、亭子头、水磨、陂头等。那曲抱村为涝水分支及胡公泉等水流此弯曲呈环形后又合流北去故名,盛产稻米、莲藕、藕粉,是真正的稻米之乡。历史上的涝河是户县的一条利河,在那交通不便的古代,曾是一条水运的重要通道,户县的物产凭此河运至渭河,再分运东西;外地的盐、铁锅等生产、生活物资也经渭河拐至涝河运来。涝河的治理从年冬就已开始,县上调动石井、天桥、余下、玉蝉、城郊5个公社的群众施工,干了两年,完成了孙家硙以南13.7公里河道治理。在年,县上又动员有关公社群众对涝河修了三次三段。9月—12月,动员了五个公社1.3万人,在上游修好的河道上增修了9.35公里两条河堤,到年7月5日涝河发水,两堤又被洪水冲毁。年11月-年春,动员涝店、渭丰、大王公社每天上劳力1万多人,修建了新安一渭河一段全长4.5公里的河堤。年10月—年春,又动员白庙、蒋村、天桥、玉蝉、城郊、光明、甘河、涝店、渭丰、大王、祖庵、余下10个公社,日上劳力7.5万人,修了孙家硙至六老庵及涝店至新安两段共长8.4公里的河堤。经过连续5年动员民众,共修涝河31.3公里,其中:新开河道18.7公里,修各种建筑物座。在修河过程中,采取裁弯取直办法,涝河治理完毕,虽多出了一些土地,但土地失去了涵养蓄水功能,水流直泻而下,代价是大片湿地消失,地下水位降低,水浇地全部变成旱地。极为丰富的水泉全部无水,著名的美陂从此彻底朱去水源。昔日户县十二景的西郊花柳、绣沟春禊、渼陂泛舟、玉蟾稻塍[chéng]、钓台花浪等全部消失。其它地方水位逐渐下降,打井越来越深,一批可用于灌溉的机井也因此报废。

