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我和我的交通rdquo

安平新营大桥修建

年11月,位于安平县境内保(定)衡(水)线上的跨越滹沱河的辛营大桥,经过两年的紧张施工,终于建成通车,成为衡水地区第一座较长的永久性大桥,也开启了衡水公路建桥新纪元。

作为衡水地区通往保定、北京的交通要道之一的保衡线,是安平县,乃至衡水地区的一条南北交通大动脉。它在辛营一带横跨滹沱河,其路线上的辛营桥也成了这一干线的咽喉部位。原有一木桥,历年经常修复,费工误时,木材已大部分腐朽,而且桥面窄、载重标准低,很不适应交通发展需要,当地人民对修建此桥非常迫切,要求将该桥改建工程列入基本建设计划。但因河面宽、跨度大、工程艰巨一直未能如愿。

年,衡水地区交通局工程队设计人员就开始对辛营桥的修建进行实地勘测设计工作,经过大量的基础工作,最后决定在辛营村东、原有木桥下游10米处修建一座永久性钢筋混凝土大桥。设计载重标准汽—15、挂—80,8度防震标准,5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桥面净宽—7+2×0.75米、全宽9米,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工型梁、少筋微弯板组合桥,下部采用钻孔灌注桩,并设有3个温度墩,将全桥分为四段,即10孔+10孔+10孔+9孔,中孔31×10=米、端孔8×9.85=79.6米、温度墩间距3×1=3米,桥全长.6米。

年,河北省交通局批复总投资万元,大桥开始实施。工程施工分两期进行,第一期工程自年10月23日至年1月15日,边备料、边施工,完成孔钻桩44根,土方方。该桥在钻孔桩的施工中,首次在衡水地区采用机械钻孔,使用新河钻机厂生产的型潜水钻机,结构新颖、移动方便,操作简便,工效高,属于新型钻具,由于河床地质为砂土,又缺乏机械钻孔的经验,在南桥台西孔试钻中,曾5次坍孔,经反复分析后认为,回淤量较大,使用泥浆比重偏小。经调试加大后,其它钻孔均获成功。钻深25米,12小时即能完成,施工纳入正常轨道。第二期工程自年3月15日至11月21日,完成其余全部工程:钻孔45根(原设计86根钻孔桩,实际完成89根,增加了3根辅助桩),全部的接柱、盖梁、工型梁、桥面板、人行道、引道、护坡等工程。

整个施工由地、县领导及技术人员组成的建桥指挥部组织进行,技术主管是地区交通局工程师魏正义,施工过程中,由地区工程队配备施工机械、组织管理和技术指导,安平县负责组织建桥民工,配备技工,参加施工的民工共有名。大家忘我劳动、夜以继日,刻苦钻研业务技术。特别是在钻孔时期,大家日夜奋战在钻台,八级大风不停钻,风雪严寒顶着干,“吃在河边、住在沙滩,为建大桥做贡献”,表现了高度主人翁精神。特别是上部构造的预制、安装的施工,广大施工人员充分利用桥位较低,枯水期河中无水,河滩取土方便的有利季节,土法上马,就地取材,如河滩作预制场、土模利用、扒杆起吊等等,节省了大量资金。整个大桥共使用钢材吨、木材方、水泥.5吨、劳动力工日、工程补助粮斤,平均每延米造价元。

辛营大桥建成后,交通运输量显著增加,对沟通物资交流,发展工、农业生产,搞活地方经济,造福人民做出了重大贡献。

年9月13日

郭俊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hexianzx.com/xhxtc/123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