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夜林彪坐在地圖前沈默,他同意推遲打塘沽
毛澤東認為:西線的新保安,東線的塘沽,是天津戰役棋盤上的兩個關鍵。塘沽位於渤海灣,距天津約45公里,是華北地區的重要港口,也是平津國民黨軍出海的惟一通道。毛澤東告訴林彪:只要塘沽(最重要)、新保安兩點攻克,就全局皆活了。
新保安拿下後,南面卻沒有動靜。
12月18日,中央軍委要求林羅劉迅速切斷天津和塘沽的聯繫。林彪21日表示[1]:先打塘沽,後攻天津,以7縱和2、9縱共10個師的兵力奪取塘沽,命令7縱司令員鄧華提出塘沽戰役的整個作戰意見,攻擊時間定在27日以後。
鄧華很快拿出意見,認為打塘沽困難。塘沽地形複雜,河溝很多,只有一條小路,難以展開兵力全殲敵人。而且要求快,倉促過急,傷亡會很大。此次是我們入關後的第一個大仗,建議慎重。
鄧華是個從不叫困難的人,他說困難,那就是真有困難。
那一夜林彪坐在地圖前沈默。他同意推遲打塘沽,但他認為軍委不一定同意。毛澤東為什麼讓先打塘沽?當然是控制海口,不讓敵人逃跑。就是同意後打塘沽,塘沽地形也變不了,也還是難以把敵人全部消滅。
12月25日,林彪向中央軍委轉報7縱關於塘沽地形及準備攻擊情況[2]。林彪說:塘沽對我們十分重要,對敵人萬分重要。塘沽防區左有海河,右有新河、薊河,背後是大海,河道間佈滿鹽田,冬季不凍。三道防線,幾次派部隊試探進攻,都沒打開。12月26日,林彪建議推遲攻擊兩沽,派劉亞樓到塘沽地區,會同前線指揮員,再次對塘沽周圍的地形進行偵察[3]。
劉亞樓估計:攻佔塘沽有把握,全殲則很不容易,最大可能是殲一部,大部逃竄,結果不合算。
根據平津地區敵軍動向和塘沽不利攻擊的地形條件,10月29日23點,林彪果斷決策:放棄攻擊塘沽、大沽計劃,集中五個縱隊的兵力奪取天津[4]。24點,毛澤東複電同意[5]。
林彪考慮到打天津,北平、塘沽的敵人可能同時動作,提議華北的兩個兵團暫不西進解放綏遠,全部東調參加平津會戰。
毛澤東對林彪這一部署極為讚賞,重心是將打兩沽改為打平津突圍之敵,將防敵從海上逃跑轉為防敵從陸上南逃。
天津溝多水多,地形複雜,不像錦州那樣好打,林彪考慮讓劉亞樓親自到前線去指揮。劉亞樓說,如果你認為需要,我願去。林彪笑了,那就這麼定了。幾天後,劉亞樓報告,一些敵人守在外國人院裏,門口插著外國旗,不打不行,打了可能出問題。
劉亞樓提出三條,第一,敵設防並據以頑抗的街道、房屋,不管它是不是過去的租界,不管這房子是中國人的,還是外國人的,不管插哪國旗,都一律加以進攻。第二,不能因怕炮彈偶然落到外國人房屋,不敢向頑敵打炮。第三,敵人不加設防和未據抵抗的,掛有外國旗的房屋,則不必進入,但有必要時應派人在適當位置實行監督。
林彪同意,向軍委發報,第二天毛澤東認為劉亞樓提出的三條是正確的[6]。
劉亞樓派閻仲川向林彪彙報,天津的主攻方向,置於市區中部。
林彪批准。
[1]《平津戰役》解放軍出版社年10月版,頁。
[2]《平津戰役》解放軍出版社年10月版,頁。
[3]《平津戰役》解放軍出版社年10月版,頁。
[4]《平津戰役》解放軍出版社年10月版,頁。
[5]《平津戰役》解放軍出版社年10月版,頁。
[6]譚雲鶴《我的回憶·遼瀋、平津戰役中的林彪》,香港文化中國出版社年4月版,92頁。
天津戰役僅用了29個小時
年1月2日,東北野戰軍完成對天津的包圍,開始掃除天津週邊。
