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宋子之耿纯墓

赵州宋子之耿纯墓

赵平

耿纯(?—37年),字伯山。钜鹿宋子人,东汉大将,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刘秀渡河到河北后,邯郸王郎起兵,刘秀被迫由蓟东南下,耿纯与堂兄弟耿欣、耿宿、耿植一起率领宗族宾客二千多人,到育迎接刘秀。连家族中老迈病衰的也都用车拉着棺材一起来了。刘秀见其忠诚,大喜,任命他为前将军,封耿乡侯。他的堂兄弟,也都被任命为偏将军。刘秀让耿纯兄弟一起为前锋,攻降宋子,此后,又随军进攻下曲阳(今晋县西)和中山(治所在今定县)。刘秀即位后,封耿纯为高阳侯。建武六年(30年),耿纯定封东光侯。建武十三年(37年),耿纯死于任上,谥成侯,其子耿阜嗣侯。

耿纯死后到底葬在哪里?有各种不同的说法。

一、据明正德年间《赵州志》记载:耿纯墓在州东二十五里龙化村,弘治九年知州张清立祠墓前。

二、据《畿辅通志·卷四十八》记载:“在巨鹿县北三十里。”据查,在巨鹿县今观寨村。墓为石穴,已深埋地下,但始终未挖掘。

三、在新河县望腾与护驾村东北一公里处,有一座明代所立耿纯墓碑。碑阳镌文:“大汉勒封东光侯耿纯空墓”。该碑系护驾村耿姓为不泯灭祖迹,于明穆宗隆庆元年()立,以示耿纯其人确为本村耿姓仙尊。已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个记载中,正德《赵州志》对耿纯墓最先记载。《畿辅通志》有三个版本,修于康熙年间的最早,明朝弘治九年(年)比康熙朝建立的年早年,《畿辅通志》所说的“在巨鹿县北三十里”的观寨村的耿纯墓记载较晚,耿纯墓在在赵州龙化村是可信的。

新河县耿纯墓在隆庆元年(年)才立,赵州耿纯墓前立祠在弘治九年(年)就已有,是先有墓再立祠。赵州耿纯墓也比新河耿纯墓记载早71年,而且新河耿纯墓文已明确说了是“空墓”,《后汉书。耿纯转》载:“耿纯,字伯山,巨鹿宋子人也。。。十三年,卒官,谥曰成侯”。巨鹿宋子县就是现在的赵州宋子古城,明确了耿纯本是宋子县人。据辛集市石碑村村北的《元中书左丞耿焕先世碑》载:耿纯的后人居住在巨鹿宋子城的龙华里(今赵县北龙化村)。耿纯的后人中,一个叫耿彦明的人,迁居到祁州束鹿县的良马镇。刻成于元代的此石碑,明确记载了耿纯的后人一直居住在龙化村,而龙化村就紧邻宋子城的东边,耿纯在宋子带领族人投奔刘秀,成为刘秀的“云台二十八将”之一,拥立刘秀在赵州南鄗千秋亭(柏乡县固城店)登基,建立后汉,死后葬在原籍也是情理之中。在赵县北龙化村解放前有一古墓遗址,墓前供奉着一尊身穿铠甲的武士石像,高2米,当地人俗称为:老佛爷,每年初冬全村都要祭祀,现佛像身还在,佛头前几年被盗,根据耿纯祠在龙化村的记载和石像为武士的这一特征,该石像应该就是原来供奉的耿纯石像。新河县护驾村距离宋子城直线距离有40多公里,按照谭其骧老先生编制的《中国历代地图集》秦、西汉、东汉篇记载,当时的宋子县和新河护驾村之间还有敬武县、杨氏县、历乡县等,西汉末年的宋子县不可能抛开中间三个县,另外在新河县有“飞地”,而且当时的县域也没有四十公里那么大。在宋城村东南10里的孝友村耿氏村民家中,至今还供奉着耿纯的牌位,此木质牌位高55厘米,宽14厘米,厚3厘米,牌位正面隐约可见“汉大将军东光侯耿纯之位”的字迹,据当地人说这块牌位原来供奉在孝友村耿氏家庙中,孝友村的耿姓是耿纯的后裔,《赵州志》也证实了这一说法:“皆其后裔也”。所以,耿纯是赵州宋子人,不是新河人,耿纯墓在赵州而不在邢台的新河县。

耿纯墓应该在赵县的北龙化村。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hexianzx.com/xhxtc/12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