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浏阳市小河乡位于湘赣边境,三面环山风景秀丽。从年底,小河乡便开始探索“旅游+文化+扶贫”三结合模式,在村里开设乡村画室,邀请画师免费给村民传授山水画绘画技术,村民画好的画,则是统一对外销售。如今,这个模式已经落地两年,小河乡的村民现在可谓“提笔是画师,下地是农民”,而环境优美的小河乡也赢得了“山水画乡"的美誉。
▲视频来源:经视焦点
正文共:字14图
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1
“山水画乡”名不虚传,全乡拥有位“农民画师”
小河乡具有山水画乡的美誉,除了小河乡本身山清水秀风景如画之外还有一个特别的原因:小河乡的山水画产业远近闻名。目前全乡共有6个画室,多名农民画师,这些农民画师的作品更是远销海内外。
毛笔尖蘸少许墨,以勾、擦结合的笔法在宣纸上描绘。很快,树木的形状就跃然纸上。很难想象眼前这些画师们就是小河乡土生土长的村民。
新河村韵墨缘画室负责人邱贵荣介绍,一幅秀美山水画,普普通通的农民,有专业老师指导的情况下大概1、2个月,就能掌握整幅画的技术了。
听了画室负责人的介绍,平日没有抓过画笔的记者也开始跃跃欲试。
这还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记者画出来的山和农民画师的山好像真的不太一样,这里面一定还藏着什么秘诀!
2
“流水线”式批量作画,成品远销海内外
新河村韵墨缘画室负责人邱贵荣告诉记者,秘诀就是整幅画,按照流水线作业,分为三部分完成,一部分员工画树,一部分员工就画山,第三部分就是统一去上色。
原来,这里的村民每个人只要承担绘画中的一道工序,按照设计好的底描摹即可,俨然形成一条国画流水线。
这些成品画作将由经销商定价回收,销往海内外画廊。而村民们每完成一幅画就可以获得10元到20元左右不等的报酬,目前画室人均月收入可以达到元以上。
"下地是农民,提笔成画师”。小河乡独创的这种“农民画画室”模式,吸引了越来越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回家。年,小河乡6间画室全年销售余万元,助力30余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
▲视频来源:经视焦点
3
下地是农民提笔成画师,致富模式吸引务工人员回流
和其他画师熟练的笔法不同,眼前这位画师的画倒是显得有些“抽象”。
原来,黄姐以前一直在外务工,今年过年回家,和村民们聊天发现,在画室画画收入不比外面少,年过完了黄姐决定不走了。
画师们可以在画室上班,也可以在家里画,既不耽误照顾老人小孩也不耽误务农,还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一些村民更是在画室里“圆了梦”。
4
六间画室一年产值余万,发展“国画”产业助力脱贫
通过发展“山水画”产业,不但传承发扬了优秀传统文化,又解决了人员外出务工产生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这一社会难题,同时还助力小河乡30多名贫困户脱贫。
据了解,浏阳市小河乡年统计产值多万,作品远销海内外。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