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新河县 >> 新河县地理 >> 走进吕府

走进吕府

一.曾经的辉煌

吕府,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60年代末,小叔成婚的新房就在吕府中轴的第五厅(后楼)的二楼,我去过几次,知道大概。但究竟吕府多大,布局如何,建筑怎样,有何渊源?则是不知的,几十年来也无暇去考究它。

近日心血来潮,想了解它一些东西。于是约友人散步到那,找找感觉。第一次是夜晚,游了四周,瞅见了那幽深狭窄的马弄和水弄,又摸黑从中轴台门,经过那拥挤脏乱居民房舍,直窜至后门的王衙池。不过瘾。此后我们又几次去那里溜达。

吕府入口处的大照壁

吕府前的新河

新河向西往谢公桥方向

越深入了解,越觉得当年的吕府确实了得。那时何等的规模,何等的气派,何等的辉煌呀。坐北朝南的吕府。占地48亩,(假如现在建房约有4万平方,可容纳户到户人家哟)东起万安桥(北海小学),西至谢公桥的西小河;南即在新河弄,面新河宽阔的河道,北至王衙池头。整整的一个“小区”呀。它平面呈三条纵轴,五条横轴布局。交织成十三个院落。中央纵轴线自南而北,依次为桥厅、永恩堂、三厅、四厅、后楼。略高于左右建筑,主体突出。东、西两纵轴线依次为牌坊、前厅、二厅、三厅、后楼。三条纵轴线的最后一进都是楼房,其余均为平房。各厅均有砖石砌筑门楼,厅后均有天井。一般的台门是以进数及开间来表示大小规模的,但唯有吕府是以十三厅来命名的,正如古宫以太和,中和,保和三殿,乾清宫,坤宁宫两宫来勾勒其规模和布局一样。难怪有专家称“北有故宫,南有吕府”,虽夸张,但足见吕府的规模也。

这是中厅的仪门,门后就是永恩堂

岁月的风刀霜剑,无例外销蚀侯门如海的吕府,目前大部分房屋已经毁坏,幸存房子住满了居民,显得破败凌乱。但位于建筑群中轴线南部的永恩堂,至今保持完好,它是吕府的中枢部份。原为正厅,吕夲死后,改为祠堂。因原有大门和轿厅,均已毁圯无存。尚存的仪门便成了如今的正门。仪门同样高大厚重,两扇黑漆大门足有3米多高。此堂经前些年修缮后,重现了当年威仪,成了吕府的象征。游人驻足于此,寻找吕府当年的踪迹,凭吊那当年的辉煌,更感叹世事的沧桑。

马弄。请看房屋底下的础石是何等讲究

水弄,幽深狭窄,直通往北到王衙池

残留的一个门斗

据传,吕府是吕夲的十三个门生,各建一厅,献给他八十大寿时的礼物。可以相见,那几年这里是一个庞大的建筑工地,各门生不敢落于人后,聘好工,选好材,精心督工,讲究工程质量的精湛;也可以相见,吕夲80大寿时,新河和西小河是官船如织,舟楫纵横;新河弄则是桥来人往,摩踵比肩;十三厅内张灯结彩,人声鼎沸;宴席则是觥筹交错,贺声连连,,,,,。这是吕夲人生的一个高峰,这是绍兴城内耀眼的一道风景。而吕府,竣工,落成和启用,也幻化为绍兴建筑史的一个漂亮的符号。

二.吕夲其人

星期天,冬日的晴朗天气。我们再次去了吕府。幸运的很,偶然的巧合,我们进入了还不开放的“永恩堂”。

进入仪门,便瞧见了气势逼人的永恩堂,一溜七间的大厅给人赫赫的威仪。大厅高8.5米,通面阔36.5米,南北进深7米。

七开间的大厅的局部

36.5米的前廊

我见过多少台门,也看过多少电视电影,此架势除皇家外,真还是仅见的。永恩堂翘角堆花的屋脊,用材粗大的梁柱,宽阔畅敞的廊轩,龟形花格的窗棂,方砖铺墁的地坪,遥相对称的东西厢房,都无不体现出这座明代建筑浑厚、朴实、和谐的特色和侯门深宅的庄严,大气,以致给人有种压迫感。大厅正中悬挂着有“永恩堂”三个雄浑大字的匾额,此上方悬挂着明万历十一年神宗皇帝在吕夲八十寿辰时所赐的“齿德并茂”大匾。两块匾额均系原物,散发着当年神圣肃穆的气氛。