天津東臨大海,市區南北長25里,東西寬10里,高大建築物在南部,一般平房在中部。整個市區被永定河等河流切割,市郊開闊,南部多為水網區。國民黨天津城防司令兼警備司令陳長捷把主力放在中部和北部。四周是碉堡群,還有深3米、寬10米、長達50公里的護城河,護城河外是密集的佈雷區,雷區外是好幾道鹿砦、鐵絲網、木樁。市區內更是堡壘層層,組成堅固的防禦體系,易守難攻。
攻打天津前,1月6日,林彪和羅榮桓聯名給陳長捷一封信,勸他仿效長春鄭洞國將軍的榜樣,命令守敵自動放下武器,使天津免遭戰爭破壞,將功贖罪。總攻前陳長捷回信,不僅不投降,還要拼死惡鬥[1]。他以為憑藉所謂“大天津堡壘化”以及13萬兵力,可以固守天津。
林彪把陳長捷電報往桌上一摔,什麼也沒說。
此時林彪已經不再擔心部隊的攻堅能力,東北野戰軍的重武器不比天津守敵差,甚至更好。林彪雖然沒有親臨天津前線,但他專門派人瞭解天津護城河結冰等情況,研究如何突破城防。
1月8日,天津市“參議會”派出和談代表。劉亞樓來了個順手牽羊,向城北打炮,陳長捷果然上當,誤以為解放軍將從城北進攻。把守城主力從城中心防區匆忙調往城北。
1月10日,淮海戰役勝利結束,殲敵55.5萬。中央軍委決定以林彪、羅榮桓、聶榮臻為平津戰役總前委,統一指揮平津戰役[2]。
1月11日,華北軍區司令員聶榮臻從平山縣到達通縣宋莊,林彪見到他,露出少有的熱情,招呼倒茶水,還有說有笑[3]。
1月12日,毛澤東針對傅作義仍不願意接受和平改編的情況,指示林羅劉:你們應準備於14日攻擊天津。以東西對進,攔腰截斷,先南後北,先分割後圍殲,先吃肉後啃骨頭。
林彪手下的幾個王牌師,1師、5師、7師、10師、17師各有特點。1師擅長防禦進攻野戰,攻防兼備;5師猛打猛衝猛追;7師善於夜戰及爆破;10師防禦戰鬥中有頑強的戰鬥力;17師是攻堅老虎,四組一隊的戰術原則就是根據17師的經驗總結出來的。林彪曾三調6縱17師攻城,一是打四平,二是打錦州,三是打天津。
1月14日10點整,天津總攻開始。刹那間,數百門大炮一齊怒吼,上千發炮彈呼嘯著飛向敵陣。40多輛坦克在前面開路,東北野戰軍五個縱隊22個師,從東、西、南三個方向打開11個突破口,殺向城裏。
[1]譚雲鶴《我的回憶·遼瀋、平津戰役中的林彪》,香港文化中國出版社年4月版,94頁。
[2]《平津戰役》解放軍出版社年10月版,頁。
[3]譚雲鶴《我的回憶·遼瀋、平津戰役中的林彪》,香港文化中國出版社年4月版,96頁。
陳長捷與傅作義通話,沒說完當了俘虜
1縱(李天佑)和8縱(黃永勝)擔任主攻,同時對進。
這麼多突破口,誰不想爭第一啊。2縱7師的突擊隊不等炮火延伸,就開始衝鋒,在7師右邊的1縱突擊隊一看急了。遼瀋戰役1縱的“運氣”不好,老當預備隊,圍困長春、塔山阻擊、遼西圍殲、攻克瀋陽統統都是預備隊,老是眼巴巴地看著別人“吃肉”,這次打天津早憋得嗷嗷叫了。好不容易撈到主攻,心想這回立功沒跑了吧?沒想到還沒吹衝鋒號,又讓人家搶了先,所以1縱突擊隊不等命令也衝鋒了。氣得炮兵觀察哨直罵步兵不要命了,不得不提前命令炮火延伸。
黃永勝的8縱首先打到規定會師的金湯橋。戰鬥結束,8縱司令員黃永勝沿突破口一路向縱深走,看到滿地烈士的遺體,邊走邊痛哭不止。直到晚年講起打天津,黃永勝仍眼含熱淚,甚至彌留之際仍為打天津犧牲的將士泣不成聲。
陳長捷被俘後,說他有三個沒想到,沒想到東北解放軍進關這樣快;沒想到會打張家口;沒想到天津工事如此堅固,卻在一夜間被大部突破;沒想到攻城第二天自己就當了俘虜。傅作義也沒想到,他還在與陳長捷通電話,說可以商談和平。話沒說完,陳長捷已經當了俘虜。
