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景点、传说
五河是个地美丽的地方,是蚌埠市不可缺少的一道靓丽的风景。五河县是皖北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基地,全国有名的十大名蟹之乡,该县境内还有许多文物古迹、沿湖滩涂有许多美丽的传说。来到五河,您可以在看、听、吃、玩、购五个方面得到别样的享受和满足:
看:一看沱湖(看沱湖水天相连、欧鹭高飞低翔、大鱼跃水等保护区自然景观),二历史人文古迹(捻军渡、朱元璋品蟹亭、霸王井、虹桥、康熙治水丰碑、大岗古墓群、泗河村遗址、石雕群等);三看沱湖四季自然景观(春看烟柳拂水,夏看十里荷香,秋看芦花满天,冬看水天一色,)
听:听当地人讲述靴筒地、凤凰咀、黑鱼沟、陈南咀、晒银滩、封候咀、情人岛等美丽而神奇的传说;
吃:吃鲜活的野生鱼、虾、蟹,吃沱湖产的媒鸭、红心鸭蛋及沱湖獐鸡、野鸭、欧鹭等野味,到船上一饱渔家“河水煮河鱼”特色美味。
玩:水上快艇冲浪、垂钓、芦荡探幽、与渔民学捕鱼、学做渔家饭,感受渔民的淳朴好客,领略独特的渔家风情。
购:购买鲜活的沱湖鱼虾蟹和加工后的千头鱼、腊鱼、鱼干、银鱼、鸭蛋等当地的土特产。
景点、传说一:沱湖自然保护区
沱湖是皖北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发源于河南省虬沟,经宿州、灵璧,至濠城入本县,下游经淙潼新河入淮,全长公里。在沱湖乡境内的沱湖水面开阔,面积近10万亩,年12月被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沱湖湖中有滩,滩中有水,水天相连,菱藉从生,鸥鹭成群,她像一位恬静的少女,又像一幅巨大的水粉画,为广袤的淮北平原凭添了无穷的昧力。
沱湖水质清新、水草丰茂,水体天然供饵力强,盛产鱼虾蟹,这里是皖北最大的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年产鲜活水产品吨,其中大闸蟹50万斤、野生大青虾20万斤,野生乌鳢、鳜鱼、千头鱼等特种鱼类各10万斤以上。沱湖鱼虾蟹以湖内天然饵料为食,味道鲜美。
景点、传说二:霸王井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二O二年),刘邦发兵向项羽发动总攻,在垓下把项羽团团包围,此时,十万楚军已兵疲粮尽,士气低落,溃不成军。虞姬自刎身亡后,项羽在四面楚歌声中,仅带八百铁骑向南突围,渡过沱湖进入沱湖南岸短暂休整。发现沱湖十船九空,饿户遍野。项羽站在沱湖岸边,仰天长叹:“我一代英豪,不能救民于水火,如何面对天下众生”!随后拨剑愤刺地。说也奇怪,剑拔出后,一股清泉喷出丈余,后人在此挖井,名曰霸王井。
时光流逝,因黄河夺淮,“霸王井”泥淤被废,清宣统年间重修。年怀洪新河施工取土时发现,年4月安徽沱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处重新修亭立碑纪之。
景点、传说三:捻军渡
