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河旧事之新河的由来

新河的由来

作者:秋时

早就想回新河看看——喝一口小河的流水,回味清甜;掬一捧老院儿的泥土,不为浪漫;听几句醇浓的乡音,了却怀念。每逢思乡的念头袭来,却总有乱七八糟的大事小情对我说:再过几天。当我真的踏上故土时,这里已是狼籍一片。四处的断壁残垣,间或还残留着土屋几间,不见了昔日喧闹的街市和寂静的炊烟,只有依稀可见、断断续续的小路,知向谁边?懊悔之余,我凭着印象往废墟深处寻去,希望能找回一些过去的痕迹。

一、新河由来

新河坐落在塘沽西北面,是一个四面环水、中间凸起的小镇。不知为什么,整个村镇并不是正南正北走向的格局,三条不规则的道路由偏北伸向偏南,一条斜向东西的大街拦腰将它们截断,假如你能飞身鸟瞰,恰好形成个巨大的“丰”字。

小时候,当我从开洼野玩儿归来,抬眼向家的方向望去,宛如一张五彩的油画——脚下的小路剪开旷野绿茸茸的织毯,衬托出远处高耸的水井楼子和土黄色的矮屋,偶尔有几缕炊烟袅然飘起,消融在天空烧尽的云彩中。西坠的太阳从云隙中露了一下脸,将最后一抹光彩涂在河边的树梢儿上,惊起几只归巢的雀儿……心中自然升起美的感觉和家的慰籍。

记得我曾问过爷爷:“打什么时候有的新河?”

爷爷答道:“听我爷讲,在燕王扫北的时候就有了。”

我又问:“那燕王扫北是哪一年?”

爷爷无言,掐着指头冥想……

究竟是哪年?或许只有脚下的土地知道。

据考证,远古时期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多少个世纪的气候变换使得渤海的岸湾不断延展。偶然间,黄河的一次改道,携带着大量的泥沙,在本是“哪吒闹海”的地方淤积、沉淀,原来清澈的海水也变得混浊了。就这样年复一年,沉淀的泥土埋没了海滩的沙石、贝壳,在海浪与河水的搏击、冲刷下,形成一块块沙丘,迫使海龙王无奈地向海的深处退去。隆起的土地渐渐浮出水面,多种植物在这里扎根、成长,为成群的野鸭、水鸟提供了栖息地。不知过了多久,迁徙的人们也踏上了这块“新大陆”,并在此定居、繁衍。这应该远早于“燕王扫北”的年代。

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等河流汇集的海河水系从这片处女地上淌过,游龙般地奔向渤海湾。直沽、葛沽、咸水沽、大沽、汉沽、蛏头沽……“七十二沽”珍珠般地镶嵌在“九河下梢”的海湾边,新河就是这众多明珠中闪亮的一颗。它早先的名字是“水津沽”,也叫“水草沽”,或许是因着它水肥草绿的缘故。

那新河缘何更名呢?

史记,大明朝时,为防外族的侵扰,朝廷在古蓟州一带屯兵数十万。南方或中原的大批粮饷,大都要用船从外海入渤海,再经过蓟运河北上,才能够运抵蓟州。不但海途遥远,而且风浪险恶,时常发生海难。天顺初年,当时的漕运官员上奏英宗皇帝,在海河下游开凿了一条连通蓟运河的人工河,取名“直沽新河”。这条河宽五丈、深丈五,河水恰好贴着小镇东面流过。河边还建起一座“天妃庙”,护佑着这里的生灵万物。多年来,南来北往的船只穿梭其间,客商们在此歇息、拜佛、交流、贸易,不仅丰富了文化,而且繁荣了经济,这里的人们尽情享受着这条小河带来的富裕和安乐。

曾有一首诗这样描述——

马首西旋舟向东,还乡河水去匆匆;浪花拒棹船拍手,堤柳迎风人鞠躬。牧竖枕衣眠树下,渔婆戛釜爨舱中;停桡远望登车处,暮霭苍苍夕照红。

或许是“直沽新河”承载着古人的功德,或许缘于这条河流的种种传说。“新河”被更多的人们所熟记、呼唤,它过去的名字却渐渐地被人淡忘了。

  

塘沽记忆投稿邮箱:

anni

sina.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hexianzx.com/xhxdl/7546.html