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盱城老北头后街连着石佛街老

无法磨灭的记忆难以忘怀的乡愁

老船塘的今与昔

盱城濒临淮水,淮河历来就是盱眙水运的主航道。自从隋炀帝开凿通济渠,引汴河穿泗州、入淮河、达盱眙,盱城更是成了水陆运输的枢纽,每年由盱城码头转运的漕粮就达百万石以上。唐朝时,在盱城就建有“都梁山仓”,宋朝时又有“南山仓”。由于淮水、汴水之间的水位差异,自唐宪宗元和九年(年)起,就采取“仓储”与“搬运”相结合的方式,将江南漕粮运至盱城的都梁山仓,然后再由汴河船只运往河洛,这就是所谓“江船不入汴,汴船不入河”。加之淮河遇到风浪时,常有伤船事件发生,故而盱城的船塘码头便应运而生,且规模可观。南宋以后,漕运凋零;盱城的船塘码头也显得冷清。

到明朝万历年间,县城有码头三座:

上码头:即水门口、永汴门码头,有18级石阶通往河中,均为巨大的长条石砌成,水位升降时不影响船只停靠。因靠近水门,上岸即可进水门,至前街、竹厂大街、鱼市、南市口等处,因而比较热闹。

下码头:即御码头、鱼码头,亦称浮桥码头,有19级石阶通往河中,亦为条石砌成。据说是宋高宗南渡时经过此处,故称御码头。也有说是渔民多在此停靠,将鱼虾水产品拿到集市叫卖,才叫鱼码头。因在浮桥头,过往泗州方便。但泗州被淹、浮桥拆除后,这里便开始冷落起来。

小码头:俗称小渡口,在陡山湾淮水边。

其实,明代、清初,盱城的老船塘并不在文庙前近圣街临淮处,而是在陡山湾,即“陈家河”(原供电局与水泥制品厂之间的河道,今为供电局操场与鹏胜家园小区之间。)《光绪志》“山川”卷载:陡山湾新河,在治东北陡山下。“万历十二年(年),知县乔杞以大淮风浪屡戕贾舟,因相地宜,谋于陈公之孙(陈道之孙、陈大章之子)所见,挑濬此河,筑石堤于西岸(即翟家河堤),而河东濒于陈园,自是行舟避险、商贾丛集。乔令议陈氏捐业,纪之以文。近岁淮水泛涨,荡涤滋广,民人乃呼为陈家湖。”此陈家湖又名“荷花塘”,因水阔如湖,作为停泊船只的船塘,并建成装卸码头,这便是原先的老船塘。后因山水冲刷,船塘淤浅,码头停用。

至清初,便把船塘迁至近圣街文庙前学宫的“泮池”,“扩泮池以为船坞,占泮池以为船塘”,这便是第一山下的“老船塘”。对于此事,清代的书生们总是耿耿于怀,以致在记载中发泄到:“泮池在黉宫之外,即今之所谓‘船塘’也。商船往来,咸泊于此,鹊巢鸠占,久假不归。又于右首建置‘关楼’,天下有关榷而敢与文庙相抗者乎?”在修建淮堤时,将船塘临淮一侧均以条石铺砌,形成一宽阔堤埂,并与前街相连、与沿河街相接。后在堤埂上盖房建屋,便与前街融为一体。光绪七年(年),对此船塘进行了治理。民国期间,对船塘管理几乎停滞,日寇占领盱城时,更是无人问津,以致年久失修。只能在涨水季节小船可以停泊进出,但无法装卸货物。

在日寇占领盱城期间,日伪军利用蚌埠到盱城的淮河航线,用汽艇运送给养和兵员,一般都在老船塘边淮岸作为轮船码头,停靠、下货。我新四军就利用船塘码头人员杂乱的特点,安排情报人员在这里搜集、传递情报。当时就有一位外号叫“刘瞎子”的老人秘密地为我军传送情报。刘老头在码头上摆了个小货摊,卖些烟卷小食品,很不起眼,但是日伪军从蚌埠沿淮河运送到盱城的鬼子兵和军事物资都是从这个码头装卸,哪一样都逃脱不了他的眼睛。一遇到情况,刘老头便有意凑到码头前搭讪,乘机把情况摸清,再以摆在货摊上的东西来暗示敌人的具体情况,如:几支大包烟表示几门炮,几个鸡蛋表示几挺机枪,几斤黄豆表示几个鬼子兵,几斤绿豆表示几个伪军,如果是调走,就写上“已卖出”。我侦查员到码头上,只要瞄一下刘老头的货摊,便对敌人的动向一清二楚,马上回到穆店汇报敌情。因此,日伪军下乡扫荡时,不是扑空,就会遭到我新四军和民兵游击队的伏击。

年冬,洪泽民兵总队得知盱眙船塘里有几十只钢板划子(即木帆船头上加放一块钢板),而腊月二十四那天鬼子汽船要去明光运货,于是决定夜袭盱眙船塘,缴获钢板划子。腊月二十三日下午,二连几十位身强力壮、身手好的战士分乘几条渔船向盱眙船塘进发。天黑以后,逐个靠近盱眙船塘,迅速摸掉敌人的岗哨,把船塘里的几十只钢板划子划出船塘,战斗进行得非常顺利。返航时,发现船塘边停着一只日军救生船,便也顺手牵羊一起拖走。由于不会驾驶,又找长篙棹,耽误了返航时间,又因战斗过于顺利,放松了警惕。结果被日军的两艘快艇追上,双方展开了激烈地交火。但因为我军装备落后,力量悬殊,处于不利地位,以致二连遭受重大损失,缴获的钢板划子一部分炸毁沉没,剩下的又被敌人拖走了。这次袭击盱城老船塘的战斗虽然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但二连战士们表现出来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壮举令人赞叹。战后,淮河区政府和老百姓在刘咀乡掩埋了烈士,建坟立碑,缅怀纪念。

(年的盱眙城北老船塘)

建国后,于年成立了盱城码头工会。年组织居民对老船塘进行了全面整治,深挖清淤,石砌护坡,扩大面积,整治后的船塘面积达1.8万平方米,平均深度3米,并新增4个人工装卸码头。60年代,又利用原来废弃的陈家湖,整治改造成发电厂专用煤码头和水泥制品厂专用码头。在上龟山西麓淮河边,建设了粮食专用码头等。随着经济发展,从年起在城南宝积山下开挖了新船塘,年竣工,船塘面积1.9万平方米引河面积平方米,开挖土石方5.3万立方米。宝积山船塘建成后,第一山老船塘逐步停用,仅作为小船停靠之所。

近年来,对沿淮进行全面整治,第一山老船塘附近通过治理也焕然一新。先是对北边的老船塘,清淤挖深,石砌堤岸,整修一新,并建造了明清仿古建筑的亭台楼阁;对南边的碎石堤内侧挖深拓宽,使之与北船塘形成一致的风格,现在,南北两侧已形成两面清澈碧纯的水塘。又于两个水塘中间,在早已湮废的盱眙古城的“西门”,也叫“琉璃门”的旧址上兴建了“淮河文化会馆”,并配有一尊抽象的龙虾雕塑和一座镂空的雕花亭塔。将沿淮的“碎石堤”堤岸建成百米紫藤长廊,使古老而年轻的老船塘越发娇媚可爱。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贵阳白癜风治疗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hexianzx.com/xhxdl/1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