神宗皇帝所赐《齿德并茂》牌匾

粗大的梁柱

整齐的地坪和花窗

在我们惊叹此豪奢建筑的同时,说到到了他的主人—吕夲(tao)。史载:吕夲(公元-年),字汝立,号南渠、期斋,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累官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晋阶光禄大夫,加太子太傅,在内阁十余年,和权奸严嵩沆瀣一气,正人君子排斥殆尽,是依附严嵩奸党的亲信之一。丁母忧回籍后,因严嵩事败,不复起用,直至终老。

他的主要罪状是:陷害忠良,排斥异己,广植党羽,成为严嵩最卖力的帮凶。

嘉靖三十年,小吏沈炼挺身而出,以为“庚戌之变”的城下之盟是奇耻大辱,“出位”(超越职位)弹劾严嵩。他的奏疏题目直截了当——《早正奸臣误国以决征虏大策》,矛头直指严嵩、严世蕃父子:皇帝接到这份奏疏,命内阁大学士吕夲代他起草批示(当时叫做“票拟”)。吕夲便向严世蕃征求意见。向被弹劾者透露弹劾内容,并且征求处理意见,按现在的说法是向被调查人泄密的大“内鬼”吧。而严世蕃与严嵩义子赵文华一起炮制了“票拟”,吕夲全文照抄。这份皇帝圣旨传达的恰恰是严嵩父子的意思。结果“圣旨”指责沈炼“恣肆狂言,排陷大臣”,希图博取“直名”。是非完全被颠倒了,严嵩父子安然无恙,沈炼却遭到严惩,一顿杖责,革职流放塞外。六年后,严嵩父子无端捏造“谋叛”罪,处死沈炼,其长子充军边疆,次子、三子被活活打死。

而史上的“丙辰京察”更是吕夲党附严嵩的典型的反映。嘉靖年间,对官员考察渐成定制。对地方五品以下官员有吏部和都察院主持考察,决定去留,称“外察”;对四品以上京官则由皇帝指定专人主持,去留取自上裁,称“京察”。当年,严嵩为独霸朝政,一手遮天,欲去掉所有政敌。但主持官员考察的吏部尚书李默刚直不阿,不党附严嵩,成了严嵩的“眼中钉”。嘉靖丙辰,即嘉靖三十五年(),是例行的外察之年,而非京察之年。二月,吏部尚书李默主持外察。但此时严贼死党赵文华谗言惑主,致李默获罪瘐死狱中。

李默下狱为二月二十九日。吕夲他二月三十日掌管吏部事。三月初四日,李本上疏,请求京察,世宗览疏,以为李夲是忠诚报国,遂命李夲全权办理。于是,吕夲将朝中大臣一百一十三人划分为三等。严贼死党吴鹏、赵文华、严世蕃,鄢懋卿、徐履祥等均为一,二等。而下等5人遭斥罢,除个别人是疲软老疾外,多是不附严嵩,甚至与严嵩为敌者。三天后,李本又主持对两京科道官进行考察,一共罢免了两京科道官三十八人。更大规模的清洗政敌,目的是,杀尽反严嵩官员之威风。随之,即以此次京察结果选拔官吏。京察一等的工部尚书吴鹏于三月十一日改为吏部尚书,赵文华亦由工部侍郎升为工部尚书。吕夲由于主持京察之“功”,不久,即晋升为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通过丙辰京察后,朝中用人大权为严嵩所控制,满朝文武,皆听命于严嵩。严嵩的势力达到最为显赫的时期。

 

吕夲掌吏部仅十余天,是个临时负责人,但就在这短短的十余天,他组织了明朝一次著名的政治大清洗,为严嵩“组了一次阁”,足见其蓄谋之久,用心之很,手段之辣。但他因此落下了奸臣的千古骂名。

三.情感的困惑

人是复杂的。忠臣和奸臣不能以头上“标签”说明他的全部。

吕夲,绍兴人(为绍兴府所辖的余姚人)十数年寒窗,年(嘉靖十一年)29岁的他,得中进士,也算是当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佳话一则。以现在的话说,是学有所成,光宗耀祖了。