天津解放後,劉亞樓同羅榮桓商量,接葉群來照顧林彪。他們事先沒說,怕林彪心裏願意,口頭上也不同意,畢竟平津戰役還沒有結束嘛。如果林彪說不同意,反而不好辦了。
葉群沒帶豆豆和老虎,一個人突然來到宋莊,林彪十分高興,搬到隔壁大院的上房。作戰室還在原地,無仗可打,林彪只是偶爾過來轉一圈[1]。
年林彪在北京前门火车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譚雲鶴《我的回憶·遼瀋、平津戰役中的林彪》,香港文化中國出版社年4月版,頁。
署名林彪的信並不是林彪寫的
1月15日,林、羅、聶參加與傅作義的正式和談。
東北局第一書記高崗到西柏坡開會,路過北平,在通縣宋莊住了三天。代表林彪與傅作義談判的蘇靜回來,林彪讓秘書譚雲鶴問高崗,是否有興趣聽蘇靜彙報,高崗表示願意。蘇靜彙報完,林彪談了意見,羅榮桓也說了,林彪問高崗有什麼意見。高崗先說沒有什麼意見,又冒冒失失地說,蘇靜同志看到鄧寶珊以後,是否代表林總、羅榮桓同志和我向傅作義將軍問個好?羅榮桓用懷疑的眼光看著林彪,皺起眉頭,一副不以為然的樣子。林彪沉默一會兒,用比較客氣的口吻說:高崗同志,現在傅作義還沒有放下武器,還是敵人,向他問好,恐怕不大合適吧?高崗也覺得話說錯了,紅著臉連連說那就算了,那就算了[1]。
1月16日4點,林彪就攻克天津後準備攻擊北平致各部隊首長並報中央軍委電[2]:我各部應加強攻城的準備與訓練,準備全力攻北平。18點中央軍委關於北平守軍出城整編和我方準備攻城致林羅聶電:積極準備攻城,必須做出精密計劃,力求避免破壞故宮、大學及其他著名而有重大價值的文化古跡。……即使佔領北平延長許多時間,也要耐心地這樣做。
到1月19日,走投無路的傅作義召集嫡系的三個師長個別談話,唉聲歎氣。他對鄧寶珊說:林彪44歲,聶榮臻48歲,我已經54歲了,作戰經驗比他們多,被他們打敗,太丟人了。但此時25萬北平守敵陷入了戰不能戰,撤不能撤的絕境,傅作義已經別無選擇。
如果沒有用戰鬥形式解決的“天津方式”,也不可能有和平解決的“北平方式”。傅作義和解放軍從年12月就開始接觸,但直到天津解放前,傅作義仍然沒有下定決心。天津被打下來,傅作義所有的希望已經不在,1月20日,他與人民解放軍平津前線司令部達成《關於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的協議》,商定1月22日北平部隊開出城外。1月21日,林羅劉命令圍攻北平的部隊停止射擊,但如果敵人向我攻擊或射擊時,則應還擊[3]。
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戰役結束,共殲敵和改編52萬餘人,基本上解放了華北全境。毛澤東爲新華社寫《和平結束北平戰事經過》的新聞稿,同時全文公佈林彪、羅榮桓給傅作義的公函。
這封署名平津前線司令員林彪、政治委員羅榮桓的公函,1月16日由傅作義的談判代表鄧寶珊轉交。此公函歷數傅作義的戰犯罪行,敦促他儘快接受和平解決北平的方案。因為公函沒有封口,鄧寶珊看後,覺得措詞太激烈。傅作義正在猶豫,這無疑是火上澆油。鄧寶珊不敢給,他讓傅冬[4]給。傅冬看後也不敢當面給,悄悄放在傅作義的桌子上。所以傅作義在簽字前沒有看到。
