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河县因地制宜
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特色美丽乡村
新河县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因地制宜,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迹,充分体现乡村特色,在扎实开展“十个专项行动”基础上,通过转变意识、整治环境、发展产业、重视生态,建设属于自己的美丽乡村。
一、强化意识转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新河的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县乡村各级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带领群众,牢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非常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干,干给群众看,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在全县已成星火燎原之势。在组织领导方面,制定出台三年整治方案,制定环境整治规划,明确各年度整治目标任务,确保一年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做好基础性工作。实行县级四大班子领导干部包乡包村包项目责任制,让县级领导干部亲自研究整治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出谋划策。实行“四项”制度,即例会制度、观摩评比制度、通报制度、奖惩制度,促进了工作落实。在观摩活动中,由县级领导分别带队,与扶贫工作一道,进村入户、实地查看,精准项目、现场打分,评定优劣。在参与带队方面,各乡镇明确包村干部,村双委班子明确分包项目、分片包段,县直单位驻村干部参与整治,真真正正做在前面,带领群众干,转变了群众袖手旁观看热闹的“没事人”意识,调动了群众参与积极性。今年以来,有人次参与农村垃圾清扫和杂物清理,义务出动拖拉机、三轮等车辆多辆次,1万余农户达到美丽庭院,近农户达到精品庭院标准。
二、强力环境整治。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总要求,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上持续用力,以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为主攻方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是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组织规划编制单位对村庄进行实地调研,广泛征求村领导班子和群众意见,在深入了解村民意愿,广泛听取村党组织、村委会及村民代表意见建议情况下,编制能用、管用、好用的实用性村庄规划。从去年到现在为止,已完成60个村庄规划编制、16个高速铁路交通沿线村庄规划编制和县域镇村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对村庄现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争取做到不砍树、不拆房、不征地,不贪大、不求洋,只做减法、不做加法,结合实际进行规划设计,留存本村的老树、老房、老古井以及历史古迹等特色文化,保住原始生态,保留村庄记忆符号,让群众寻找到乡村的记忆,记得住乡愁。例如白穴村在改造村内坑塘过程中保留了生长五十多年的老柳树,刘秋村建成的石磨坊以及村内休闲小广场,南马庄村广场绿化等工作,尊重自然,体现生态美、自然美;二是以村庄清洁行动为突破口,提升村容村貌。按照“五清三建”(大力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房前屋后乱堆乱放、清理闲置破落宅基及残垣断壁、清理沟渠坑塘黑水污水、清理畜禽粪便乱倒乱摊乱堆;“三建”指对清理出的场地规划建设小游园、小菜园、小果园;“一改”指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标准,彻底清除入村道路、村内街道、庭院内外、公共场所、坑塘沟渠等区域各类积存垃圾和杂物,整治残垣断壁、废弃宅院。对清理的垃圾按照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方式进行分类,无害垃圾就近填埋,有害垃圾统一转运至县垃圾处理场做无害化处理。经过努力整治,清理农村生活垃圾近7万多立方米,清理村内塘沟处,清理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立方米,清理残垣断壁或杂物处,建设小游园、小菜园、小果园个,完成村庄清洁行动的村个。原来村庄周边垃圾遍地、村内卫生死角死面现象再也看不到了,随之而来的是宽敞明亮的街道,干净整洁的庭院,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得到群众的认可和点赞;三是以庭院“小美”聚合乡村“大美”。“美丽庭院”创建作为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有力抓手,县妇联开展以双百“美丽庭院示范户”领跑“美丽庭院”创建工作,以庭院居室环境美、脱贫致富生活美、孝亲和睦家风美、诚信友善心灵美、助人为乐行为美“五美”为标准,培树先进典型,评选出“美丽庭院示范户”户,确保争创有“榜”可学,形成“县妇联引导、乡妇联指导、村妇联主导”的工作格局。