捻军是由捻子(一称捻党)发展起来的(捻为淮北方言,意即一股一伙),捻子是中国太平天国时期发源于雉河集(今涡阳县)民间的一个秘密组织,成员主要为不满清政府的横征暴敛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经常在安徽、江苏、河南、山东等地活动。年(咸丰三年),捻子在太平天国影响下发动大规模起义,起义后的捻,称捻军。咸丰四年(年)九月廿七日,捻军盟主张乐行率部由凤阳临淮水陆并下,二十八日攻克五河县城,知县狄融被击毙。捻军占领五河后,清军游击(清军下级军营)滕家胜来战,捻军西走七里庙扎营屯兵,歼灭滕家胜后,捻军在沱湖边征调渔舟,训练水师,北渡沱湖入泗州境,十月初七日捻军离开五河沱湖。
咸丰八年(年)三月,蒙毫捻军张隆、李允等部东进,29日占领五河后,亦在沱湖修整。
捻军扶危济困,纪律严明,所到之处,深得百姓的拥护,后人为纪念挥军,遂把当年捻军北渡泗州的渡口称作“捻军渡”。
景点、传说四:张乐行
张乐行(—),涡阳县城西北六公里张老家村人。张乐行抗清起义咸丰二年(年),殉难于同治二年(年)。捻军领袖张乐行,是捻军的组织者、领导者。捻军起义沉重的打击了清朝统治者,动摇了几千年中国的封建统治,为辛亥革命的胜利,中华民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张乐行幼入私熟,精通文墨,曾经营糟坊、粮行,贩私盐。喜交游,扶危济困,时称“仁义光棍”。年为淮北等地18股捻股推为首领,次年受清廷前漕督周天爵招抚,随其镇压定元陆遐龄起义,寻被遣散,复聚众起义。年捻军在雉河集会盟,被推为盟主,称大汉命王,确立捻军五旗军制,率军南下怀远,克霍邱三河尖。次年在霍邱城外与太平军会师,两军连克霍邱、正阳光。曾先后被授予征主将、鼎天福、成天义、沃王等太平天国封号。于六安诱杀不听指挥不受纪律约束的蓝旗旗主刘永敬及其侄刘天台。年撤离六安,占领怀远、临淮、凤阳、五河,并配合太平军,取得三河战役胜利。次年六月,与太平宫如孝部联合攻克定远。年袭占六安,配合太平军保卫安庆。年,率军围攻颖州不下,遂回雉河集。四月,闻陈玉成被擒,星夜率军援救未果,又会合苏天福进军宿州,遭英翰、刘天福等阻击,转而东下。次年,尹沟及雉河集不守,率人在张村铺与清军决战,全军复没,仅率10余骑逃出,在西阳集为叛将李家英出卖,与其子张,义子王婉宿州知州英翰逮捕杀害。
景点、传说五:朱元璋品蟹亭
洪武初年秋,明太祖朱元璋回凤阳祭祖。随行的巩昌候郭兴、武定候郭英、平凉候费聚系(大新费府寺人)。他们见朱元璋心情很好,遂于祭祀后,奏请朱元璋游览沱湖风光,品尝沱湖螃蟹。朱元璋看出了他们有心借机光宗耀祖的心思,念在他们跟随自己多年,功勋卓著,欣然同意。君臣一行随即北渡淮、浍二水,抵达沱湖南岸七里庙,但见沱湖一碧万顷,浮光跃金,顿觉精神抖擞,心旷神怡,更有一座焕然一新的亭子临水翘立,凭添美景,赏心悦目。
朱元璋龙颜大悦,与随行的群臣坐于亭中,把酒临风,观景品蟹,连声称赞:沱湖螃蟹甲天下。巩昌候郭兴接道:大明江山统万年。自成一联,君臣开怀大笑。
朱元璋根据螃蟹特征,顺口说出:
螃蟹横行——各有各的路径
螃蟹作揖——对夹子了
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五河流行的歇后语。
