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媒体看邢台(-10)总第47期
年3月8日—14日,我市围绕全国“两会”、生态农业、乡村振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共在中央、省级主要媒体刊播稿件余篇,重点稿件如下:
重点稿件如下月8日经济日报3月8日9版刊发《以产业融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报道全国人大代表、市长董晓宇在全国“两会”上就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接受采访,他表示,在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必须紧紧抓住产业兴旺这个关键基础,特别是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以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月8日人民日报3月8日10版刊发《有能力端稳自己的饭碗》,综合报道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柏乡国家粮食储备库主任尚金锁代表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体现出粮食安全的重要地位。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保障粮食安全是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月9日人民日报3月9日10版刊发《更好围绕中心和大局更好服务国家和人民》,综合报道全国人大代表、邢台学院教授陈凤珍表示,全国人大常委会连续3年先后检查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运用法治方式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仅有力推动了相关法律的贯彻实施,也有力推动了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月10日人民日报3月10日9版刊发《在新征程上践行初心使命(新征程再出发)》,综合报道全国人大代表、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负责人王凤巧代表建议,学习党史不仅要开展好专题学习、组织专题培训,还要融入日常,并在实践中检验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让全体党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全国人大代表、沙河市白塔镇栾卸村党总支书记李长庚代表认为,要着力解决乡村公路等级较低、公共服务设施缺乏、旅游服务跟不上等问题,为发展乡村旅游打好基础。
月10日新华社3月10日播发文字通稿《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代表委员审议讨论两高报告》,综合报道全国人大代表、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负责人王凤巧说,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以生动的司法实践维护了公平正义,弘扬了法治精神。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司法的多元需求不断增加,希望能为群众提供更智能、更便捷、更高效的司法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月9日新华社3月9日播发组图《河北南和:设施农业助农增收》,报道我市南和区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规模化发展黄瓜、西红柿等设施农业,带动农民就近就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月10日新华社3月10日播发图文视频《他们让更多人走进“抗大陈列馆”》,报道位于我市信都区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在“抗大”精神的鼓舞下,通过扩大陈列馆和抗大历史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学习抗大精神。如今,以前南峪为核心的抗大纪念场馆和遗迹建筑群,已成为游客感悟红色文化的好去处。
月10日新华社3月10日播发组图《河北新河:手工挂面促农增收》,报道我市新河县在推进产业富民的过程中,推广传统手工挂面加工工艺,通过帮扶村里成立专业合作社、开设手工挂面微作坊等方式,鼓励村民在家门口学艺、就业,拓宽了当地农民的增收途径。
月11日新华社3月11日播发组图《春季育苗忙》,报道初春时节,我市威县的苗农抢抓农时,积极投入瓜果蔬菜秧苗的培育工作。近年来,威县立足当地农业生产特色,大力推广瓜果蔬菜育苗的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并结合市场需求推行种苗“订单培育”,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有效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月12日新华社3月12日播发短视频《河北:弘扬传统武术增强学生体质》,报道我市宁晋县在当地30多所学校开设武术课程,传承武术种类近30种,涉及太极拳、形意拳、少林拳、八卦拳等。激发了孩子们对传统武术的喜爱,进一步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生活。
月12日新华社3月12日播发短视频《郝景香:让荒山绿起来累也很开心》,报道我市信都区退休职工郝景香退休12年来,带领造林队员在10万亩石漠化荒山上植树造林0万余株。
月14日新华社3月14日播发短视频《河北:无人机成为新“农具”提升春耕春灌效率》,报道我市南和区相关部门通过组织多个无人机团队,为冬小麦喷洒集除草、杀菌、营养为一体的药物。
月9日人民日报客户端3月9日刊发《邢台:义诊送关爱悉心护健康》,报道我市巨鹿县医疗卫生部门组织眼科医生为当地养老院老人和儿童普及耳科保健知识和提供免费测试听力、耳朵穴位按摩等相关义诊服务,呼吁人们预防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