通过印发美丽庭院创建倡议书、组织培训等形式,营造出“人人动手、户户参与”的浓厚氛围,打造有特色、有文化、有档次的美丽庭院样板,通过家家小庭院的优美,带动村村大环境的改善,以家庭的庭院“小美”聚合美丽新河的乡村“大美”;四是强化资金投入。新河县是今年刚刚脱贫摘帽的贫困县,在资金非常紧张情况下,县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县财政共投入资金余万元,加强环境整治力度。其中在改造农村厕所上投入万元,改造四千余座农村厕所。在农村垃圾治理上投入资金万元,购买大型勾臂式垃圾运输车3辆、侧挂式垃圾收集车26辆、可移动式压缩垃圾箱6个、侧挂式垃圾桶个;为乡镇建设六座垃圾中转站,全部实现城乡一体化运营。农村垃圾清理全部实现了市场化运作。在污水治理上,全县规划滏阳河与滏阳新河附近的24个村全部纳入清理范围,今年在新河镇侯家庄、望腾村、北郑村三村,投资余万元进行试点,建设污水处理厂,铺设管道进行污水集中处理,市环境保护局对此给予肯定。投资万元,完成10个村街道破损路段进行了翻新改造,10个村15.8公里农村公路拓宽改造和22个村入户道路硬化工程;全县个村已全部实现入村道路和街道硬化和亮化工作。所有村庄已全部实现了自来水入户。在村庄清洁行动中,县财政拿出万元资金作为奖补,有力促进了“五清三建”工作落实。同时注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引导村民出资投工投劳,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三、强调产业发展。新河县是今年刚刚脱贫的国家级贫困县,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县级资金投入方面能力不足,为此,县委县政府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脱贫攻坚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培育发展村庄特色产业,强化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为乡村振兴战略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投入提供重要保障支撑。一是抓特色农业。以林果蔬菜、畜禽养殖为重点,全力扶持发展苏章红枣、东董灵芝、刘秋香菇、后沙果蔬及生猪养殖等产业项目。以后沙村为例,该村群众沙里淘金,流转土地余亩,引进山东、北京等地客商建设西瓜、甜瓜等各类温室大棚上百座,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贫困户”的参股合作模式,村里的老百姓通过收租金搞分红、大棚打工、外出务工鼓起了腰包。二是抓龙头企业。重点抓好河南牧原万头生猪养殖、永盛达5万吨红薯精深加工等带动农户收益的大项目,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三是抓富民产业。经过多年发展,新河培育发展了镜盒包装、汽车配件等传统产业。同时,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抓手,依托互联网、物联网等培育发展农村电商,引领带动群众过上好日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由政府引导变成了群众主导。通过发展绿色、生态的农业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富民强县基础上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注入源源不断的资金流,建设更高层次的美丽乡村。
四、强健生态宜居。为提高农村生态建设水平,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家园为目标,大力实施“乔、灌、林、花、果、菜”综合绿化,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菜则菜,为群众营造了一个温馨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一是道路绿化。对入村道路、田间道路全部进行绿化,种植速生杨、速生柳、国槐等树种,达到人在车中坐,车在绿中行的效果;二是环村绿化。在村庄周围种植环村林带,在坑塘四周、闲散宅基地、村内空闲地等种植果树、速生杨、柳等树种,形成林绕村、村环林的绿化效果;三是街道绿化。因地制宜,种植法桐、倒垂柳、龙爪槐、香花槐等低冠观赏树种。在乔木之间种植冬青、黄杨、玫瑰、月季等灌木、花卉,达到远看满街绿,走近扑鼻香效果。特别是申家庄村结合葡萄产业优势,建设葡萄绿色长廊,营造丝瓜巷、黄瓜巷、瓢瓜巷、瓠瓜巷等特色街巷,移步易景,美观实用;四是庭院绿化。农户在庭院内、房前屋后栽植果树、花卉和时令蔬菜,增加收入的同时,提高村庄绿化水平,达到一年四季绿,处处有花香的效果。绿化后的村庄街道整洁、垂柳依依,层层绿荫让人倍感清爽和惬意,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真正地把绿化村庄、美化家园做成一项惠及百姓、造福后人的民心工程。
经过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一个个村内外干净整洁、风景秀美的美丽乡村跃入人们眼帘,涌现了刘秋口村、南马庄、申家庄村等别具一格、环境优美、面貌一新的美丽乡村示范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