他初为朝廷小官。年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后不断升迁,历任礼部尚书、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光禄大夫兼太子太傅,成为余姚明朝著名的“三阁老”之一,说来也应该是我们乡人的荣耀。

据史载,他入阁十三年,“奏疏世宗临朝主政、赈济灾民、整顿军纪、备粮应急”等,也即在任时是做过好事的。他卸任后,家居不复出,但倡修余姚江南城御倭,又倡议绅士应一律赋役,以苏民困,,,,,。也是有民族气节,体恤朝廷和顾念民生的。

另外,吕夲的乡情观念还是很重的。明人何良俊所撰《四友斋丛说》一书中有严府(严嵩),徐府(徐阶),吕府(吕夲))(当时阁臣三人)门庭状况的原始记载。笔者与三人稔熟,“故余亦时时往来于三公之家。见介溪(严嵩)之门每日如市,庶僚之来谒事于小相者,肩摩踵接,与其家人争先出入。。。。。。每日如此。”而“存斋先生(徐阶)则其门如水,真可罗雀。某虽其晚进且姻家,亦未尝见其家人之面。有时下直,各官来谒,其通谒者唯李班头一人而已。”再是吕夲门第:“南渠之门则喧寂相半,然其门下往来者皆旧亲识也。盖余姚士子皆出外谋生,鲜有家居者。时孙忠烈长子锦衣公在朝,故余姚人丛集于京师,皆出入于二家。余每造南渠,见其乡人满座,有时葵阳以小饭见留。则余以一人杂厕于众余姚人之中,殊觉无意。”笔者叹曰:“此皆余所目击者,故直书之以示后人,而其得失邪正可以观矣。”此记载为嘉靖三十一年,当时阁臣——严嵩、徐阶、吕夲三人的品行道德跃然纸上。至于吕夲,他有乡党意识浓重的一面,有点像令计划的山西会,“乡人(官)满座”。但反过来说,对故旧,乡亲还是很给面子的,或者说他还是很有人缘的。说门生给他建“十三厅”或许有些依据。

人非圣贤,若能无过,但不能失大节。向来朝廷党争激烈,置身宦海也有难处,但不能出卖灵魂,投靠奸雄。

说吕夲是奸臣是不冤的。嘉靖28年,世宗命廷推阁员。未提及吕夲。“时严嵩独任相,”“又令密探于国子诸生,咸称吕本善,征入阁,任续修《明伦大典》总裁官。”也即在那时,已和严嵩勾结在一起了。

至于“沈练案”和“丙辰京察”,则更是吕夲无遮盖和严嵩沆瀣一气的大暴露。

嘉靖四十年五月,吕本母亲去世,请假回余姚守丧。次年五月,严嵩奸情败露,罢官抄家,其子严世蕃被诛杀。吕本事先因母丧家居,且由他的一个儿子买通严嵩管家,预先消毁了与严嵩勾结的大量罪证,使得吕本逃脱了应有的惩罚。当然,吕本丧期满服,也就未被起用,只好闲居在家享乐,直至万历十五年老死余姚家中,年八十四岁。由于他紧跟严嵩,为官不正,故《明史》不予列传,仅附见于《奸臣·严嵩传》中。

吕夲墓,人称吕阁老墓。原建牟山湖南畔,造型十分考察,建造时历时三年,占地20多亩。清代时曾有的“三进庄屋”被太平军焚毁,解放前墓被盗,大跃进时期各种石物流失。至年由余姚市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考古发掘.现移位于姜山村口路西处.

正如“人是复杂的”道理一样,社会和历史现象同样是复杂的。吕府十三厅,数百年前劳动人们智慧的结晶,血汗的创造,但主人却是吕夲。我们在游览故居遗址时,为无法和“忠烈祠”“节义堂”那让人敬畏,赞叹的字眼连在一起感到深深的遗憾。倘这是文天祥的故居,史可法的遗宅,那就给了我们“爱屋及鸟”双重美感;但事实只是如游览“恭王府”---那是和珅旧居的感受一样--“投鼠忌器”。我叹;历史总不是完美的。

四.现实的尴尬

吕府名声煊赫,吕府名声在外。那规模,那气派,那已经久远的历史(砖木结构的建筑,确难留存),无愧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吕府的现状;散落,破败,毁夷。在发展大旅游作为社会热点的今天。在各地没文化遗址,要造个所谓“文化遗址”来招摇;没名人,要牵强误会抢个名人来装点面门的现时。说吕府是“端着个金饭碗讨饭”是并不未过的。