再说治理大平河。年12月16日,县上动员宋村、庞光、光明、牛东、五竹、秦渡、城关、石井、余下、苍游10个公社3万多名群众进入工地,施工组织按年“大跃进”时的作法,实行“军事化”编制:公社为营,大队为连,小队为排。公社、大队一、二把手都到第一线挂帅指挥。县级水电、财政、物资、粮食、公安、卫生、农业等系统的领导和干部,也都前来参战,在工地同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各项施工,如拉运沙石土方、修筑堤坝等常搞军事化竞赛。在那风狂雪舞的太河治理会战工地,黑压压的人群摆满整个河渠,红旗招展,“宁愿流尽千滴汗,不叫工程留后患”、“车轮推着日月转,堤坝伴着汗水高”的巨幅标语,映入眼帘。车轮滚滚,到处是人喧马叫喇叭响,不分昼夜,挖运填夯四连环,换人换畜车不停。当时施工工具非常原始,镢头、铁锨、铁镐、钢钻、人力夯。沙土、石料、水泥等拉运主要靠牲口、架子车,还有肩挑手抬的。每天上工前吃一顿饭,中间只送水和馍,换班后才吃第二顿饭。夜间太平河工地也是一片忙碌景象,灯火通明,人山人海,肩挑人拉,大汗淋漓。施工繁忙紧张,实行“大批判”开路,经常召开批判会。太平河治理历时一月,完成开挖河槽6.8公里。到年2月10日至5月中旬,在宋村、庞光两社抽调劳力余人,组成专业施工队,修建桥坝等建筑物。经过8个月施工,完成浆砌护堤13.6公里,护底带29条,桥4座,腾出滩地0.5万亩。治理后的太平河道看上去宽敞笔直,两岸还绘有农民画,外表好看,外地县、市纷纷前来参观。但太平河治理工程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豆腐渣工程和典型的违背自然规律的失败工程。不到两年,岸堤就被洪水基本冲垮,护底带及块石干砌的河底全部冲毁,造成河道新的险情,遗有很大后患。而最大的后遗症则是几万亩水田消失,闻名遐迩的稻米之乡再也不能盛产稻米了。甘河治理中,下段改道也可以不改,但治理时过西宝路后修成直弯,造成排洪险段。神策庄以北,原河道又经整修为排水渠。后甘峪水库过汛溢洪,红(应为“洪”)庵以上河段因修的质量不高而被冲毁。年还对苍、曲、蚰三河进行了治理。县东南苍龙河(水出黄柏峪苍龙岭)、曲峪河(出峪即称沙河,水出曲峪)、蚰蜓河(旧泉坊经泉水冒出向北蜿蜓流去)三条河流旧时河堤上绿树成荫,弯来绕去,在平原地带的河道走向,均是避高就低蜿蜓而下,时而湾大,时而湾小,像神来之笔,把它流经的这片土地,绘制成了一幅美妙绝伦的天然图画,既是亮丽风景也是水土保持天然生态园。当年治理这三河,叫作“三河归一”,在焦将村南侧,将苍龙河水向西改去,在孙姑村西南侧,将该水改入沙河流域;再在南沙河村西侧,将该水改入蚰蜓河流域,三水汇入一起,强行将河道由南到北拉直,尽走高地,让骞王村、张五桥村、韩五桥村等地的积雨无处下泄。年秋季大雨,新河堤被毁,水流又归低洼地,因旧河床被平,水无出路,洪流漫溢,淹没大片庄田,多段河道仍回归古道,造成田地漫漶。蚰蜓河被拉直后,南索村、西索村,北索村周围的稻地至今变为早田。在王寨东侧南北向新开一条直沟,名叫焦文排水渠,代替了原苍龙河防洪排水之功能,将排泄黄柏峪山水的旧河道向西位移两华里,又直接造成黄柏峪出山水下泄不利。严重的是该排水渠向北在接近东西七号路时,来了一个90度直拐弯,在东西七号路南侧掉头向西。这个直拐弯遗患无穷,次次发水,次次决堤,让东北侧的孙姑村群众叫苦不迭。当水从四府村西侧北流流到东西六号路南侧时,又来了一个90度直拐弯向西流去,这个直拐弯,比上游的直拐弯问题更为严重,一再决堤,东、西索村深受其害。原来设想的“三河归一”可节约大量土地,一遇洪水,河道又复变三,且漫淹大片土地,故民间有歌谣曰:“三河归三,不窄倒宽!”除了几个90度直拐弯导致水流不畅外,被改掉水源的苍龙河、沙河下游河道也极为不畅。年的漫溢洪水就淹没过乔家庄、南沙河、谷子硙等村大片土地庄稼;年9月的漫溢大水,又让这些村庄的多间房屋倒塌,大片农田被水浸泡,群众只能望水兴叹。谷子硙学校尽管用许多沙袋垒挡,还是被苍龙河水侵袭,泡在水中,学生停课多天。一些老同志指出:“上世纪50年代初,省上曾调动关中13个县数万人修户县的曲峪河、潭峪河,可防百年一遇之洪水,当年工程浩大,得来不容易。在一年建成大寨县运动中,毁弃了曲峪河道,实在不该!”在这期间,还以公社名义组织了两次平整土地大会战:年11月1日开始,县委机关干部在大王公社王守村进行平地大战,全县行政机关停止办公,多名干部包干两个生产方亩土地的平地任务。平调大王公社28个大队社员、工人、教师等多人参加,出动架子车、拖拉机、推土机余辆,声势十分浩大。经70天努力,平地多亩。由于时间紧、任务大,一些单位为完成任务,动用部门资金雇用推土机平地。事后群众评议平调劳力十分不该,花费昂贵,平地代价太大了。年11月,玉蝉公社在中片进行平地,平调劳力多人,机关、学校、部队也参加了平地。3个月共投工21万个,平地亩。在这两次平整土地中,大王公社平掉了王守村北侧汉代遗留下来的驰道(眉坞岭),把高3米,宽40米余的古“高速公路”破坏殆尽;甘河丁村还平毁了村北侧的巨型陨石坑——后麻□嘟(蝌蚪)岸、北洼;玉蝉公社平掉了民间财神刘海庙西侧的水地,破坏了古代流传千年这位财神的地理环境,让后人惋惜不止。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后,户县终于获得“大寨县”的名号,但农民群众却没有从大寨县得到任何回报。由于这一年平调劳力过多,农民几乎失去生活自由不说,劳动日值极低,一般只有几毛钱,生活极度困苦,常年吃不饱,用土布到渭北原上换包谷以度饥荒成了极普遍的事。在此前后发生的两起所谓“生活党”反革命案件,就不是难以理解的了。历史是一面镜子,经过时间检验,当年有着耀眼光环的大寨县几户标志性工程,因其不尊重自然法则,有的已经受到了巨大的惩罚和遗祸,以后需要治理恢复的代价,比当时大劳民、大伤财、大折腾的付出将更为昂贵。正是:当年推广大寨县,雷霆万钧左风传,乱批、盲干加蛮干,缺憾处处叹当年。请看下回。

往期文章:

户县的园田化建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hexianzx.com/xhxls/9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