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爷说车再看大沽口从北京到天津感受英

上集没看过的小伙伴,点这里↓↓↓

再看大沽口从北京到天津感受英菲尼迪Q50L(上)

重温历史悲剧:从大沽口到圆明园。

塘沽是天津市下面的一个区,靠着渤海。在历史上,海船来到这里,进入海河(以前叫白河),再开几十公里来到天津,才停泊。这种情形与上海非常相似,海船需先进长江,再进黄浦江,到上海市区才算到站。可海河与黄浦江不同,它的水深和宽度都不理想,大船无法进入,于是,日军侵占华北后,在塘沽修建了港口,为了与天津港区别,这里叫新港或塘沽新港。到了年以后,继续扩建,现在正式名称叫天津港,其实有些当地人还是习惯叫新港。

从天津往东去,直到海边,地名中带“沽”字的特别多,关于这个“沽”字的含义,我听说2个版本,其一是池塘,其二是三面环水的一块陆地——海河从天津流到渤海,直线距离40公里,可河道弯弯曲曲,约70多公里长。每一个弯曲处,都会凸出一块陆地,三面环水,被称为“沽”。

塘沽周围有大沽、东沽、葛沽、邓善沽、宁车沽,等等。近代史上比较出名的,是北塘与大沽。大沽位于海河入海口的位置,明朝此处就有设防,清朝末期更是重点防御的地区,以防备西方人的战舰,从这儿开到天津,威胁北京。至于北塘,原本是个小村子,因为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它有关而出名。

首先来到北塘附近的海边。在塘沽一带建港口,并不是容易事儿,因为这一带都是泥滩,水很浅,大轮船老远就得停下,换乘小船才能接近岸边。多年前,英国与法国原本前来换约,结果被中国军队在大沽口打了个人仰船翻,失败而归,这俩国恼羞成怒,立即调集军队,远征中国。他们已经领教过大沽口炮台的威力,于是选择了大沽口北边12公里处的北塘河口,在此登陆。

昔日的北塘河口是蓟运河入海处,后来又增建了永定新河。从今天依旧荒凉的海滩可以想象,当时英法联军在此登陆,实际上并非易事,要穿越几公里的沼泽,才能达到地势较高的地方。据说,当时英军看到如此难走的地形,很是头疼,62岁的法军总司令第一个跳下船,带头涉水。

从河口往里走大约2公里,是北塘村。英法联军8月1日黄昏时登陆,因为不知道北塘村里有没有中国军队,不敢贸然前进,于是在海边露营。当天晚上,法军中一个叫杜潘的中校,带着几个士兵,来到北塘村侦查,才发现村里没有守军,就连村里的炮台,都空无一人,大炮也是假的,仅仅摆了棵树。于是,8月2日,英法联军顺利进入北塘,站稳了脚跟。

据记载,当时北塘是个四面环水的小村子,村中建筑很破旧,显得乱糟糟的。可如今,见到的是新建的城墙与城门。

城中有商铺和住宅,看上去是个房产开发项目。眼下是旅游淡季,所有店铺都闭门谢客。

这是一张英法联军进入北塘那天拍摄的照片。左下角是军队的帐篷,帐篷旁边是北塘的围墙,顺着围墙往上,可以看到一座炮台。往远处看,可以看到北塘河口与渤海。

下面这张照片就是北塘的炮台。读到这段历史,我始终弄不明白,中国军队为何不在最有利的时候——英法联军乘小船接近滩头,然后涉水登陆时,发动进攻。此时若是进攻,就算是英法联军的武器先进些,也是处于下风。更令我感到困惑的是,如此完善的炮台,居然是我军在敌人登陆前,就主动撤退,白白送了出去。难不成是我军以宋襄公为榜样,要做仁义之师,绝不乘人之危?

昔日炮台早没了,如今是新建的,数量与年前一样,还是两座,但造型与老照片有些不符。

英法联军占领北塘后,运输+侦查+休整,折腾了10天,到了8月12日,才继续进攻,占领了北塘与塘沽之间的新河村。在众人的回忆录里,关于这场战斗只有几个字,规模极小,且很快就以占领完事,并无伤亡。可在当地将领给朝廷的奏折里,却写道:战斗异常激烈,我军殊死搏斗,歼敌无数,给敌人以巨大打击。这样的事儿,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当中,就出现过,皇帝看到的奏折,永远是我军胜利,一直在胜利,战无不胜,可突然有一天,全没了,一下子就输了。估计谁当皇帝,谁都会被这些奏折,弄得晕头转向。

英法联军12日占领新河,14日攻下塘沽。这里还有个趣事,早上开始打,一会儿就打完了,拿下了塘沽,法军总司令一看表,离吃午饭还早着呢,于是决定继续往前攻,捎带手把大沽口炮台也拿下。英军说不行,需要休息,休息几天再说,法军大为惊讶,刚起床没多久,怎么又要休息了。这种事如果搁在意大利人身上,一点儿都不奇怪,没想到英国人也是如此。