后人把朱元璋品蟹的亭子重新休整,并称之为“朱元璋品蟹亭”。该亭毁于清末洪水,公元二00四年十月,安徽沱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在原址重建并立碑志之。
景点、传说六:情人岛
元朝末年,起兵反元的朱元璋危难中被严小组机智救出,在严小姐家养伤期间,两人生出爱恋之情。后来,朱元璋兵驻沱湖,专门约严小组漫步沱湖岸边,泛舟登上风光秀丽的湖中小岛,观渔人捉蟹,听水鸟啼鸣,赏心悦目,两人依依不舍,留连忘返,后人传为佳话,把小岛称作“情人岛”。热恋中的青年男女,常常来此岛游玩,将这里做绝佳的定情之地。元末明初,沱湖湖面宽广,情人岛处于湖水之间,后因怀洪新河取土筑堤,情人岛面积缩小。
景点、传说七:七里庙
沱湖乡中心镇所在地,地名叫做七里庙,关于七里庙的名称,这里还有一段传说。
传说元末明初年间,沱湖边住着渔人李三,他驾着一叶小舟,在沱湖上以捕鱼为生。李三父母早亡,无妻无儿,苦人儿一个,但李三地善良,为人忠厚。他为了照顾一位老人和四个失去父母的小孩,每天清晨一大早就到沱湖上捕鱼。有一天,李三的小船刚驶到湖心,忽然间变了天,狂风大作,湖上浪小山一般涌来。李三的小船被浪打翻了,他在水中拼命地挣扎着,眼看就要就要沉入湖底,暝暝间,李三脱口喊了一声:
“观音菩萨,救……我……”
——这一喊,奇迹真的出现了。
只见天上红光一闪,观音足踩莲花,宝相庄严,现身在天空中。她说:“李三,你一念仁善,胜过万劫。”说着,手中柳枝弹出,落到李三身边。
对于落水的人,便是一根稻草也是要抓的。李三慌乱中不及多想,伸手抓住那细小的柳枝,却觉得柳枝触手,忽然长大起来,化做一条大鲤鱼,驮着李三腾空而起……
不知过了多久,待李三醒来,却发现自己躺在一片高地上,身边,有一根细又细的柳枝。
李三的事情在渔民中传扬开来,渔民都知李三仁善忠厚,是善有善报。大家平日出没风雨,都有一个心愿,借这个机会,一齐凑集钱财,在李三上岸的那片土地上,建起了一座壮观的观音庙。
因为李三是骑着观音菩萨的柳枝脱险的,人们就把那座庙叫做“骑柳庙”。后来又叫“骑鲤庙”,这庙地,看似不高,任凭沱湖水怎么涨水,却从不淹没。
“骑鲤庙”香火鼎盛,声名远播,就连五河县城的人也常来上香。说来也巧,这“骑鲤庙”离东南方的县城,正好是七里之遥。天长日久,“骑鲤庙”就渐渐叫成了“七里庙”。七里庙毁于文革期间,旧址断砖残瓦依稀可见。
景点、传说八:康熙治水丰碑
康熙在位期间以削藩、漕运、治水为定国安邦的三件大事,他曾六次南巡,视察江淮河工治理情况。康熙十一年(年)春,康熙在河工总督的陪同下,第三次视察江淮,了解江淮一带水患旱灾,寻求水利治理的第一手资料。
五河是当时淮河沿岸水患发生最多的县域之一,康熙四月十六日来到五河,在知县李景云的陪同下,乘渔舟自沱湖北店逆流向上,在北店、凤凰咀和关咀三处采点,测量沱湖水位,至关咀顺水折回从七里庙上岸,陆行回县衙。时值春暖花开,沱湖碧波连天,两岸麦绿葱茏,一片盛世繁荣的景象,康熙问李云景何来水患?在知县详细禀报后,康熙方知五河是淮、浍、崇、潼、沱五水汇集之所,在五河的五条河流中,首推沱水最大,沱水涉及安徽、河南两省沿线多里约万公顷良田,沱河上游来水皆汇集于此,库留成湖(当时沱湖下流并不与淮河相通),一遇大汛,沱湖水暴涨外溢,下游沃田巨万常颗粒不收。