這封署名林彪、羅榮桓的公函與林彪、羅榮桓無關,他們身邊沒有如此出色的筆桿子。蘇靜回憶:這封公函是從西柏坡發過來的,不是平津前線司令部的人寫的[5]。這封公函是毛澤東寫的[6]。林彪得知不交的理由後,說這封公函的措詞是嚴厲了些,先不交也行。而中央軍委幾次催促趕快交出這封公函。
五天後,傅作義簽了北平和平解放的協定後才看到這封公函。他非常生氣,認為這是在報張家口的一箭之仇。抗戰勝利不久傅作義奪下張家口,春風得意,曾給毛澤東發過一個電報,說讓毛為他執鞭(當馬夫)。傅冬說:如果在簽字前看到這封公函,也許就簽不成了。本來傅作義就擔心將來解放軍對他不禮貌,想離開北平,此時他的情緒更加激動。2月3日,他給當天進城的林彪、羅榮桓寫了一封長信,表示兩年半勘亂戰爭的嚴重災難,我願擔當錯誤責任,願意接受任何懲處,並提出要飛到綏遠去。
毛澤東讓林彪與傅作義、鄧寶珊談一次,說現在不要讓他到綏遠去,將來他去綏遠或其他地方都是可以的。
2月8日,林彪、聶榮臻會見傅作義,談得還好。
[1]譚雲鶴《我的回憶·遼瀋、平津戰役中的林彪》,香港文化中國出版社年4月版,98頁。
[2]《平津戰役》解放軍出版社年10月版,頁。
[3]《平津戰役》解放軍出版社年10月版,頁。
[4]傅冬,傅作義女兒,中共地下黨員。
[5]年11月24日,採訪蘇靜筆記。
[6]黃瑤主編《羅榮桓年譜》,人民出版社年11月版,頁。
林彪與父親在北平團聚
平津前線司令部搬進北平城,把北京飯店全包了。林彪住在北京飯店二層西頭,這是聶榮臻提議的。大門口有警衛,樓梯口還有崗,安全是沒的說。北京飯店又有服務,房子又集中,但就是不像家的樣子,也不如獨門獨戶的四合院安靜。
秘書譚雲鶴決定給林彪找一處房子。北平市軍管會介紹了故宮西面南長街國民黨政府代總統李宗仁公館。朱漆大門朝西,院子不大,南面十多間,坐北朝南,還有一座二層樓。葉群想去住,林彪說,現在的情況特殊,那房子我們不能去住,蔣介石宣佈下野,李宗仁是國民黨代總統,國共兩黨還準備和平談判。你現在把人家房子給占了,不大合適,影響也不好[1]。
北平和平解放後,老住在北京飯店也不是個事,林彪讓蘇靜順便找房子。蘇靜給他選了好幾處,林彪都不滿意,後來他還是搬到李宗仁住過的房子。這個時候,李宗仁的房子已經是戰利品了。以後林彪從武漢回到北京,也還是選了好幾處房子,在南草廠住了一段後,才選中毛家灣。倒不是林彪嫌房子不好,而是嫌房子太好了。他是個對吃穿都不講究的人,待人接物比較簡單,不喜歡花花草草。四壁白牆,除了地圖,什麼字畫也不掛。有一次蘇靜問他為什麼,林彪說東西擺多了,腦子要炸。所以林彪的房子裏只有床和桌子,沒有多餘的東西[2]。
年2月上旬,羅榮桓乘吉普車到西柏坡。葉群請他順便把林彪父親林明卿接來,說林彪父親在西柏坡住了一段時間,他已經多年沒見到兒子,很想念。
抗戰勝利後,林彪離開延安只帶了葉群和女兒林豆豆,林明卿等家人仍留在延安。年國民黨進攻延安,中央組織部安排疏散,對林明卿特別照顧,專門給他一輛騾子拉的可坐可睡的轎式木車。以後跟著中央機關到了西柏坡。羅榮桓回北平時,把林彪父親林明卿帶來,由中央組織部安排住地。
林欣然[3]回憶:林明卿在北京住過四個地方。第一個地方是九道灣胡同,這是中組部招待所,胡同很窄,但裏面的四合院很大;第二個是南灣子;第三個在大柵欄街裏的胡同;第四個是交道口北吉祥胡同。
北吉祥胡同是個三進的四合院,被譽為革命母親的陶承住在第一道院,林明卿住在最後一道院。幾十年後,胡同裏的老人還記得陶承,卻沒有人知道林明卿是誰,更不知道林明卿是林彪的父親,可見林彪一家的低調。