大沽口是海河入海的地方,后来的天津港,就建在大沽口附近。经过多年不断挖掘,这一带的水深,已经足以容纳30万吨巨轮,成为一个重要的进出口基地。咱们能买到的进口汽车,大多数就是在这里卸船的,所以,如今这一带汽车经销商特别多。

港口对面,是大沽口炮台遗址之一,这里现在还建了博物馆。

当时,我国在大沽口修建了很多堡垒。海河南岸,有威字炮台、镇字炮台和海字炮台。北岸则有门字炮台、高字炮台,再往里,还有石头缝炮台。如今这些炮台只有威字炮台遗迹尚在,博物馆也建在威字炮台旁边。

上面的沙盘模型是从东往西看,下面这张是从西往东看。威、镇、海、门、高5座炮台都是圆形的,唯有最后面的石头缝炮台,是个方型。英法联军当时首先攻击的,就是它。

刚才说到,英法联军在8月14日攻下塘沽后,休息了几天,到了21日,对石头缝炮台发起进攻。每座炮台的外面,都有2道深沟,里面设置了障碍物,还灌了水。英法联军来程经过广州时,征募了一些民工,这些民工此时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他们冒着枪林弹雨,抬着梯子,铺设在壕沟上,然后跳进去,把梯子扶稳,军队才得以冲过去。您可能惊讶,这不成了汉奸?事实上,不是所有民众都具备民族意识,他们才不管谁当权呢,过好自己的日子就得。加上一路上,英法联军每到一地,都贴出布告,说他们只是来解决与政府之间的政治分歧,与民无关。军队一不进城扰民,二会公平买卖,照价付款。于是,在舟山、在烟台,当地人因为西方军队的来到,生意变得兴隆起来。

尽管如此,攻击这座炮台,还是极为艰难。法军军官的回忆录里说到,负责进攻的名法军死亡40人,伤人,也就是说,伤亡率50%。据说英军伤亡更大。

进攻发起之前,英法联军对炮台实施了炮轰,就连海军也参与其中——他们冒着搁浅的危险,把船开到距岸极近的地方,对炮台实施轰击。很快,2座炮台里的弹药库被点燃,损失惨重。所以,当英法联军攻下石头缝炮台,正打算继续进攻高字炮台时,这座炮台打出了白旗。经过一番谈判,当天下午,高字炮台与门字炮台相继投降,炮台里的名军人被俘,但又立即被释放了。当天晚上,河对岸的3座炮台,也缴械投降。就这样,英法联军在一天之内,拿下整个大沽口,大获全胜。

这件事被称为第2次大沽口之战(隔了40年,八国联军在此进行了第3次大沽口之战)。炮台上的门火炮,被英法联军缴获。

您可能奇怪,那么多火炮,看着英法联军进攻,怎么不开炮呀。实际上,炮台守军开始还是相当英勇的,无奈火炮工艺与操炮水平都太差,总也打不准。

还有一个令人奇怪的地方,咱们的炮台都是露天的,没有盖。也就是没有顶部防护,这样的结构搁在今天,旅游观光倒是挺合适,看着清楚,但打仗时就惨了,对方用火炮一轰,很容易受到重创。

今天,站在大沽口威字炮台上,海河就在不远处流过。远处有大桥的地方,大约就是北岸几座炮台的所在地。

在博物馆里,看到一张威字炮台当年的照片。

这个火炮,也是前几年在镇字炮台遗址下挖出来的。全长3米,内径毫米。

这门炮也是当时中国军队所用的。

与之外观十分相似的这门炮,是当时英法联军的武器。与我国大沽口一地就有门大炮不同,英法联军携带的火炮并不多,其中法军是28门。但是,他们的命中率很高,且一边打一边校正,确保轰击效果。

我军火炮命中率很低,原因之一是武器制造精度不够,其二是军人训练不佳,其三是军队管理。据说,一直到了民国初期,北洋军阀混战时,还非常不讲究瞄准射击呢,士兵的任务是把子弹打出去就算完事,至于打到哪里,无所谓。

就这样,英法联军很顺利地占领了大沽口所有炮台。中国军官给朝廷的报告是,由于弹药库被击中,炮台爆炸,无力再战,只好撤退,决定在京郊一带布防,与洋人死战。

打两下就撤,然后意气风发地说我要拿出全部勇气一决雌雄。这种豪言壮语说了N多年,直到抗战时,仍不断出现。事实上,战争除了靠武器装备,还有军人们的勇气——战死的勇气。咱们在这方面,时不时就留下些遗憾。想想倒也能理解,整个国是你皇帝的,我凭什么为你拼命?

赞赏

长按







































哪家医院治愈白癜风
哪的白癜风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hexianzx.com/xhxdl/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