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佛山一静谧的古村
你会看到几个村民休闲的坐在树下
三五知己,谈天说地
这片在历史长河中历经沉浮的土地
曾经留下了怎样的动人故事?
我相信
那些老人们会很乐意
为你口述那一段段尘封的往事
让你了解更多西樵新河社区的故事
关于
古村
新河社区地处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的西部,东与岭西村交界,南与太平社区隔河相望,西与稔岗社区为邻,北接百西和民乐社区。新河总面积为2.95平方公里,下辖桥上、一甲、礼门、五七甲、新楼5个自然村,主要有张、梁、何、李、黎等姓氏。
一五七甲同根同源据《南海市西樵山旅游度假区志》记载,新河一甲村于元至元年间(年)开村,五七甲村于元至元年间(年)开村,礼门村于元天历三年(年)开村,新楼村于清顺治十一年(年)开村,桥上村则于清嘉庆五年(年)开村。
不难看出,一甲村、五七甲村历史最为久远,两者的开村时间亦十分接近,与礼门、新楼、桥上三村相隔较远的开村时间形成鲜明对比。这其中是否存在某种历史渊源呢?
△一甲张氏宗祠
据张氏族谱记载,新河张氏先祖寅菴乃宋朝议大夫,寅菴携家眷由南雄珠玑巷迁居南海西樵,分六大房。
其中,子善、生宽、三畏、悦华、德和各自分居至凰岗、百滘、吉赞、莘村、塱心,而达甫、闲宇和广仁三子则同居新罗(“新罗”系新河旧称),分别在一甲、五甲和七甲村内开枝散叶。
可见,如今新河的一甲村和五七甲村的开村先祖原是亲兄弟,两村同根同源。
△五甲张氏宗祠(敬爱堂)
从字面上看,礼门、新楼、桥上三村的村名都颇有意趣。相传,桥上村古称高田,后因位于中心村一甲村北面,隔一小涌,地势较高而得“桥上”之名。
行神乞巧民俗兴盛初冬时节的新河,显得尤为宁静、闲适。和煦的阳光透过浓密的枝叶,枯藤老树、小桥流水、炊烟人家……新河的一角一隅,无不流露着秀美静谧。
漫步至桥上村,一座古香古色的庙宇总是吸引着过路人的目光。这是华光庙,村民以前正月初八‘行神’,最后就是来到这里祭拜的。
△华帝古庙
据了解,新河原有一所洪圣庙(俗称通乡庙),位于礼门村。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八,洪圣庙内都会举办“行神”活动。相传,洪圣庙祀南海昭明龙王,华光庙祀南方火神,新河的“行神”风俗,应是出于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之意。“行神”当天,近十位手捧财神公、土地公、洪圣公等神像的新河村民会从洪圣庙出发,在锣鼓声中绕着整个新河巡游,一直走到华光庙。而大批的村民也会紧随其后,“行神”巡游队伍十分庞大。
而农历七月初七的“乞巧节”,也是新河社区内较为闻名的民俗活动。从前,一到七月初六晚上,家家户户的女儿们便齐聚祠堂,在祠堂内摆出各种自制的手工艺品供人观赏,一摆就是整整七日。家境富裕的人家,还会请盲公前来唱“木鱼”,欢庆七夕。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有琯生武有国桢民风淳朴的新河
还于近代走出了多位优秀乡贤
至今仍为后人津津乐道
“在新河,‘文’有张琯生,‘武’有张国桢。”据张绍金介绍,张琯生年仅14岁便痛失双亲,生活贫苦,但仍坚持刻苦求学。清同治十一年(年),张琯生考上举人,光绪九年(年)成进士,派任户部河南司主事。张琯生为人廉静寡欲、不慕名利,凡有利于乡邻的公益事业,必挺身而出。无论是解决桑园围内水利纷争,还是建祖祠、修书院,尽心竭力。
△张琯生故居
张琯生之子张燮垣其实也是位文人墨客。张燮垣于光绪二十年(年)考上举人,其书法极佳,更甚于其父。坊间流传,张琯生曾闭门谢客一年,终日在家中苦练书法,仍难以赶超其子张燮垣。
△张琯生故居
新河另一位名人,则是“武将”张国桢。张国桢于民国六年(年)加入援闽粤军,曾任少校参谋、福建永定县县长等职。年,张国桢任粤军东江总指挥、建国粤军第四军中将军长,年,任南八路属“剿抚总指挥”,后不幸英年早逝。
人杰地灵的新河,还被选为西樵镇首批5个美丽文明村居示范点之一,正以“淳和新河”为指引,力求做到“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服务优”和“宜居住、宜休闲、宜观光、宜旅游”。
目前,新河正通过公园建设、村居文化中心建设、文体活动品牌建设等主要措施,倾力打造“淳和新河”品牌和名片。
来源:人民网、央视网
编辑:佛山宣传编辑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