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你在所生活的这个城市,
有没有感觉到发生了什么变化?
从城市到乡村,从市区到小镇,
我们行走在路上,
常常被身边不经意间的细节所打动。
那里,原本是个脏乱的垃圾场,
如今竟变成了一个别致的小花园;
这边,前段时间只听到轰鸣的机器声,
现在,喧嚣撤退,
竟多了一个古色古香的小镇标志……
“破旧貌,添新颜”,
这是我市今年以来
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中,
提出的目标要求。
蜕变,悄然在发生。
干净,是一切美的前提
年12月1日,以“洁化序化美化”为主题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集中行动在全市13个镇(街道)开展,各地都是热火朝天的景象。
来到新河镇的入城口,犹如走进一幅山水泼墨画里。
墨黑色的廊檐,勾勒出这个千年古镇最简单的形象,廊檐、白墙、小桥流水,简单的入城口形象,将这个古朴小镇的人文内涵呈现出来,让进入这个小镇的人不但耳目一新,也对这个千年古镇有了最小清新的第一印象。
在新河镇长屿村,村里的党员和村民代表们正在清理路边的垃圾,没一会儿,垃圾车就被装满了,也有的正沿着溪坑,清扫垃圾。而在东长大村,村里正用泥浆泵清除河道淤泥,与此同时,对一些违法建筑进行号拆,以拆开道,改变村容村貌。
当天,全市13个镇(街道)共清理陈年垃圾吨,清理乱堆乱放处。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推进,干净整洁是第一步。
年7月份,喜讯传来,经全国爱卫会审定,泽国镇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卫生镇”,成为我市首个获此殊荣的镇(街道)。
这一成绩来得不容易,泽国镇为此下了大力气。
自年9月申请创建国家卫生镇以来,泽国镇上下一心,不断加快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社会卫生管理,在改善环境卫生面貌、提高人民群众文明卫生素质和健康水平等方面成效显著,整体卫生水平达到了《国家卫生县城(乡镇)标准》的要求。
年,
泽国镇投入万元加快入城口改造提升,
城区绿化带共补种灌木8.9万多株;
在实施“占道经营”专项整治行动中,
整顿城区占道经营户家,
处理长泾路菜贩占道、夜间镇广场地摊等多摊次,
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余份;
还要求沿河企业全面纳管。
为了成功创建,镇里的干部群众都出动了,清理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建筑垃圾等;同时,积极强化交通资源配置,实施公交改革,开展“四小车”“无证照”“背街小巷”“道路两侧”和房前屋后专项整治行动等。
今后,泽国镇将继续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创建工作成果,全面深入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让更多群众享有创建成果,为建设健康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泽国已走在前列,其他镇(街道)也不甘示弱。
★★
目前,城北街道、横峰街道已通过省卫生街道创建省级暗访。
★
大溪镇、箬横镇、新河镇已通过省级卫生镇复评,并积极开展国家卫生镇创建申报。
☆
松门镇、石塘镇、滨海镇、温峤镇、城南镇、石桥头镇、坞根镇已成功创建了台州市级卫生镇。
一镇一品,打造精致小城镇
年12月12日,台州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核查验收组来到坞根镇,对坞根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果进行验收。
在这个小镇里待了一下午,验收人员啧啧称赞。
如果近期你未曾到过坞根,你可能会错过这个镇发生的蜕变。
坞根镇上的红军路,已经成了一条商业步行街,宽敞而整洁的道路上,行人来来往往,两边的商铺统一经过立面改造。商铺上的广告牌整齐划一,看上去清爽又别致。红军路名副其实,在道路中间,一排带有党旗和国旗元素的路灯,赋予了这条路特殊的内涵。
“在镇里一开始要整治的时候,我很不高兴。”红军路上一家商铺的主人说了大实话,一开始的敲敲打打,让他很不耐烦。谁知道,现在的整治成果让他和周围所有的店主惊艳,“还是整治了好,环境干净了,开店的心情都好了。”
市环综委小城镇整治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坚持“一镇一品”,着力保护自然景观、突出人文风貌、强化产业特色,结合石雕、古镇、海洋、古旧家具、汽摩鞋泵等具有鲜明温岭特色的文化和产业,开展各具特点的整治工作。
在温峤镇温岭街,老街的修复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开展。老街上,老字号“应立昌”的修缮工作已经完成,还原了本来面貌。
巴洛特夹带哥特式风格的立面装饰,大门带有罗马柱元素,二楼是哥特式的尖拱窗户,典型的民国西式建筑风格在修复中被完整地保留下来。
除了几个重要点位的修复之外,在老街的入口,几幢原本新建的房屋也被套上了古朴的外衣,廊檐、木门、青石板路……一个千年古镇的形象呼之欲出。
温岭街的修复,也是今年温峤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内容。今后,这个千年古镇的形象将更为清晰,散发出更加浓厚的人文魅力。
以项目建设推进小镇建设,随着项目的一个个推进,一个个精致小镇初现雏形。