康熙回到行宫,当即差河工总督与知县李景云规划五河治水方案。是年秋,调配泗州、凤阳两府民工2万人,会同五河民工2万人筑朝阳坝、候家坝、仇家坝、浍河堤,疏通淮、浍、崇、潼、沱五水,五河水患自此百年不曾泛滥,沱湖沿岸湖地沧海变桑田,成了五河典型的“渔米之乡”。为纪念康熙治水的丰功伟绩,康熙十三年秋,知县李景云在当年康熙上岸的沱湖边立碑一座,盛赞康熙治水大举。
景点、传说九:靴筒地
在沱湖上游北岸有个小村落,村名叫作“南阳集”,南阳集有块地叫作“靴筒地”。为什么偏偏把这个村子称作“南阳集”?“靴筒地”又有什么特殊呢?据说,这里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躲避追兵的地方。
西汉末年,刘秀为了恢复刘姓汉王朝政权,与王莽交战,刘秀败走,一日为逃避追兵来到现在的南阳集,慌乱间藏身于一片高梁地中,当时正是盛夏,高梁地中蚊蝇窜飞,叮咬得刘秀疼痛难忍,刘秀心想要是没有蚊蝇多好?说也奇怪,一时三刻间,蚊蝇都不见了。追兵追到高梁地,由于耐不住奔波劳顿和蚊咬蝇叮,匆忙搜了一通,走了。追兵远去后,刘秀才发现自已不知什么时候跑丢了一只战靴,差随从找了一气,没找着。
后来,刘秀打败了王莽坐了天下,建立了东汉政权,定都洛阳城。因刘秀曾在南阳集的高梁地里避过难,这里又在洛阳城南,人们就把这个村子叫作“小南阳”,后来还逢起了集市,所以这里又称“南阳集”,据说当时还相当繁华(南阳村人在村子西边的河边取土,经常能挖到大青砖、铜钱、陶罐、铜龟之类的东西)。刘秀当年藏身的高梁地,曾丢下刘秀的一只战靴,后来这块地慢慢地变成了一个靴筒的形状,人们就把这块地叫作“靴筒地”,说也奇怪,靴筒地方圆有十几亩,多年来夏季一直没有蚊子,是南阳集人们夏夜纳凉的好去处。
景点、传说十:晒银滩
相传晒银滩是财主张百万当年晒银子的地方,位于西坝口村东北的后山头,那块地近靠沱湖东南岸,面积约30多亩,中间明显凸起。西坝村许多老人小时候到晒银滩上打草开荒,还经常能挖掘到成罐的铜钱、碎银及断砖残瓦。
张百万何许人也?晒银滩怎么回事?
据说那张百万是宋朝中叶人氏,家住在沱湖东北岸陈南咀。张家良田千顷,家资万贯,是被沱湖岸边流传几百年的富裕户。传说张百万每项家产皆以十万银两购置,样样齐全,整日趾高气扬,什么事都不求人(人又称“张不求”)。但张百万一生就一样东西没有购置,迫不得已,最终还是求了人,那就是小户人家刨地用的镐头。怎么回事?原来张百万的母亲去世,正赶上那年冬天少有的大雪,大地被冰封得象骨头一样硬,用锹锨根本没法挖掘墓坑。有人出主张用镐头一点一点地刨,但象镐头这样小户农家用的农具张家是不屑置备的,所以,为了埋葬母亲,张百万最终还是求了人家。
张家生产工具多不求人,他家的钱更多,却不肯周济穷人,传说张百万家的银子多得用大缸盛、用窖子窖,大批大批地购置家产,就那样,也用不完钱,眼看一缸一缸的银子窖在地下上“霉”坏掉了,张百万心急如焚,却又不敢拿出来晒,生怕穷人抢了去。一天夜里,张百万神不知鬼不觉地差家丁将地下窖的银子挖出整缸整缸地运走了,人们一早起来,只看到张家门口到处都是窖钱的洞穴。但后来,人们经常看见张百万扛着锄头前往沱湖东南岸离家很远的一片高梁地里去干农活,这在以前是很少见的,因为张家仆役成群,张百万根本不需要亲自下田干活。那年夏天的一个晌午时分,忽然西天乌云密布,狂风大作,天空下起了飘泼大雨,一柱香的功夫不到,沱湖陡水涨了三尺多,人们正准备吃午饭的时候,看见张百万率着家丁赶着牛车、马车大小几十辆向东南高梁地跑去。傍晚鸡鸭上架时分,才看见张百万垂头丧气地领着牛车马车回来了,家丁一个个落汤鸡似的,只见车上稀稀疏疏地放着几口破缸,缸里有的空的,有的泥呀水呀地堆些碎银……