林彪的小弟弟林向榮時任66軍團副團長,也隨部隊進了北平,見到了父親、大姐,也見到了二哥林彪。這是他和他們的最後一面,之後林向榮隨部隊去了太原前線。打雙塔寺時林向榮的警衛員中彈負傷,林向榮邊救護他,邊指揮戰鬥,不幸被子彈擊穿肚子犧牲,時年33歲。林向榮上前線時來過信,說將來到北京相聚。林明卿老是得不到小兒子的消息,就問。大家怕他傷心,都瞞著他,說林向榮打完太原到南方打仗去了。林明卿有好幾年很沈默,一個人暗暗落淚,說你們不告訴我,我也知道,你們不要再瞞我了。大家只好告訴他林向榮打太原犧牲了。但是一直不知道林向榮的墓地在什麼地方。和林向榮一齊投奔延安的林欣然多方尋找,40年後終於在石家莊華北軍區烈士陵園找到了。
林向榮犧牲的消息不慎被林彪大姐林寶珠知道,她想家中親人都來過北京,只有兒子陳得之一直沒有見到,就一再追問,才知道陳得之也犧牲了。林彪在延安時曾流著淚對父親林明卿說:我對不起姐姐,我沒有保護好她的兒子,我該怎麼對她講啊?林彪對陳得之妹妹陳慕琳說:你哥哥是好樣的,你要向他學習,並問她有什麼要求。陳慕琳說她想學文化,林彪當即寫信給延安橋兒溝中學的何校長,讓陳慕琳進了該校的補習班。以後到西柏坡,林育英夫人塗俊明向中央組織部部長安子文講了這個情況,安子文當即口授文件,確認林彪姐姐林寶珠享受烈士家屬待遇。
林彪一家為革命犧牲的除了林向榮、陳得之外,還有林子榮、林春芳、林正華、林育華等。
林明卿進了北京,大兒子林慶佛一直留在家裏。年5月,因受了很大的冤屈,林慶佛心情不好,得腦溢血去世,時年57歲。林明卿看大兒子一連好幾年沒來看自己,時常問,大家就以慶佛工作忙搪塞。年1月初,林彪一家來北吉祥胡同看望父親。林明卿說快過年了,慶佛工作這麼忙?你們寫個信,讓他春節一定來北京聚一聚。林立果那年還不到17歲,說大伯不是早去世了嗎?林明卿驚呆了,林彪和葉群才不得不說。林明卿頓時痛哭起來,一天沒有吃飯,從此臥床不起,年1月14日病逝。
林明卿的喪事由中央組織部辦理,安葬在北京西郊的福田公墓。林彪以林育容的名字為父親立了塊石碑。墓碑上刻著湖北黃岡林明清先生、林陳氏夫人之墓。林明卿的名字寫錯了一個字,林彪沒有提。
九一三事件後,林明卿的墓碑被砸成四半,林彪和葉群的名字也被“刪掉”。80年代,破碎的墓碑被墓園工作人員粘好,又豎了起來。因為林明卿五個孩子中有兩個去世,所以只刻了林彪(這回沒刻林育容)、葉群、林育菊、林育菊妻子黃遠志、林寶珠夫婦以及兒孫輩的名字。
當年母親林陳氏不幸去世,林彪得知後吃不下,睡不著,整天粒米不進,夜裏也常常坐起來望著南方落淚。那時葉群安慰林彪,對他體貼照顧,使他從悲痛中解脫出來。這回父親去世,辦完喪事,林彪把所有的親戚都接到毛家灣,吃了一頓飯。吃飯時林彪姐姐林寶珠說:這個家確實得感謝共產黨,要不是共產黨,我們還不知在哪里過日子。林彪接過話題說:我們這個家呀,也得感謝葉群,好多事不是她張羅,還真沒辦法。林寶珠說:那是,弟媳確實是個能幹的人,真不簡單。葉群說:哪里喲,只要育容(林彪)沒意見,我就心滿意足了。
[1]譚雲鶴《我的回憶·遼瀋、平津戰役中的林彪》,香港文化中國出版社年4月版,-頁。
[2]年11月24日,採訪蘇靜筆記。
[3]林欣然,林彪侄子、原郵電科學院政治部副主任。
未完待续,明日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正规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