截至年11月底,
我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3.56亿元,
完成率为87%,
建设项目设计完成率为%,
开工率为%。
列入年达标乡镇项目总数个,
项目开工率为%,
已完成项目个。
入城口改造,
呈现最美“第一印象”
位于大溪镇的甬台温高速温岭西出入口,多年来一直承担着我市车辆上下高速的重任,车流量历年来居高不下。
在短短几个月前,这里的环境还让人不敢恭维。违建多、停车乱、垃圾成堆等,让这个大溪入城口、温岭西北大门,蒙上了一层暗色。
今年,大溪镇把这一入城口列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重点点位,提升改造项目快速启动。
首先,这一区块的违法建筑被成功拆除,拆违面积达2万平方米,投入约万元的改造提升工程紧随其后。
如今,原本环境“脏乱差”的入城口一去不复返,高大雄伟的树木、生机盎然的花草、干净整洁的路面,入城口成了大溪镇的新形象。与此同时,大溪镇还在软件建设上下功夫,联合有关部门对该区块实施严管严治,使环境优美的同时秩序井然。
“入城口打造是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五个一’的重要内容。”市环综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五个一”指的是一个入城口、一条样板路、一条示范街、一条景观河、一座星级市场。
为了抓城镇面貌建设,各镇(街道)正加快推进城镇重要街区、重要节点和“五个一”工程建设。
有序,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泽国镇姜家村,一面墙上呈现了美丽的山水画。青山、绿水,碧波荡漾;小桥、流水,栩栩如生。墙上的一朵荷花,粉嫩欲滴,几乎要开到墙外面来。
远远看到一个女孩站在芦苇里,那是坞根镇下呈村依人自然村结合周边景色绘制的美丽墙面。
这是我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另一个缩影。
在整治过程中,不少镇(街道)匠心独具,结合各自特色,引入人文元素,有的更是结合了近年来正在大力开展的“五水共治”等行动,将这些独特的美景上墙,成为小城镇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立面改造工作正在各个镇(街道)次第铺开。原先,一些街道上的广告牌鳞次栉比,有的突兀,有的简陋,整个街面显得十分杂乱。而如今,这样的“乱象”已经消失了。
经过设计改造,所有的广告牌重新整理,统一规划,原本参差不齐的广告牌不见了踪影,整齐划一的广告牌看上去清清爽爽,连道路都看着整洁了不少。
大溪镇的商业街,就经过了这样的改造蜕变。
商业街这一次的“改头换面”,从小细节的美观到主要道路的修复,大溪镇力求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道路破损要修复,停车位要重新划线,就连悬挂在店门口的空调外机也要求重新设置,统一离地2.5米。”大溪镇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同样的序化工作也在城北街道开展,这一次,城北街道要把空中横七竖八的“蜘蛛网”消灭掉。
“注意位置,注意位置,剪断剪断。”年12月18日,在城北街道石粘路与中马路的交叉路口,一辆工程吊车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抬起铁臂,将两名清拆人员抬送到指定位置进行线缆清拆。一根根在空中交错的线缆应声而落,露出了久违的一片蔚蓝天际。
当天,城北街道组织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等部门,对石粘路两侧的网线、电话线进行拆线拔杆。如今,空中的“蜘蛛网”不见了踪影,马路一下子变得敞亮了,配合垃圾清理,对于“车乱开”“道乱占”的整治,原本蒙尘的马路一下子变得清亮了,让人赏心悦目。
自年8月份启动“线乱拉”专项整治以来,
城北街道共投入资金多万元,
对石粘路、中马路、双南路、
振兴东路、石牧路这5条主次干道进行“上改下”整治。
目前,5条道路弱电“上改下”已经全部完成,
共铺设管道沟约10.4公里,
管道孔约55公里,
拔除线杆多根。
“我市加快管沟地埋工程建设和‘上改下’线路规整进度。”市环综委小城镇整治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列入年验收的镇(街道)已基本完成管沟建设和线路规整,“上改下”线路割接已全面完成,同时正在起草“线乱拉”治理长效管理办法。
景、物、人的和谐共生,除了在硬件上下功夫,软件也不能缺席。
年以来,我市加快“车乱开”“道乱占”“线乱拉”整治进度,对55条主干道、88条次干道、89条其他道路和个城镇重要节点开展常态化巡查整治,巩固整治成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让整治成果一直延续下去,让乡镇环境一直保持“洁、序、美”。
年,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力度
还将持续加大。
我们将深入推进改貌工程,
加大“脏乱差”整治,
突出空中“蜘蛛网”、马路市场、
赤膊墙等整治,
在“线乱拉”“车乱开”“道乱占”“摊乱设”等
治理方面取得新突破,
确保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省级考核通过率达%。
来源丨温岭日报
作者丨王悦
审核
吴巧敏陈晓
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