人们这才知道,张百万整天扛着锄头是去那片高梁地当中晒银子的。那片高梁地被大水淹了,整缸整缸的银子被冲到沱湖里顺浪流走了,张百万从此家道败落,一蹶不振。许多穷人到高梁地干活还时常能捡到银子、铜钱,据说还有些人发了呢。
后来,人们就把那片高梁地称作晒银滩,一至到现今,而张百万的故事也为沱湖沿岸人们所家晓户喻,代代流传。
景点、传说十一:封候咀
封候咀位于沱湖乡大岗村北,呈三角形向从沱湖南岸向湖中延伸,相传是当年乾隆爷封候之地。
传说乾隆爷下江南期间,行船经五河口,突遇大风,龙船顺风行至城西湖边,风帆折毁,乾隆爷命随从到岸上找人修帆,随从找到正在湖边避风的渔民李二憨。李二憨见是龙船,不敢怠慢,两手抱住桅杆,猴般地“嗖嗖”爬上杆顶,乾隆仰头观望,赞曰:“真乃猴也”。没想李二憨竟顺杆滑下,跪倒叩头:“谢主龙恩,封我候爷”。乾隆爷一怔,随即明白,但皇帝是金口玉言,虽然是谐音,可金口一开,也不好再做解释,只得将李二憨扶起,让李二憨白白地捡了个“候爷”,但乾隆规定李二憨只有候爷的名份,不享受官禄,并当即赐黄金50两,留其在嘴上颐养天年。
据嘉庆六年辛酉(年)所修县志称:乾隆船停在庙西北五百丈余嘴外也。据考证,当时城西确有一庙,名曰七里庙,在今沱湖村部东,以此测量“五百余丈”,正是大岗村北,后人称之为“封候咀”。
景点、传说十二:沉南咀
沉南咀位于沱湖北岸,现訾湖村东南,当地人说“沉南咀下无净土”,就是说在沉南咀上,你无论怎样挖,挖有多深,到处都是成堆的砖头瓦砾及一些古色古香的破碎器皿,很难挖到一块干净的纯黄土,这就究竟是什么年代留下这么多的断砖残瓦呢?
据说,早年沱湖北岸住着一张姓大户,人们都称他张百万。张家置地千顷、房产连城,家中是要啥有啥,什么事都不用求人,张百万自恃家财万贯,目空一切,使尽种种招儿,时刻向人们炫耀富贵,什么斗富的招儿都用过了,还觉得不过瘾。一个绰号“坏种”的仆从,给张百万出了一计,叫张百万差人将打谷场用砖石铺筑,让伙计们套上石滚用马拉着在场上赛跑,没想那张百万对此玩法乐此不疲,你想那多石滚在空砖石地上绕圈跑,好不快活,“轰隆隆”扰得附近村里鸡犬不宁,村中老人上前劝阻,张百万不但不听,反差家人将其一顿毒打,这里的老百姓对张百万恨之入骨。
俗话说“孽积深久,天必惩之”,玉皇大帝得知此事后,非常气愤,遣水母与雷公二神下界摆平。二神到了下界,先是雷公的一番电闪雷明,将张家若大一片豪宅顷刻间化为废墟;接着水母又向沱湖中吐了一口水,刹时间沱湖水涨浪翻,将张宅沉没水底,若大的一个张家,就这么做古了。因此地位于现訾湖村的南边,且一年中大部分时间被水淹盖,所以这里的人们就把此地叫作“沉南咀”。每到冬季枯水时,这个沉南咀便大面积暴露出水面,附近村落的人们就到此挖取碎砖头瓦砾回家盖猪圈禽舍,怎么挖都挖不完。
景点、传说十三:黑鱼沟
黑鱼沟是沱湖北岸的一支湖叉,位于訾湖村西南,东北西南走向,长约2公里,宽约-米不等,状似棒鱼,面积近亩,沟中长年水质清新,盛产鱼虾蟹。那么,为什么管它叫黑鱼沟呢?