眼下,吕府的中轴线,桥厅,三厅全毁,二厅残留些许遗址,后楼则是杂乱的民居。东西两轴的牌坊早不见踪影,后来在牌坊遗址处建造的简易公房也早显老旧。东轴仅存中厅六间,后厅七间,后楼两间;西轴仅存中厅二间,后楼六间。据一个资料介绍,整个吕府存留的老宅面积仅为平方了。而在此老宅内和以后建的民宅居住的人家,据文旅公司朋友告诉我的数字是--还有余户。

此处是中轴线第四厅原址。但全厅已毁,现在成为一个大道地。西边临时围墙栏起,看不到围墙是什么。东边一排厢房,疑是原宅,现为居民住所。大道地好像已开辟为社区健身场所。进对面石库门即为第五进“后楼”

中轴线第五进(后楼)两个天井分隔墙。我小叔成婚时曾居住在墙后的二楼。

这楼上就是当年我小叔的婚房

中轴线第五厅后楼散乱的场景

西轴大门的门斗。有窗的小屋为后人所建。

西轴线进大门后场景

西轴线后楼住宅

东轴线中厅的门楼

东轴线中厅

东轴线一民居场景

老宅的居住条件实在是不够恭维。我们在住宅处到处一溜,确系;潮湿,阴暗,破旧,杂乱。各种线路在木梁上乱拉乱接,连防火的瘾患也十分突出。那天我们几人去察看时,一中年女子还认为我们是搞拆迁的,竟迫不及待的反映想早日改善住房条件的诉求。名声赫赫的吕府并没给现时的居住者以福音。

怎么办?我知道此是困扰历届政府的头疼事。文保单位,不能卖地赚钱,搞房产,不然或许我们早见不到吕府遗址了。但要改造,修旧如旧,恢复当年辉煌,则成本实在太大,谁都不会把可以出“更耀眼的政绩”的有限的钱“嗵”的一下扔到这无底洞中。高明的办法是维持现状,让其衰落,破败,这是谁也没有责任的。80年代末,我在市府办公室工作,当时的主要领导私下发牢骚:“这不能动,那不能拆,这些老夫子说的轻巧,但叫他们来住住这些潮湿的老房子试试,个个要得关节炎了。”话是戏言,也不仅指吕府,但道出了保护与发展的尖锐矛盾。

当然。关于吕府还是有些声音的。03年7月26日。绍兴日报刊载“绍兴:古桥和吕府走出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第一步”。新闻导语明确道明:“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绍兴至今却还没有一处世界文化遗产,这多少有点让人遗憾,这个遗憾或许不久之后便会消失。日前,市文物局已将绍兴的古桥建筑和绍兴吕府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候选人”上报省文物局。”这消息让人们精神一振。遗憾的是五年过去了,没有看到下文。

永恩堂门口的石碑

05年下半年绍兴市政府主持编制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其中“十一五”期间绍兴旅游业发展的产品建设”的内容中,谈到要“建成一批旅游项目”。“$Ru4、吕府十三厅$RunGaX!=N总投资2亿元。全面恢复原有的建筑格局,维修面积平方米,复原面积平方米。j,lI\vwj,lI\v”但十一五计划执行3年了。我们日前没有在吕府看到有资金投入的现场。“复原”工程看不到痕迹,“全面恢复”则更谈不上了。绍兴文史界一些著名人士钱茂竹,任桂全,陈维于等曾提出,在吕府开辟成“中国科举博物馆”,使江南这个最大的明代宅院成为绍兴一处独特的风景。博物馆可分为5个馆,即序馆、秀才馆、举人馆、进士馆和状元馆。此议刊于绍兴晚报年2月24日。主意真的不错,但问题是至今未见些微的响动呀。眼下,绍兴有些遗址倒算走出了一条路子,如八字桥,书圣故里,仓桥直街等社区。越子城开发也初见尊样。但吕府照样沉默,照样破败,照样尴尬。-2-7晚(.3.2日修改)保佑桥头

赞赏

长按







































治白癜风多少钱
最权威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hexianzx.com/xhxdl/3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