相传,黑鱼沟在很久很久以前,是一条狭长的小水沟,沟中是一段段隆起的高地,每到夏天,沟中细流涓涓,黑鱼成群。沟上游横着一座青石板桥,桥二面尽是一块块光滑的青石板,状似鱼鳞,据说,这些青石,很有灵性,看得,摸不得。一些不信邪的年青人,将青石板运回家筑房铺路,家人不是头痛,就是招灾,只要将石块乖乖地放回原处,家中一切恢复平安。一年大旱,自春至夏,滴雨未落,沱湖几乎显底,一天傍晚,附近村民看见桥上来了一位黄衣黄帽的老者,年逾九旬,白胡宣天,腰间别着一杆巨大的烟斗,烟锅足有碗口大。老者大约是赶路累了,取下烟斗,坐在桥上抽烟小息,那只巨大的烟锅被烟燃得红通通的,抽完后,老者向桥板上磕烟灰,不料那燃得通红的烟锅刚一触及桥板,刹那间,狂风大起,电闪雷明,空中下起了瓢泊大雨。大雨中,忽听一声巨响,山崩地裂,震耳欲聋,附近有村民顺着响声看见——
那沟中扑腾起一条巨大的黑鱼,鳞似锅盖,眼若铜钟,鱼身上一黄衣老者,正架鱼向西南方向行去。
大雨下了约一个时辰,雨过天晴,彩虹西挂,附近牧民惊奇的发现,原来的小水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又宽又长的河沟,深不见底,状似黑鱼。原来,那沟中躺着的是一条千年黑鱼,据说是天宫中的一员黑脸大将,因酒后失控,触犯天条,被玉皇大帝打下地界。后来,西天如来佛祖见其能伏法悔过,从不作贱乡民,反而以身做桥,为乡民提供方便,便遣其弟子下界将其领返佛门。那弟子到此一看,见鱼精确是憨厚,以脑袋当桥,任人踏行,又恰逢大旱,黑鱼几乎晕眩,所以那弟子向桥上磕烟灰,实则是用烧红的烟锅烫醒那沉睡多年的老鱼。那鱼随老者羽化成佛后,此地便空出一条又大又长的河沟来,后人就称其为黑鱼沟。
从此人们在黑鱼沟二面繁衍生息,延古到今,说也奇怪,沱湖历经数次大旱,湖底几近干涸,但黑鱼沟从未显过底。此沟中长年水清草茂,鱼虾蟹多而肥大,尤其盛产黑鱼,是水产养殖的风水宝地。近年来沿湖群众在黑鱼沟中从事河蟹养殖,河蟹较其它水域体大、质好、量多,养殖效益连年递增,村民们说,托得是老黑鱼的福呢!
景点、传说十四:凤凰咀
凤凰咀位于沱湖北岸,阮圩村西南,为一向沱湖凸伸的咀地,面积近亩。相传,此地因明太祖朱元璋而得名。
以前,凤凰咀本是无名地,元末明初,战乱频繁,饿尸遍野。一日,岸上一阮姓老人清早出来捕鱼充饥,当时天正麻麻亮,且又笼薄雾,老人只顾低头弄网,忽听前边有马声嘶鸣,老人循声望去,只见从河西岸凫来一马,马背上驼着一人,此人龙形虎躯,刚趴上岸,连人带马踉踉跄跄,晕倒在地。老人正欲上前端详,却听河中追杀之声由远而近,不多会,又跟来数只帆船,船上尽是全副武装的官兵。眼见官兵就要靠岸,就在此时,忽见天降一大鸟(凤凰),锦冠彩羽,祥霞兆身,驼起那人,径直朝东南方向飞去。官兵们见大鸟救人,料是天意,吓得拔船便逃。据说那阮氏老人白白地捡了一批死马,好生喜欢,回去与邻里分食,吃了好长一段时间,还救活了不少人呢。
后来,人们得知,那被凤凰救走之人,而是明朝开国鼻祖朱元璋,后人就把这里叫作“凤凰咀”。
曝料及商务合作加小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